前 言 把德慶悅城的程溪“證明”為云浮(東安)的南山河(洚水),把德慶悅城龍母祖庭“證明”在云浮(東安)的洚水村,是近年來云城、云安個別文史專家的重點研究課題。下面,我們逐一對云城、云安個別文史專家的所謂“證據”進行分析,看看是如何無中生有的。 此青旗不是彼青旗 陳永正等《屈大均詩詞編年校箋》 云城、云安個別文史專家在《千年福地,龍母故鄉》中說: 有不少歷史名流造訪龍母故鄉,并且留下了不少頌詩,……又清代屈大均有《青旗江口所見》詩云:“微霜生暖雪生寒,魚愛新泉上釣竿。漁父掛帆二水去,白頭人作鷺鶯看。” 就像提到洚水,就認為一定是云浮(東安)的南山河(洚水)一樣,云城、云安個別文史專家一看到“青旗”就認為一定是云浮(東安)的“青旗山”了。 所謂“上得山多撞著虎”,這種固化的思維,讓云城、云安個別文史專家這回真的撞著“虎”了! 屈大均的《青旗江口所見》收入了陳永正等箋注的《屈大均詩詞編年校箋·卷九·五羊集》(第935頁)。陳先生對這首詩箋曰: 青旗,即青岐,地名。在三水縣西,有青岐涌流入西江。康熙二十二年冬入肇慶途中作。 《屈大均詩詞編年校箋》對青旗的箋注 原來“青旗”是“青岐”,青旗是地名,不是山名! 把“青岐”寫作“青旗”,就像把“洚水”寫成“降水”一樣,沒有什么驚奇的。 陳永正是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教授、中文系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華南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多年來從事中國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重點放在古代詩文的編選、箋注、校點等方面,曾編選過韓愈、李商隱、黃庭堅、秦觀、晏殊、晏幾道、元好問、高啟、黃仲則、王國維以及江西詩派等詩詞作家、流派的作品注本、今譯本,其中11種由粵、港、臺三家出版社聯合出版并多次印行。在嶺南,陳先生完全稱得上是古代詩文研究的泰斗了。 不知道云城、云安個別文史專家會不會說:陳永正的箋注就一定正確嗎?如果不會,云城、云安個別文史專家把三水的青岐當作云浮(東安)的青旗山,把三水的一個地方當作云浮(東安)的一座山,也夠幽默的了,足可以成為云浮文史界的一個典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