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我,孩子的作業寫得很工整,每天晚上都能按時完成,上課也很積極,老師也沒有在家長微信群里點名批評過,就是孩子成績一直不好,原因在哪里呢? 其實,這種“假學習”現象很普遍。從三年級開始,到初二,這段時間,學生已經學會自我保護和偽裝,看似每天都在上課聽講,寫作業,其實效果不一定好。 學,講究的是主動的學。除了老師和家長布置的作業之外,孩子還能主動的去背書,預習,復習,主動的請教不會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學。只有學生真正的學了,ta才會發現問題,才會有疑問,才可能主動去向別人請教。 為了避免“假學習”,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讓學生給學生、給家長講課。 陶行知先生曾說,大孩子可以教小孩子,學習好的孩子可以教差的孩子。我們應該相信孩子有這樣的能力。 當天學習的內容,向同學、家長或者老師再講一遍,有利用學生主動梳理思路。講不清楚,肯定沒有學懂。特別是糾錯,有同學很省事兒,判斷題,錯了,學生根本不用思考,直接就改了,因為不是對就是錯,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讓他說理由,為什么判斷是對的,為什么判斷是錯的?依據是什么,必須說清楚,這樣的學習才是舉一反三,效果才是事半功倍的。 第二,主動學習的要求。 1、主動預習。 提前一天,把將要學習的內容自己讀三遍,語文課文,要標記段落,查一查生字,不理解的詞語,能讀通順。數學理科,看一看,看不懂的地方,要用△或者?做一下標記,在上課的時候自己重點學習。老師要在學期初對學生統一要求預習的標準,并時常督促檢查。 其實,老師聽報告也可以如此,比如我們去聽魏書生老師的報告之前,也要把他相關的文章,著作,讀一讀,包括微博等。這也是預習,據說記者采訪名人都是這樣提前做功課的。 2、主動提問。 有不會的問題,能主動去找老師、找同學請教,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我上學時,數學不太好,前排一位同學學習很好,我就給自己規定,每天問他一個數學題。因為我那時很內向,不敢去老師那里問,只有向同學請教。但英語老師是一個女老師,我常常在中午去請教,導致老師一邊講題,一邊炒菜,結果把菜炒糊了。 同事老鄭,有一個好辦法:讓學生用臺歷做了一個學習卡,一面是紅色,表示沒有聽明白,有問題,另一面是綠色,表示聽懂了。這樣,老師講完課,學生反饋,不用大聲說,只需要把學習臺歷展示一下,老師就可以清楚看到,哪些學生沒有掌握,在課間或者自習課可以主動找這些學生再輔導。這樣避免有些學生因為害羞而不好意思說。 3、主動復習。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管建剛老師制作了一個背書表。比如:今天背誦朱自清的散文《匆匆》這篇課文,明天、后天也需要再背誦,然后是一周后背誦,一個月后背誦,兩個月后背誦。也就是說,學生至少要去組長或者老師那里背誦6遍。這才能有效降低學生的遺忘。 所以,讓學生主動復習,需要具體的量化指標的要求。因為學習的“習”,本義就是1、小鳥屢次拍著翅膀試飛;2、反復練,反復學,學后再溫熟;3、通曉,熟悉;4、長期反復地做,逐漸養成的不自覺的活動。 。比如,學生不會寫作文,一學期只寫七八篇,是遠遠不夠訓練量的,沒有足夠的練習,怎么可能熟練呢?這就是有家長的疑問:孩子很愛讀書,天天在讀書,可就是不會寫作文。 4、消除課堂恐懼和學習恐懼 常見于課堂,老師講完課,問,同學們聽懂了嗎?大部分的學生都說,聽懂了!有個別學生說,沒有聽懂。沒有聽懂活該!誰讓你上課不專心聽講?這是我親耳聽過的一位老師的回答。 這樣的情況下,老師會再給他們講一遍嗎?其實,老師應該利用下課的時間再給這些孩子講一講的。吳正憲老師說,老師下課了,別急著拿起課本就走,而應該是,問問哪些同學還有不會的問題?誰還沒有聽懂或者有不同意見?一定要利用好課間時間,和學生交流一下,對于上課沒有聽懂的孩子,要再進行點撥。不然,就會影響下節課乃至以后的學習。課間時間不夠用,可以約定時間再進一步講解。 警惕語言暴力??傆幸恍┖⒆臃磻稽c,主要與他的認知有關系。作為家長、老師,一定一定不能狂躁。 5、學習一定要有計劃和目標。 讓孩子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共同制定學習目標,以此來督促學習。 最后,我們再一起來談談為什么要學習? 世界在不停地變化著,要想自己不被時代所拋棄,只有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學習,讓自己的能力變得強大,讓自己的知識變得淵博,才能適應這個社會,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 在學習上,家長和老師要做表率,只有我們不斷學習,才能帶動更多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