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天氣炎熱,臨床上遇到的出汗問題也明顯增多,很多家長對如何分辨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缺乏經驗,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件事。 生理性汗出 兒童由于形氣未充,腠理疏薄,加之生機旺盛、清陽浮越,相對成人來說,更容易出汗。兒童為純陽之體,如旭日之初生,頭部又為陽中之陽,易出現頭汗多,不歸屬于病態。 病理性汗出 只有當兒童在安靜狀態下,正常環境中,合適的衣著下,局部或全身出汗過多,甚至大汗淋漓,才考慮為病態。中醫稱之為“汗證”。 兒童汗證從虛實來說,可分為實證和虛證。 大多數情況下屬虛證,辨證為肺衛不固、營衛失調、氣陰虧損等常見證型。 實證多因濕熱迫蒸所致。這類孩子平時喜歡吃肥甘厚膩之品,甘能助濕,肥能生熱,久而入里化熱,而致實汗出,通常形體比較壯實,大便易干結,口氣重,且汗出膚熱,汗漬色黃,以頭部、頭頸部或四肢汗多。對于這類孩子,家長切忌再補,而應管好嘴、邁開腿。 ![]() 從出汗特點來分,可分為自汗、盜汗。在中醫臨床中,小兒通常自汗、盜汗并見。 自汗指無論白天和夜晚,都會自行流汗,動則更甚。自汗以氣虛、陽虛體質為主。 盜汗《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首載“盜汗”之名,特點為寐時汗出,醒即汗止。盜汗以陰虛、血虛體質為主。 汗證外治小妙招 臍療法:五倍子粉適量,溫水或醋調成糊狀,臨睡前敷于臍中。 粉撲法:龍骨、牡蠣粉一比一打成細粉,裝入小盒子中備用。每晚洗澡后睡覺前外撲?;蚝钩鲆聺窈?,用毛巾擦干身體,外撲粉劑,更換干凈衣物。 小兒汗證調護五注意 ![]() 增強小兒體質: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 注意飲食調理:合理喂養,糾正挑食、偏食、肥甘厚膩的不良飲食習慣。生病后更需注意調護。 積極補充水分:汗出過多,除了及時更換衣物外,還需多飲溫熱白開水,不可喝冰水。 室內溫度適宜:天熱了,空調、電風扇勿直接吹,尤其汗后、運動后、澡后。 補充微量元素:缺乏鈣、鋅等微量元素也可出現汗證,可根據癥狀加以補充。 注意維生素D缺乏導致的佝僂病、結核病、風濕病等也會導致多汗,要注意鑒別,及時就醫。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