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讀書會改變思維,那么寫作會提升智慧,從語言到行為,從行為到習慣。曾經是一個急躁的,愛抱怨的人。別人的一句話,就會讓內心有了情緒。 通過寫探尋內心的恐懼,通過寫觀察自己。恐懼來自未知。寫作就是去發現這些未知,當把未知變成已知,就有了成長,恐懼才會消失。 邁克.A.辛格說:他的旅途開始對“我”的覺醒,對自己內心恐懼的探尋。他在“我”和“生活”以及“世界”的關系的不停探索中,從不自知到自知,從自知到對抗,從對抗到控制,從控制到放手,從放手到臣服。 寫作的堅持,就會讓你經歷這個過程,你會看到一個生命的痛苦,糾結,發現和最終的綻放。 對我的改變有三點: 1、養成了自律的習慣 從懶床到早起,從6點到5點,從5點再到4點30,經歷的一個過程,感受大腦和身體的對抗,從對抗到臣服。 也就明白了為什么有對抗的感受,因為舒適區被打破了。只有建立新的行為,才能從舒適區走出了,呈現螺旋型成長。 從簡到奢易,從奢到簡難。同樣從自律到放縱易,從放縱到自律難。當從學校離開,讀書是很容易的事,多年后。大部分人已經不能靜下心來讀上一本書。 心不靜則意亂,意亂則神迷,所以有了浮躁,路怒,爭執。每天都會重復,你想要擺脫,卻無能為力。 唯有自律才會解決這些問題,以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承擔痛苦,它帶來的好處是延遲滿足感,學會承擔責任。 2、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用邁克.A.辛格話說:通過“放棄”“我”的偏見和喜惡,“臣服”于“生活”的本身。就是處在當下的能力。不再因為發生事糾結過去,焦慮未來。因為有了思維的寬度和深度。 有了耐心傾聽,喜歡鼓勵身邊的人,”你說的對“成為一句常用語。說出來,會發現這句話的力量。每個人認為自己是對的。這也是爭執,產生矛盾的根源。 3、愛上自己 愛會化解痛苦,之所以會抱怨,因為不愛。愛和批評相對的。那么因為愛你才批評你的教育是自己缺愛的表現。 寫作會把自己帶向真實的愛,開始相信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去顧盼自己身外的事物,有效的克制自己的“過早質疑”。 用寫作擁抱整個生命,把自己的記憶重寫。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只不過是舊有記憶的重現。別人不贊同你的時候,會憤怒。源于童年被父母否定記憶依然存在。 如果不清理,它一直在那里。時不時出來刺痛你。通過讀寫完善人格,別擔心寫的好不好,只要寫,便足以使你置身天堂。 我是大侃,已堅持1018篇,閱讀過去的文章可關注公眾號“大侃說”。喜歡禪跑,讀書,寫作的朋友,歡迎掃描二維碼。贈送禪跑電子書一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