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分享幾個碎片化思考。
1、認知。
老子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不用出家門,就能知道天下的大事;不用通過窗戶去看,就能知道世間的規律。有的人走的地方越多,見得越多,但不懂得甄別,不懂提煉,不會獨立思考,亂花漸欲迷人眼,看似經歷很多,智慧反而越少。
現代人常說:“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這句話很多人用錯了。任何時候,都要靈魂先上路,然后身體上路才有意義。如果沒有精神世界和路上的風景產生共鳴,沒有能力對遇到的人和事進行思考,旅游就只會變成游客照和朋友圈打卡。
有多少人在社會上闖蕩多年,慢慢迷失自我,忘記了初心?那些有很多故事的人,不一定有多少智慧,他們甚至慢慢忘記了為什么出發。
老子強調的是,要反觀自省,多總結多思考,才能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終達到對事物本質規律的認知。
2、成功。
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生之:道創造了萬事萬物。做任何事,先得明白道,就像用趨勢策略,你得先理解交易理念,知道每一步動作的意義。
德畜之:把道搞清楚,然后按照“道”去做事,便是有德。若違背了“道”,就是失德。“畜”是積累的意思。所謂“德畜之”,就是堅定不移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是積德。
物形之:明白了道,按照道去做,就一定能把事做成嗎?還不夠,還要有物質條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拿交易來說,你必須得有本金,不然行情與你無關。
勢成之:一個人每天都努力學習,掌握客觀規律,同時也嚴格執行,物質條件也夠了,但距離成功還差一步,就是“勢”。比如,劉邦,如果沒有秦末的風云大勢,他一輩子只能是個亭長,在基層公務員崗位上默默無聞著。再比如,若沒有趨勢行情,所有品種都窄幅震蕩,哪怕你策略學得再好,也無用武之地。
道、德、物、勢,是成功的四大要素。
中國的傳統經典,如易經、老子,都不是用來算卦占卜的,它們主要內容是:揭示世間的本質規律,你按照規律辦事,結果是水到渠成,順其自然的。算卦占卜,真的是糟粕。
3、知止。
對普通人來說,不管努力工作賺多少錢,買一兩套房,也就被掏空了,又變成了窮人。若還背上房貸,恐怕幾十年都別幻想自由,始終得小心翼翼的活著。
這何嘗不是一種陽謀呢?
大部分人接受的教育,是遵循前人制定的規則,玩有規則博弈,而且已經形成本能,很難改變。但如果從規則制定者的角度看,其行為何其可悲。真正的高手,都是制定規則,畫賽道讓別人去爭。
人是不知足的,買了一套就想著下一套,買了小的就想著大的。欲望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知止”是大智慧,也很難做到。
就像《明朝那些事兒》中說的:“只有奪走你所擁有的一切,你才能擺脫世間之一切浮躁與誘惑,經受千錘百煉,心如止水,透悟天地。”
就像李斯和次子被押赴刑場,說的那句:“我多想和你再回到家鄉,一同牽著黃狗出上蔡東門追逐狡兔,可這還有可能嗎?”
所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以上純屬閑聊,時間不早了,諸位晚安~
沒有影響,很久以前A股喜歡炒作重組,現在沒有了
沒破趨勢就拿著,破了就不拿。股市不是專業學出來的,學校教不出來,學校里面的老師也沒見過有誰是股神,這些都要自己去學。
有什么賺錢方法是不痛苦的呢?如果能舒服賺錢,那人人都能干了,這個方法也就沒有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