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賞析 / 嚴勇、音頻 / 張佳
初秋來臨,不知不覺夜晚漸漸變得漫長,清風輕輕地吹拂加重了凄涼之感。
炎炎暑熱總算退去,書齋也安靜下來了,臺階下一叢莎草閃爍著露珠的光亮。 不覺:不知不覺 初秋:立秋左右 清風:清涼的風 習習:微風吹的樣子 重:再次 凄涼:此處指涼爽之意 茅齋:茅草蓋的房子 莎:多年生草本植物 露光:指露水珠 與其說它是一首初秋詩,不如說它是一首秋夜詩。秋夜,帶給了詩人無限的秋思。讀懂這首詩的秋思最關鍵的地方在于讀懂“凄涼”二字,這是全詩的感情基調,也是這首詩最深情之處。不知不覺,初秋夜色漸長,這是說時間,即秋夜。又一個秋夜的到來,詩人不經意間想起曾經在長安的秋夜,他曾寫下“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在吳越的秋夜,他寫下“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在與李白在一起的秋夜,看李白寫下了《靜夜思》;與王維在一起的秋夜,他寫下“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與王昌齡在一起的秋夜,他寫下“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等等。那些秋夜多么浪漫,多么珍貴,充滿了無限希望與深情。如今的秋夜,卻早已塵埃落定,繁華落盡,曲終人散,空留他一人隱居山中,不過山水度日,清歡而已。秋夜秋思,可謂是“凄涼”其一。炎炎暑熱退去,茅齋靜謐無聲,這是說地點,即書齋。秋風來了,萬物肅殺,往日的蟲鳴聽不見了,這使得秋夜的書齋倍顯寂靜凄清。夏天總是熱鬧的,而秋夜又重回凄涼。書齋寂寞,可謂是“凄涼”其二。臺階下,一叢莎草間有露光閃爍。一個人到底該有多么寂寞,才會在秋夜盯著草叢的露光。這一處細節的描繪,恰恰透露出詩人的內心世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白露之光里,有著詩人的年華,有著詩人的壯志,更有著回不去的孤寂與落寞。叢莎露光,可謂是“凄涼”其三。再加上清風習習,涼意倍增,更加重了這種凄涼之意。這種凄涼,不是消極的凄涼,相反則是詩人對于友人的一種深情思念。因為思念朋友而生的凄涼,是甜蜜的,是寂靜的,也是充滿期待的。也許,在凄涼之下,詩人永遠都在期待著故人“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遇見是緣,點亮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