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做自己 不必愧疚 99 智慧的結晶 如果有人來問我關于某件事情的建議是什么,我會把自己關于這件事所知道的信息稍加整理,盡量言簡意賅、用客觀的角度表達出來。然后再告訴對方,我知道也不一定對,但是您可以當做一份參考信息使用。就算不采納我的建議,也不用覺得愧疚。 我不是行走的種草機,但如果問我同一個問題的人太多了,我就干脆寫下來,再問就可以先丟鏈接了。 本來是為了偷懶,最后反而成了“智慧的結晶”。 98 我就是“想”試試 四年前剛來銀行的時候,是因為好奇。來了以后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懂,也沒有人帶,只能自己摸索著學習。日常工作不難,每個人只需要做一顆很小的螺絲釘就可以了。 但是只完成自己手上那一點點工作是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的,金融行業很大,我想了解的很多,恰好金融行業有很成熟的學習體系。想了解銀行就考銀行從業,想了解基金產品就考基金從業。基礎知識不夠,就學習中級經濟師。自己需要買保險,就把保險產品類型研究一遍。喜歡投資理財,巨貴的AFP體系完整、知識面廣是不錯的選擇…… 學習越多,越覺得世界廣闊。每擴大一點點能力邊界,都會讓我興奮和滿足。每一次朋友都以為我要準備出道了(又想換工作?)。 遇到我喜歡的事,我就想試試。只是想想而已。 主要原因,還是“慫”。 97 適當滿足自己 周日終于迎來難得的休息日,在家昏睡了一整天。 娃午覺醒來就來喊我起床,說要出去玩。我昨天答應過他要帶他出去騎車還有玩飛盤。可是此刻我確實太虛弱起不了床。我滿懷愧疚的說,媽媽不想起床,媽媽需要休息。 娃立馬換了口風:那我和爸爸出去玩可以嗎? 原來我不是那么必須以及被需要啊! 來不及失落的我,認真回答道:你,可以和任何人出去玩。 心中的愧疚感又減弱了一點點。當媽大概是一輩子的事情,媽媽可以偶爾食言,也可以自私一點。先讓自己過好,才能讓孩子過得更好。 96 無用的快樂 我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是在各種“計劃”中度過的:每天要練幾篇字帖,要寫日記、周記;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晚上九點睡覺;寒暑假自己制定日程表,并且被監督著嚴格執行…… 但是記憶中快樂的源泉是“計劃”之外的部分:晚上九點以后躲在被子里翻小說,偷偷攢錢買玩具偷偷地玩,撿地上的樹枝拖回家,放學不回家故意繞路跟同學們去田里摸魚…… “無用的快樂”大概是有療愈的功效的。意味著不帶任何目的行為,沒有計劃目標和KPI,只有簡單的快樂,純粹的享受,沉浸式的喜悅。 童年這樣的記憶越多,成年以后大概也會越快樂幸福。 95 睡個好覺 小時候,可以一閉眼就睡著,醒來的時候還以為自己才剛剛躺下。 工作以后,對睡覺也有無盡的期待,忙完一整天的工作,只想快快鉆進舒適的被窩。睡覺的時候心情通常很愉快,終于到了專屬自己的時間。做幾個深呼吸,意識之門輕輕關閉,幾分鐘就進入深度睡眠了。 過了三十歲,睡眠時好時壞,越困越累越睡不著,一不小心徹夜難眠。其實沒多少人喜歡凌晨三四點的洛杉磯,但是越來越多的思考是在晚上進行。 幸福大概是,用躺下就不想動的那個姿勢,閉上眼睛,感覺自己被云朵包裹,享受著這份舒適,直到第二天清晨被小鳥或者陽光喚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