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現代社會實質進入了“信息之海”,越來越多的人患有強烈的“知識焦慮”。如何從信息之海中篩選出自己有用的信息?
我們吸收知識的速度永遠趕不上知識產生的速度,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限的知識是不明智的,因此我們要
- 用最好的學習方法論:費曼學習法,大家都說好。
- 學那些對自己最最重要和最最核心的知識,簡化壓縮形成長期記憶
學習最重要的不是找到那些價值千金的知識,而是通過對知識的篩選與吸收建立起自己的思維框架。
費曼學習法核心:
以教代學
費曼學習法是啥?
費曼,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無論多么晦澀難懂的專業理論,他都可以深入淺出地講得通俗易懂。
他這種學習法叫費曼學習法。
驗證我們是否真正掌握了一種知識,就看能否用大白話把它講清楚,讓沒接觸過這個知識的人也明白。
費曼學習法咋操作?
第一、找到和列出自己想學的東西。
可以是書、一門技術或一個概念。
比如,我要學習品奢侈品這個概念
第二、選擇可靠、多角度的知識源
把內容系統化歸納整理出來
比如奢侈品涉及到時尚行業,還有品牌,我會去找到相關的時尚史、品牌介紹的書和視頻
第三、以教代學
模擬傳授場景,用輸出代替輸入,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些知識講給別人,用來檢查自己是不是完全掌握。
費曼說最好是幾歲的小盆友也能明白你在說什么
第四、進行回顧和反思
對其中遇到阻礙、模糊不清和有疑問的知識重新學習,回顧和反思,如有必要,重復第三步
高手喜歡有爭議,因為爭議代表突破口,意味著智慧
第五、簡化和吸收知識
壓縮知識形成長期記憶
可以結合采用思維圖、流程圖、動圖、視頻等方法。

費曼學習法的原理是什么?
當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知識時,用最直白的語言去闡述它時,大腦就會從記憶庫里提取那些熟悉的信息,在舊的知識和新的概念中產生強大的關聯,新的知識便容易得到大腦徹底的理解。
大腦擅長聯結不同的概念
構建知識系統就像修建一張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每一條路都有它的出發點,也有它的終點,路和路的交匯點,也有信息處理中樞,互不重疊,知識就是這張網絡中的汽車運輸的養料,它們運轉有序,去往該去的地方
相關性是大腦學習和記憶的主要原則,大腦在最具有相關性的物品間建連線,產生一張由舊信息組成的知識網。
- 越熟悉的概念,大腦越喜歡
- 在不同的概念之間強行建立聯結是大腦的特長。
文字圖像雙重編碼形成長時記憶
在認知心理學中有一個“雙重編碼”理論,該理論認為,人的大腦中存在兩種加工系統:一種以文字語言為基礎,另一個種以表象語言為基礎。
前一種是語言意義,后一種是圖像意義,對信息同時進行加工,等于激活了雙重編碼,記憶更加牢固,理解也更為深刻。
文字的碎片化自損決定了它不利于高效能地學習,而視覺語言往往具有整體性的特點,尤其關于表達知識間的關系,使大腦能免更好地把復雜的信息迅速加工和記憶。
視覺語言則往往具有整體性的特點,在一個完整的邏輯上被組合起來,大腦不需要額外做些什么,就能理解和存儲這些知識。
經過雙重編碼后的知識在大腦中會被優先存儲,然后轉變為持久的長時記憶。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去網站看視頻學習歷史知識要比在課堂翻閱歷史書效果更好。圖像傳達的信息成倍地放大了文字效果,大腦喜歡這種學習方式。
重要的學習忠告
明白自己學習是為了什么
沒有目的的學習是可憐的,但目的錯誤的學習卻是可悲的。
正確的目的是非功利性的,要有一個單純的愿景——“我就是想掌握這些知識,了解他們,然后產生自己的理解,學習時并不想怎么用這些知識為自己創造利益?!?/p>
擁有一個足夠寬闊的視野。
隨著關系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學習視野往往在變小。
成人學習在“問問題”的能力遠不如小孩 ,看到一本書
- 小孩會問:“作者為什么寫這本書?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這本書為什么定價100元?封面有何特殊意義?他是怎么總結出這些知識的?”
- 大人:“這本書我讀了有什么用?還有比它便宜一點的書嗎?”
大人的問題聽起來老氣橫秋,沒有活力。這體現了一個人視野的局限性,它受到閱歷、生活工作的實際需要和世界觀的多重影響。
人要盡量保持童真,因為童真的心態能擴大你的視野,讓你愿意并且能夠在這個世界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建立客觀科學的邏輯
一個客觀科學的邏輯能幫助我們成功地將知識系統化,把知識有序地安放到位,賦予它們應有的價值。
假如要建造一棟房子,要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挖地基還是運材料?都不是,是要畫一張圖紙,統籌全局。
系統化就是為我們準備一張學習的圖紙,把材料安放到它應該處于的位置
初期需要大量的閱讀
世界上所有的信息和知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是互相緊密聯系和具有邏輯性的。
用已知的東西解釋未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你還沒有貨,沒有足夠量的積累,只能連接個寂寞。靠蠻力去學。
費曼認為初期大量的閱讀是必需的,充足的閱讀量能讓我們在大腦中建立一個“信息池”,只有足夠量的信息積累,才能讓我們在面對未知概念或知識時,迅速找到有效的信息去連接它。
信息池不排除有無益和有害的信息,但是只有這樣你才能意識到哪個是有益的,逐漸產生一個篩選信息的標準。隨著閱讀量的增加,你這種篩選能力也會越來越強,也越來越快。
擺脫碎片化
初期的大量閱讀很重要,這也會帶來非常多的碎片化知識,我們要懂得簡化所學的知識。
如果不懂得簡化知識,就等于一直在盲目地收集“碎片化知識”,不能形成體系地開發和我晚上用:
- 你學的只是一堆空洞的結論和非豐滿的邏輯,把多元化的辯證分析變成了一元化的立場總結
- 你所做的簡化過程缺少了最重要的推演環節,只記住了表面的事實,沒有發現背后的原理。
長此以往,容易變成這樣:
- 你的知識不成體系,很難系統宏大地思考問題
- 看問題容易簡單片化,看不到長遠的可能性
- 很難進行復雜、獨立和具有深度的思考
在今天這個時代,最有效的學習不再是機械式的記憶、重復高強度的練習和將時間開發到極致的魔鬼式學習,而是嚴格地遵循簡單又直接的費曼學習法,尤其是最后一個步驟:簡化,盡可能地簡化——只學習你需要的,只學習對你重要的,只學習知識之中“最核心的知識”
選擇可靠的知識來源
如果你學到的是不可靠的知識,付出越多,成效越差。
可能不可靠的知識源,如:百度、知乎、抖音、簡書等。因為人人可發布和自由編輯,決定了上面的魚龍混雜,有真有假,輕信了這上面的知識,再用錯誤的知識去處理和解決問題,只會到處碰壁。
可靠的知識源是那種經具有專業性、權威性或經過了市場考驗的,比如老師、專業網站或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