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 翔 我曾一次次迷失在大海之上 耳中充滿了新摘下的花朵, 滿舌頭盡是愛與苦痛。 我曾一次次迷失在大海之上, 就像迷失在某個孩子的心里。 沒有人在親吻之后 不會感到那無面容者的笑容, 沒有人在觸摸到新生的嬰兒后 會忘記一匹馬發(fā)呆的頭顱。 因為玫瑰在我的額頭上找尋 找尋骨頭的陡峭風景, 而男人的雙手沒有其他動機 除了模仿泥土之下的根。 就像迷失在某個孩子的心里, 我一次次迷失在大海之上。 哪怕波浪滔天,我去尋找 那耗盡我的充滿光芒的死亡。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lián)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是洛爾迦的詩歌《飛翔》,翻譯是王家新。費德里科·加西亞·洛爾迦是20世紀最偉大的西班牙詩人、“27年一代”的代表人物。洛爾迦把他的詩同西班牙民間歌謠創(chuàng)造性地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全新的詩體:節(jié)奏優(yōu)美哀婉,形式多樣,詞句形象,想象豐富,民間色彩濃郁,易于吟唱,同時又顯示出超凡的詩藝。 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洛爾迦的故事。 1898年6月5日,洛爾迦出生在西班牙的格拉納達,他從小就很喜歡安達盧西亞的民歌和民間戲劇。1917年,19歲的洛爾迦在格拉納達大學就讀。那年假期,學校的文學課老師組織了一次游學活動,徹底改變了洛爾迦的一生。這趟旅途是洛爾迦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他見識到了卡斯蒂利亞和安達盧西亞的廣袤土地,領(lǐng)略到了西班牙的文化與歷史。他把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匯成一篇篇文章,第二年整理成散文集《印象與風景》出版。自然和風景后來成為洛爾迦早期詩歌的重要主題和靈感來源,他以純真的心靈歌頌安達盧西亞的四季,從月亮星辰到草木魚蟲,從可見的現(xiàn)實之景到想象中的奇觀。洛爾迦筆下的風景常常超越時空的界限,呈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顏色和聲音,正如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世界,豐富又熾烈。 洛爾迦本人的聲音也同樣充滿情感,他常常在和朋友小聚時抱起吉他,即興彈唱或是朗誦新寫的詩行。有一段時間,洛爾迦迷上了“深歌”,這是一種古老的安達盧西亞吉卜賽民歌。他不僅愛聽歌、唱歌,還和朋友一起認真籌備了一場深歌藝術(shù)節(jié)。與此同時,洛爾迦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進入高產(chǎn)期,深歌所唱的愛,痛苦與死亡帶給他全新的靈感,他試圖通過簡短的句式和主題的變奏,找到與深歌相呼應(yīng)的詩歌形式。這些詩,席卷了整個西班牙。1929年,洛爾迦到美國旅行,寫成了詩集《詩人在紐約》。這個時候,洛爾迦的詩歌風格開始從民歌、民謠的模擬深入到深刻政治內(nèi)容的展現(xiàn)。 人們喜歡洛爾迦,不僅因為他的文字之美構(gòu)思之巧,情感之豐富,更因為他是把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精神付諸實踐的知識分子。他用寫作反抗不公,替社會底層沒有聲音的人奔走發(fā)聲;他還為底層民眾組建劇團并編寫劇本到各地巡演,毫不畏懼,因此成為右翼勢力跟法西斯分子的眼中釘。1936年,西班牙內(nèi)戰(zhàn)初起,洛爾迦回到了家鄉(xiāng)格拉納達,但沒過多久,他就被右翼軍事組織槍殺了,他的生命從此定格在了38歲。 洛爾迦寫過這樣的句子:“向前進!我也許微不足道,我相信我注定為人所愛。”確實,在他逝世后的幾十年,西班牙人依舊在小學課本里、在雞尾酒的名字里、在街頭樂手的彈唱里紀念他。國家劇院門前的小廣場上佇立著洛爾迦的全身銅像,他手捧著和平鴿。在他攤開的手心里,一年四季都有過路或慕名的人放上新鮮的花束。洛爾迦是最西班牙的詩人,而近幾十年來,他的詩歌作品對世界詩壇也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他也成為了被世界擁抱的詩人。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zhì)感。洛爾迦的詩作《飛翔》,以及詩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里,感謝關(guān)注,我們下期再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