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掉患者6年的甲狀腺結節后,我不禁悲從中來,以前好歹還能“廢醫存藥”,現在卻連一味好藥都很難找到。 解放初期,就中醫中藥這個事,醫學界有一種觀點,叫“廢醫存藥”,也就是有人認為中醫不科學,主張廢棄中醫,卻認為中藥不錯,主張存留,運用于臨床。 這種主張雖然是片面的,卻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中藥的實用價值。然而現在的中藥還如同往日的中藥嗎?不一定。 藥材市場的亂象讓人膽戰心驚,藥材的好壞關乎著中醫的發展,這一切又該何去何從? 前不久,有位甲狀腺結節患者到我這就診,他的情況稍微有點特殊,因為他此前已經做過一次甲狀腺結節切除手術。這次是因為復發,結節重新長了出來,才來我這邊就診的。 其實像結節、息肉、肌瘤這些,我并不建議患者做手術。因為在中醫看來,真正地治病,得除根,如果只將表面的癥狀消除了,沒有鏟除形成表面癥狀的根因,病遲早還會出來作祟。這位患者就是個例子。 他當時主要的癥狀有胸脅脹痛,食欲不佳,大便不成形,脈弦,舌紅苔黃等。 看完患者的情況,我給了他一個方子:柴胡、木香、白術、陳皮、制半夏、木通、昆布、海藻、生牡蠣、丹參。 吃了7天的藥,他的胸脅就不脹痛了,食欲也好了很多。后來我跟隨她的癥狀變化,將方子做了簡單地調整,讓他繼續用了40多天的藥,再檢查,沒有發現結節。 那患者這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當時問診的時候,我得知他平時情緒壓抑,再加之他的脈弦,我當即斷定他這問題是情志不舒,肝郁氣滯導致的。 肝郁氣滯,不通則痛,所以患者胸脅就出現了脹悶;食欲不佳,大便不成形,這是肝郁克傷脾土,導致脾虛的表現。那患者這結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中醫看來,結節就是一個由痰濕、氣血凝結成的包塊。脾能運化水濕,脾虛,運化不掉的水濕在內蘊聚,就形成了痰濕。 痰濕性重,患者又有氣滯的問題,而且氣血相生,氣滯又會伴發血瘀,這三者相互交纏,慢慢地就在甲狀腺形成了結節。 清楚了這些,我們再來簡單看看方子。 柴胡是臨床疏肝解郁的常用藥,與木香的行氣止痛之性相互配合,可以解決肝郁氣滯的問題。 白術、陳皮不僅可以健脾,還能燥濕化痰,與制半夏的化痰之效相配合,能健脾化痰。除此,丹參還有活血化瘀之效。 昆布、海藻能軟堅散結、燥濕化痰,生牡蠣也有散結之效,這三者可以化痰散結。 木通能清熱利尿,我用它將痰濕、淤血郁久生化出的熱引下來,再通過尿液將熱、以及痰濕等垃圾,排出體外。 在這為什么要說這個事呢?其實這位患者到我這之前呢,也找其他中醫調理過了,我看過他們開的方子,給我的方子出入不大,整體而言,都是疏肝健脾、化痰散結之類的藥。 那為什么用完沒什么作用呢?這問題應該是出在藥上。 朋友常勸我年紀大了,該歇歇了,但一個跟病跟患者打了半輩子交道的人,又怎么輕易歇得下來呢?為患者擺脫疾患后,他們反饋給我的愛與溫暖,才是上天對我真正的饋贈。因為這些情誼讓我感到心安幸福。 有生之年,我希望自己能盡力為患者,為中醫做一些實事,但我個人的精力以及能接診的患者畢竟有限,這也就是我堅持分享這些東西的初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