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幾個20年?百歲老人也不過五個20年,一般人還達不到。本文將人生分為五個時段! 第一個二十年,即出生至20歲。這個時段主要任務是生命成長,是讀書求學,是為百年人生奠基。按照現行教育體制,4歲入園,7至16歲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接著再經高中3年,大學4年,光上學讀書差不多就有二十年。實際上每個人的學習,不僅是在校的二十年,說是伴隨終生也恰如其分。不過這二十年是純粹讀書,一門心思求學,要讓身體成長與品行成長同步推進。 置身這個歲月的年輕人,或感到讀書艱辛,或感覺時間難熬,希望早點擺脫“禁錮”獲取自由。而一旦離開學校后,才發覺還是做學生最舒服,學生時代最幸福。然而時光不會倒流,人生不可逆行。 這個時段,最大的優勢是精力旺盛,最苦悶的是“沒有自由”,最遺憾的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第二個二十年,即20歲至40歲。這個二十年既要為培養孩子操心,也要為事業起步忙碌,尤其孩子的培養教育不可疏忽,更不容耽擱。 三十歲之里,大都戀愛結婚,組建自己的小家庭,很快孩子出生了,養育子女無疑是父母的崇高使命,從守護健康到心智的成長,再到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年輕父母面臨的人生新課題。所幸祖輩這時會挺身而出,竭力輔佐,充當主力也屢見不鮮。 父母別以為教育子女的事,待上學后交由老師承擔,家庭環境才是育人的主陣地。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說白了,學校教育不過是家庭教育的補充。實踐表明,孩子的發展差異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這決不是推卸學校的責任! 孩子能否成人成才,根本在于家庭教育的成效;孩子得以成人成才,既是國家之幸,也是家庭之幸,更是孩子人生之幸! 第三個二十年,即40歲至60歲,這是人生最繁忙的時段,孩子還沒到完全放手的時候,事業有成是生活的經濟支撐,也是個人的價值彰顯,豈能疏忽!雙親日漸衰老,身體大不如從前,照應或陪伴落在中年子女身上。 特別是男人應該有自己的事業,還要把它做大做強,努力做好做優。人生因獻身事業而實現自我價值,也因事業輝煌生命才光彩耀眼。 這個時段最顯著的特征是時間緊,事務多,身體常常超負荷運轉。要勞逸結合,要講究方法,要把健康提上日程!有的人難以承受繁重的壓力而疾病滋生,有的積勞成疾英年早逝。令人嘆惋痛惜! 第四個二十年,即60歲至80歲。按照現行標準,滿60周歲達到退休養老的年齡。對一般人來講,事業已走過頂峰,孩子已完全獨立,父母大都離開人世,到了自己安享晚年的歲月,拋開塵世紛爭,享受自在悠閑的生活。“少年夫妻老來伴”,與老伴彼此關照。 如果經濟與健康狀況允許,支配這難得的專屬自己的時光。如行遠足之旅,做喜歡之事,盡未了之愿,······,都是很值得的。 現在有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這段本屬于祖輩享受生活的歲月,還得為兒女服務,為孫輩操勞。如健康允許,愿“發揮余熱”,享天倫之樂,倒也無可厚非!如果被迫而為或勉強支撐,根本沒必要了!晚年保持健康身體,即為兒女減輕負擔。 花甲過后,臟器日漸衰老,不適時常顯現。保健與鍛煉刻不容緩,須找到適合自己的良方并堅持不懈。要知道一旦失去健康,一切化為泡影。保養身體,宜早不宜遲! 第五個二十年,即80歲以后的時段。珍愛生命,樂享天年。避免健康下滑,盡量生活自理,減少兒女負擔。格外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忌貪婪,不自私,休爭名利,要在兒孫心中立一座精神豐碑! 不參合兒孫的事,不哀嘆命運不公,不談論是非長短。倒是要知足感恩多贊美! 盡享人生美好,力求期頤之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