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方常見疾病治癥:胸痛、心口痛 【立竿見影】【治病策略】 1、乙木不達,抑遏而生濕熱。沖于胃口,則心中疼熱,陷于大腸,則熱利下重,郁于膀胱,淫于肌膚,則腹滿身黃。 2、胸刺痛:表示有淤血堵到。下針巨闕(心臟的募穴)、關元(小腸經的募穴)、少府、神門穴、勞宮。胸部瘀血、刺痛,一定要用川紅花化淤。 3、胸痛(強烈如刀刺痛持續痛),舌頭上齒痕或者地圖樣的舌苔,川穹(活血化淤),丹皮,更加刺痛加紅花,黃芩(入心),黃連(入心),阿膠 4、胃膽上逆,痛在心胸:柴胡桂枝鱉甲湯:柴胡、鱉甲、桂枝、半夏、芍藥、茯苓各三錢,醋炙甘草二錢。胃寒,加干姜、川椒、附子。 5、心中痛者,倍加川芎。 6、(1)胸痹,胸背痛、喘咳短氣、心痛徹背,心包有痰,栝蔞薤白白酒湯,栝蔞實可以放膽用。臨床上栝蔞薤白白酒湯用來治療很多心臟瓣膜不全、心臟結構有問題,第五椎壓痛、項強背痛,下飛機后背痛等。 (2)烏金丸(烏頭赤石脂丸),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最嚴重的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當病人在持續的胸痛,痛到后面去,從膻中痛痛到后面第五椎,沒事就從后面再痛回來,來回痛來痛去,穿心痛。 7、胸悶痛(如蟲動,悶痛或流動的痛),舌頭肥大、白厚。 8、胸痛: 胸疼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痛背亦疼,用栝蔞薤白白酒湯可愈。在傷寒,用瓜蔞、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應,用血府逐淤湯一付,疼立止。 9、胸悶痛系胸陽痹而不通,胸部位于上焦。癥見胸悶、疼痛,伴有寒熱往來等癥,小柴胡湯去人參、半夏,加瓜蔞、薤白,取《金匱要略》治胸痹的栝蔞薤白白酒湯之意。開胸結,溫通陽氣,使結者開、痹者通,則諸癥自愈。 10、(1)胸痹比較嚴重了,痛得不能臥,甚至會背痛徹心,栝蔞薤白半夏湯; (2)胸痹、胸悶、胃里脹滿拒按,栝蔞薤白白酒湯; (3)虛癥胸悶喜按,人參湯; (4)胸痹緩痛、心包積水,茯苓杏仁甘草湯。心包積水的癥狀:寸脈弦、胸隱隱作痛、不渴、躺平時胸悶會增加; (5)胸痹緩痛、心肺之間濕痰:橘枳姜湯。 11、動脈血管堵塞、冠狀動脈硬化 (1)失眠,黃連阿膠湯。苦溫。 (2)胸悶,白芍不要用。阿膠是苦,胸滿、胸痛,桂枝、炙甘草。 (3)手腳冰冷炮附子。血管里面堵到,川芎活血,吃下去以后一個禮拜病人淤血都沒有了,血管都恢復了。附子很熱下去讓它打通,可以多加點丹皮,加點桃仁。 (4)胸口痛,心胸痛,枳實,胸悶,配上個桂枝,配上個附子、川芎、丹皮這就夠了,這個病人已經好了。 12、(1)胸痹,胸背痛、喘咳短氣、心痛徹背,心包有痰,栝蔞薤白白酒湯,栝蔞實可以放膽用。臨床上栝蔞薤白白酒湯用來治療很多心臟瓣膜不全、心臟結構有問題,第五椎壓痛、項強背痛,下飛機后背痛等。 (2)烏金丸(烏頭赤石脂丸),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最嚴重的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當病人在持續的胸痛,痛到后面去,從膻中痛痛到后面第五椎,沒事就從后面再痛回來,來回痛來痛去,穿心痛。 【辯證診斷】 1、凡內外熱實,痛甚成膿者,為癰,屬陽證。熱微無痛癢,不成膿者,為疽,屬陰證。 以肺藏于內,不可見之,故不言疽而言痿,癰以其吐膿,其物可見。 2、乙木不達,抑遏而生濕熱。沖于胃口,則心中疼熱,陷于大腸,則熱利下重,郁于膀胱,淫于肌膚,則腹滿身黃。 3、心臟病發是有前兆的,像失眠,心口痛,大便不規則,腳冰冷,手指麻痹,呼吸短氣等等都是。 4、胸痹痛: (1)凡痛連脅下,近于胃部,吸氣時增劇,咽物時尤甚,或發嘔吐者,是延及橫膈膜而發炎,即所謂橘枳姜湯:橘是也。 (2)凡胸中膈覺痛,中如側掌,前牽胸而后掣背者,是延及縱隔膜而發炎,即所謂心痛澈背、背痛澈心是也。 (3)心臟搏動之部,內有疼痛,而兼惡寒發熱,心悸亢進,心動微弱,脈搏增加者,是延及心囊發炎,即所謂諸逆心懸痛是也。 5、腎虛咳嗽造成的肺癌,皆在右胸有疼痛,痛甚則引肝膽而痛,或在兩乳之間痛而咳白痰是也。 6、瘀血積于肝: 受傷瘀血,或婦女產后瘀血——惡露。因心臟無力推滌干凈而積于肺,肺欲將瘀血排出致咳嗽痰血,久咳治療不愈,致被檢查為肺癌,此類肺癌皆在左胸、左肺或心臟部位有疼痛感,痛甚則引左肩背左側頭頸疼痛,久則肝膽部份右脅肋疼痛因肝藏血。 7、胸悶痛(如蟲動,悶痛或流動的痛),舌頭肥大、白厚。 【辯證治則】 1、梔子豉湯:如果邪已結聚于心胸骨間,觸按之則痛,雖不見心下濡弱,亦屬梔子豉湯證 2、柴胡桂枝鱉甲湯:柴胡、鱉甲、桂枝、半夏、芍藥、茯苓各三錢,醋炙甘草二錢,治胃膽上逆,痛在心胸者。胃寒,加干姜、川椒、附子。 3、人病心痛,終年累月而不愈者,非心痛也,乃包絡為心之膜,以障心宮,邪犯包絡,則心必痛。 (1)寒邪犯包絡:必惡寒,見水則如仇讎,手火燠之則快。治其肝木之寒,則心火有養,而包絡之寒邪自散。況肝木之氣既溫,生心之余,必能來生包絡。 蒼術二錢,白芍五錢,當歸一兩,肉桂一錢,良姜一錢,水煎服。 (2)熱邪之犯:見水喜悅,手按之轉痛是也。熱痛之病,必然呼號,不能安于床席,治法亦責之肝。蓋包絡之熱,由于肝經之熱也。治瀉其肝木之旺,而去其郁熱之火: 白芍一兩,炒梔子三錢,甘草一錢,當歸三錢,生地五錢,陳皮八分,水煎服。二劑即安然如故。此偏治之一端也。 4、疼痛從胸肋往心臟的方向痛過來,胃不舒服,相當于西醫的橫膈膜發炎,枳實薤白桂枝湯;疼痛是胸痛徹背、背痛徹心,是縱膈腔的痰飲。 5、(1)大結,謂大結胸,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手不可近者,宜大陷胸湯攻之。 (2)小結,謂小結胸,微結心下,按之方痛,不按不疼也,宜小陷胸湯開之。 (3)身有微熱,頭自汗出,兼有是證者,為水結胸也,宜大陷胸丸攻之。 (4)漱水不欲咽,兼有是證者,為血結胸也,血瘀不成衄解,或衄未盡,或婦人經來適斷,皆能成之,宜抵當丸,或桃核承氣湯攻之。 (5)內實證實可攻也,沉大脈實可攻也,審其的當,則用抵當,仁承氣,大陷胸湯丸以攻之。 (6)審若不內實,脈浮滑或脈浮大是未的也,乃小陷胸湯證,不可攻也,誤攻之,定然兇也。 6、【勿誤藥室方函口訣】大陷胸湯是治「熱實結胸」之主藥,其它凡胸痛劇者,尤有特效。凡醫者臨死地,不可無此手段。又因留飲而肩背凝痛者,有速效。小兒患「龜背」等,亦有用此方者;小孩背彎起來,其實里面都是痰,全部梗在那地方,有時候梗在胸口,有時候繃起來一塊,其輕者,宜用「大陷胸丸」。又小兒將成「雞胸」時,宜及早用此方,以收速效。 7、如果看到鼻頭有赤色。表示有心臟病;如果是赤在兩印中間偏右或偏左時,這個表示是痔瘡發作。 8、胸中痛: (1)一為水寒血腐,蚘蟲滋生,固當有蚘上入膈之烏梅丸證,謂之蚘厥。 (2)亦有「胸常氣痞,按之小愈」之旋覆花湯證,謂之肝著。肝膽之氣,主疏泄營衛二氣,太陽寒水與太陰寒濕并居,則肝膽不得疏泄,故凝滯胸膈作痛。 9、人心氣疼,乃濕挾寒邪,上犯膻中也,蒼術不能入膻中,然善走大腸而祛濕,實其專功也。故與川烏同用,引濕邪下行,使寒氣不敢上犯膻中,而心痛立定。若不用蒼術而用白術,則白術引入心中,反大害矣。 10、胸中滯寒,撲通撲通跳動,呼吸急迫,甚者,如攀山徑,喘息搖肩,或胸痛者,為茯苓杏仁甘草湯證。 11、其兩脛自冷者,致腰以下無汗,有物如在皮中狀;胸中痛者,致窒塞,不能食;身重且疼、因發熱而致煩燥,睡中汗出者,反不得眠、為下焦不利。沖逆劇而小便不利者,此為黃汗正證,桂枝加黃芪湯。 12、(1)腹中有堅塊,其狀細長,按之緊張,時時掣痛者,為十棗湯證。且其堅塊之狀,從胸端至臍旁,如按長四、五寸許粗竹,或從胸至腹,細長而緊張,或短而在脅旁,以手觸而有物狀。不論其大小長短,但著眼于“掣痛”二字,掣者,牽引、抖動而痛也。 (2)大凡有痰飲而咳者,或四肢,或腰腹掣痛者,不問有無他證,皆以胸腹掣痛為據,而用十棗湯有神效。 13、權依經:胸膜炎不是一種單純性的疾病,它可由不同病因所引起,主要由感染性、變態反應性、腫瘤性、化學性,以及物理性因素引起。在病理演變過程中,又可分為干性與滲出性胸膜炎。但臨床上,以結核性胸膜炎為多見。臨床表現有胸痛、咳嗽、氣短等癥。若伴有發熱、盜汗、胸痛、脈數者,可用黃芪建中湯合小陷胸湯以清熱、滌痰、開結;若伴有胸水者,配合抗結核藥物治療的同時可用黃芪建中湯合茯苓杏仁甘草湯以宣肺利水。 14、(1)紫參用于肺癌疼痛。紫參五錢 ->肺痛下利。紫參攻陰實時可能會讓病人的胸痛增加,就像顯影劑,痛的地方就是陰實的地方。 (2)肺癌病人肺痛下利,同側寸脈附骨,燥熱。 15、判斷心臟積水(茯苓杏仁甘草湯) (1)寸脈是弦的,像吉他弦一樣,細細的,弦,就是水; (2)病人的胸痛會隱隱作痛,并不會像胸痹的心痛徹背,背痛徹心那一種痛; (3)只要有水,病人一定不會口渴; (4)有水的時候,病人一躺平的時候,水會動,胸悶會增加,水會移動。 16、胸痛: (1)胸痛在前面,用木金散(柴胡9克、白芍9克、桔梗9克、甘草6克)可愈; (2)后通背亦疼,用栝蔞薤白白酒湯可愈。 (3)在傷寒,用瓜蔞、陷胸、柴胡等,皆可愈。 (4)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應,用血府逐淤湯一付,疼立止。 17、心中痛者,倍加川芎。 18、(1)胸痛(強烈如刀刺痛持續痛),舌頭上齒痕或者地圖樣的舌苔,川穹(活血化淤),丹皮,更加刺痛加紅花,黃芩(入心),黃連(入心),阿膠 (2)胸刺痛:表示有淤血堵到。有淤血時,要開些活血化淤的熱藥,用陽來治它。再加針灸。 19、胸部瘀血:胸部刺痛,一定要用川紅花化淤。 20、胸悶痛系胸陽痹而不通,胸部位于上焦。癥見胸悶、疼痛,伴有寒熱往來等癥,小柴胡湯去人參、半夏,加瓜蔞、薤白,取《金匱要略》治胸痹的栝蔞薤白白酒湯之意。開胸結,溫通陽氣,使結者開、痹者通,則諸癥自愈。 21、(1)胸痹,胸背痛、喘咳短氣、心痛徹背,心包有痰,栝蔞薤白白酒湯,栝蔞實可以放膽用。臨床上栝蔞薤白白酒湯用來治療很多心臟瓣膜不全、心臟結構有問題,第五椎壓痛、項強背痛,下飛機后背痛等。 (2)烏金丸(烏頭赤石脂丸),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最嚴重的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當病人在持續的胸痛,痛到后面去,從膻中痛痛到后面第五椎,沒事就從后面再痛回來,來回痛來痛去,穿心痛。 22、動脈血管堵塞、冠狀動脈硬化 (1)失眠,黃連阿膠湯。苦溫。 (2)胸悶,白芍不要用。阿膠是苦,胸滿、胸痛,桂枝、炙甘草。 (3)手腳冰冷炮附子。血管里面堵到,川芎活血,吃下去以后一個禮拜病人淤血都沒有了,血管都恢復了。附子很熱下去讓它打通,可以多加點丹皮,加點桃仁。 (4)胸口痛,心胸痛,枳實,胸悶,配上個桂枝,配上個附子、川芎、丹皮這就夠了,這個病人已經好了。 【辯證比較】 1、(1)延年半夏湯:用于慢性之胃病,主訴左季肋下或左乳房下疼痛,左肩背酸痛。 (2)大柴胡湯:胸痛,心下痞硬,胸脅苦滿,實證。 (3)枳縮二陳湯:胸背痛,心下有痰飲,痛游走于腰背。 (4)柴桂湯:腹肌緊張,胸脅苦滿。 (5)柴胡別甲湯:胸背痛,胸背及腹中拘急。 (6)良枳湯:胸背痛,心下部疼痛,噫氣。 2、(1)胸痹比較嚴重了,痛得不能臥,甚至會背痛徹心,栝蔞薤白半夏湯; (2)胸痹、胸悶、胃里脹滿拒按,栝蔞薤白白酒湯; (3)虛癥胸悶喜按,人參湯; (4)胸痹緩痛、心包積水,茯苓杏仁甘草湯。心包積水的癥狀:寸脈弦、胸隱隱作痛、不渴、躺平時胸悶會增加; (5)胸痹緩痛、心肺之間濕痰:橘枳姜湯。 【辯證針灸】 1、(1)心痛,下對側腳的厲兌穴。 (2)胸悶痛:是氣阻、氣機堵到。下公孫、內關、天突、巨闕、關元,然后針背后的第十椎下,就是第十一椎。有的人對于淤血跟氣堵分不清楚,心臟一痛就很怕。一般來說,先下針。我們不管他是氣堵還是淤血,進來的時候,公孫內關先下去,巨闕關元下針,這針下去,痛就去掉,不管是淤血,還是氣堵在那里,兩個都去掉了。 (3)胸刺痛:表示有淤血堵到。下針巨闕(心臟的募穴)、關元(小腸經的募穴)、少府、神門穴、勞宮。有淤血時,要開些活血化瘀的熱藥,用陽來治它。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