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桌上的卡片,這是小燕收到老師節賀卡的第五個年頭。 她從師范畢業之后,就在深圳任職小學老師。雖然比起很多前輩來講她還是個“新人”,但是也收獲了不少的笑聲和淚水。 對于“老師”這個身份,小燕更多的感觸是:老師也不是那么偉大的,他們只是做著平凡人該做的事情。 工作是本分,奉獻是人格的升華,而選擇都是個人的事。 01 老師的職場壓力 一直以來,老師被推在道德的高峰上,和醫生等職業讓我們覺得神圣又偉大。 但是這些觀念背后,忽視了老師本身的壓力。 這些壓力來自各個方面,如果老師們不正確面對壓力這件事,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現象其實很普遍,我們需要梳理一下,老師的壓力來源: 過大的工作壓力 老師工作的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工作狀態不僅存在于8小時的工作中,往往是不斷的延長。 對于小燕而言,長期處于高壓狀態會讓她的精神狀態非常不好,前段時間她也有因為焦慮去心理咨詢。 工作壓力過大,會使人感到苦惱和煩悶,使人感到焦慮、易怒,產生各種生理和心理障礙,導致心理疾病的隱患產生。 我們一直認為老師一定要“抗壓”,但老師也是普通人,不是鋼鐵俠,把老師神化。 其實這是對“老師”這個職業的不公平,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一種偏見。 過多過高的教師角色期望 老師的工作對象決定了他們的一舉一動連著千家萬戶乃至整個社會的心; 作為老師,上對國家、社會、學校和所有學生的家庭負責,下對幾十乃至百名學生負責。 國家和社會期望老師充當知識的傳播者、集體的領導者等角色; 家長和學生都期望老師是知識博大精深,無所不知學者型、智者型人才; 而學校總是期望老師們個個都是佼佼者。 過重的心理負擔會導致老師的心理失衡而出現心理問題,如果你是老師,就需要多學習關于排解壓力的技巧。 人無完人,而且社會也應該逐漸“糾正”一些想法;個人的感受被放大了,同時也暴露了很多心理上的問題。 另外,在一些特殊的事情背景下,比如遭遇了重大災難事件,這些情況我們也往往很容易忽視老師的感受。 02 當老師面對危機事件時 危機事件不僅可能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也同樣給老師帶來災難。 一方面,老師要肩負起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維護學校秩序的責任; 另一方面,老師自身也深受危機事件的影響,同時需要與學生家長溝通,體驗復雜的情緒感受,承擔更大的責任、壓力。 此時,老師的共同情緒是對危機始作俑者的憤怒、對無法保護孩子行為的自責和沮喪,以及無法合理面對媒體和家長時候的壓制和委屈。 老師自身如何調節情緒:
當老師希望與他人聊天、傾訴時,可以通過以下準備更好地達到處理情緒的目的:
這些都可以酌情的選擇執行、緩解老師的情緒。 若上述方法無法有效幫助您調節和處理情緒,可選擇通過心理咨詢的方式幫助自己走出危機事件的影響。 03 教師職業中危機干預的必要性 老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者,老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對青年一代的成長起著關鍵作用。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老師,除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基本功、精深的專業知識、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外; 更應當有良好、健康的身心發展。 國家對于教師職業的重視,可以讓大眾更加看到老師背后背負的壓力和風險。 在青少年方面,我們經常將老師和家長各自與孩子的關系作比較,但本質而言,老師的工作和家長的責任對于孩子來說并不是一樣的。 曾經很多人歌頌老師是孩子的第二個媽媽,拋開背景而言,這是將老師綁上道德的高地,不顧老師的想法,說白了就是自我想象的“偉大”。 社會應該改掉這種“傳統”了: 該是父母的責任,老師擔不了; 該是老師的工作,父母也做不來。 點擊“在看,轉發分享”,讓更多需要接受心理援助的老師得到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