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朝陽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涼州詞》,很熟悉,這是樂府舊題,唐朝人最喜歡用來翻新篇。前面講王之渙,也寫《涼州詞》,我們已經(jīng)了解,涼州,就是現(xiàn)在的甘肅武威。甘肅甘肅,其實這個省的得名,來自甘州和肅州。漢代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之后,就在河西設(shè)立了四個州郡,從東往西,分別是涼州,甘州、肅州和沙洲。涼州就是武威;甘州就是現(xiàn)在的張掖,被稱為塞上江南;還有肅州,就是現(xiàn)在的酒泉;還有就是沙洲,沙洲就是現(xiàn)在著名的敦煌。這一帶,你去看一下中國地圖,在地理位置上,位于祁連山脈腳下,地勢狹長,被稱為河西走廊,是通西域的必經(jīng)之路,著名的絲綢之路上,這四個州,每一個都是重鎮(zhèn)。 因為這個地方,民族雜居,所以樂聲和中原不同。按照涼州的曲調(diào)來填詞寫詩,大概就是《涼州詞》原本的來歷。就像宋代有詞牌名,著名的《八聲甘州》,柳永寫的,“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這個甘州,也指的是河西四郡之一。唐玄宗時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這個意思是說,當(dāng)時開通西域,對中原的文化,影響是很大的。從王翰這首詩也可以看出來。 今天我們來講講葡萄酒和夜光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好句子。今年夏天,阿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去絲綢之路游學(xué),也到了武威。在武威的旅游紀念品商店,確實有夜光杯在賣。我拿起來看了看,標價并不貴,不知真假,所以我就沒買。在我的想象中,夜光杯,就是晚上會放光。但其實不是,只是材質(zhì)比較透明,在晚上能透過光線而已。夜光杯的材質(zhì),應(yīng)是產(chǎn)于酒泉一帶的玉,灰褐色。我拿起來看的時候也不覺得有多么漂亮,只是寫在詩歌中,特別有感覺。這大概就是詩歌的力量。以及,只是一個杯子,也許不夠好看,但是琥珀色的葡萄酒斟滿這個夜光杯,也許感覺就不一樣了。 但是,葡萄酒這個東西,其實不是中國原產(chǎn)。我們說,唐朝是一個開放而包容的時代,可以從當(dāng)時的物產(chǎn)看出來。 葡萄,一般認為是西域的物產(chǎn),漢朝初年張騫通西域,將西域的葡萄種子引進了內(nèi)陸,在都城中也栽種了葡萄,并且以實用為目的。也就是說,在西漢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小規(guī)模種植葡萄這種水果了。根據(jù)記載,大約五世紀的時候,在敦煌一帶,就比較適宜種植葡萄,但葡萄在當(dāng)時還不是一種重要的農(nóng)作物,與此相應(yīng),用葡萄釀制的葡萄酒,也仍然是一種稀有的外來飲料。 直到唐朝統(tǒng)治的初年,由于唐朝的勢力擴展到了伊朗人和突厥人的地方,葡萄和葡萄酒才在唐朝境內(nèi)廣為流傳,家喻戶曉。但是,在整個唐朝,盡管后來已經(jīng)將葡萄的品種移植到山西一帶,但因為種植的限制和運輸?shù)睦щy,葡萄仍是昂貴的水果。由此制成的葡萄酒,自然也多為宮廷御用,很少能在民間流傳了。 所以,我們在讀“葡萄美酒夜光杯”這個時候,知道了葡萄和葡萄酒的難得,就會更深地理解這首詩的詩意。首先,葡萄酒多來自異域,帶著濃濃的異域風(fēng)情。因為中國本土一般產(chǎn)糧食釀制的酒,中國的發(fā)酵飲料,多是從粟、稻米、大麥發(fā)酵釀制而成。無論是李白說的“金樽清酒斗十千”,還是杜甫說的“潦倒新停濁酒杯”,都是糧食釀制的酒。只有葡萄酒,才帶有西域的風(fēng)情,第一句就將人帶去這樣一個情境之中。而我們后人,當(dāng)代人讀這句詩,可能就體會不到這種異域風(fēng)情。因為我們滿大街都是葡萄酒,這是現(xiàn)代化的釀酒工業(yè)的產(chǎn)物。 其次,因為葡萄酒很難得,貴重,所以給將士們享用,那是一種特別的賞賜,其中有一種豪邁的氣概。為了激勵將士們,連貴重的葡萄酒都不吝惜,而是讓將士們喝個飽。為什么,就是一種蔑視錢財,而重視軍功的追求在里面。所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這種境界,特別的令人神往。我們說,盛唐氣象,這首王翰的《涼州詞》,那真是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 需要知道的是,宋元之后,由于絲綢之路的斷絕,在好幾百年里,中原地區(qū)都再難得一見葡萄酒了。 我們?nèi)绻芯刻圃姡蛘邔μ瞥奈幕瘹v史有興趣,那么,一定要了解一本書,叫做《撒馬爾罕的金桃——唐代舶來品研究》。是研究唐朝時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名作,其作者,是一個美國人,但是有個中文名,叫薛愛華。當(dāng)然,他事實上有個英文名,叫愛德華·謝弗。 撒馬爾罕是一個地名,這個地方,現(xiàn)在的烏茲別克斯坦境內(nèi),是中亞最為古老的城市之一。大概在公元前五世紀,就已經(jīng)人煙阜盛。因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撒馬爾罕連接著中國、波斯帝國和印度這三大帝國,并成為中國向西,連接歐洲大陸的重要城市。 這個地方,主要居住著粟特人。這個地方地處中亞西部絲綢之路的干線上,粟特人就成為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商業(yè)民族,他們通過漫長的絲綢之路頻繁往來于中亞與中國之間,成為中世紀東西方貿(mào)易的承擔(dān)者。后來,粟特人漢化也比較多,像安祿山、史思明,其實都是粟特人。 公元7世紀的時候,撒馬爾罕向唐朝貢獻過當(dāng)?shù)靥禺a(chǎn),叫做“金桃”,“大如鵝卵,其色如金”的黃桃,這種黃桃在當(dāng)時被稱作金桃。成為了中世紀中國所有的外來物種的代表和象征。所以我們今天在讀唐詩的時候,從詩人寫在詩句之中的名詞之中,還是可以看出,中外文化的交流,如何豐富中原文明。 唐玄宗天寶九年,即公元751年,怛羅斯之戰(zhàn),唐軍慘敗,此地成為大食領(lǐng)土,從此永遠脫離中原王朝。關(guān)于怛羅斯之戰(zhàn),也深刻地影響了唐朝的歷史進程,這些知識,我們在以后的詩歌中,會漸漸講到。 阿老師今天講的這些知識,都是從《撒馬爾罕的金桃——唐代舶來品研究》這本書里看來的。其實,這本書,我最早是在1995年買的,當(dāng)時的書名不是這個,叫做《唐朝的外來文明》,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出版,譯者吳玉貴。阿老師讀過這本書,25年之后,有機會帶孩子們一起去敦煌,這本書派上了大用場。 |
|
來自: 新用戶2356fYUI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