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清單] 近幾年高考對修辭方法的單獨考查題型不多,但詩歌鑒賞、文學類文本閱讀等對修辭及其表達效果的考查從未停止過,要求運用相應的修辭方法進行表達的語言文字運用題也一直在考查。可以說,對修辭的考查是高考語文的必備項目,只是考查方式越來越靈活了。 下面我們將《考試大綱》中規定掌握的9種修辭方法逐一講釋,希望考生在掌握基本修辭知識之后既能夠運用修辭方法表達某種特定的內容,又能解讀修辭方法在表達上的作用。 一、比喻 比喻,即俗稱的“打比方”,就是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甲事物來喻指乙事物。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且必須有相似點。一個完整的比喻,由本體、喻體和比喻詞構成,本體是被比喻的事物;喻體是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詞是表示比喻關系的標志用語,如“像”“似”“如同”,等等。 比喻又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明喻有本體、喻體和鮮明的比喻詞;暗喻有本體、喻體,但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或“成了”等來聯結本體和喻體;借喻沒有本體,也沒有比喻詞,直接敘述喻體;博喻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作喻體來描寫同一本體。 例句: ①這初秋之夜如一襲藕荷色的紗衫,飄起淡淡的哀愁。(明喻) ②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暗喻) ③我這輩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地前沖,一時墜入一個泥潭,一時踏折一枝草花,只是無目的的奔馳。(借喻) ④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博喻) 比喻的主要作用: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易于表達情感。具體分析評價時可以使用“生動形象”“簡潔明了”“具體鮮明”“淺顯易懂”等短語。 二、比擬 比擬主要有擬人和擬物兩種。擬人,即把物當作人來寫;擬物,即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比擬的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者人“物化”,或者此物“彼物化”。 例句: ①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擬人) ②午夢初回,卷簾盡放春愁去。(擬物,此物“彼物化”) ③他驕傲自滿,尾巴都翹上天了。(擬物,人“物化”) 比擬的主要作用:使敘述生動形象,使情感表達更加強烈,使句子表意更加豐富。 三、借代 借代的特點是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的名稱,而是借用與其密切相關的另一事物的名稱來代替。它和借喻的區別就在于: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性,兩者之間有關聯,不能轉換為明喻;而借喻強調事物間的相似性,可以轉換為明喻。 借代的種類有:部分代整體,特征代本體,具體代抽象等。 例句: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部分代整體) ②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特征代本體) ③小米加步槍,照樣勝利!(具體代抽象) 借代的主要作用:可以突出事物的某種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可以使文筆簡潔精練,語言富于變化和富有幽默感;使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 四、夸張 夸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的性質、特征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一種修辭方法。 夸張主要分為三類:擴大夸張,即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比原事物大、多、高、強、深等;縮小夸張,即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比原事物小、少、低、弱、淺等;超前夸張,即在時間上把后出現的事物提前一步。 例句: ①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擴大夸張) ②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縮小夸張) ③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超前夸張) 夸張的主要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質,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引起聯想、深思和共鳴。 五、對偶 對偶是兩個短語或句子相對稱地組織在一起,表達相關或相對內容的一種修辭方法。它必須是由一對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上下句相同位置的詞性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構成。 例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對偶的主要作用:結構工整、嚴謹,節奏鮮明;詞句凝練,內容更集中,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六、排比 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成。 例句: ①延安的歌聲,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排比的主要作用:強調內容,增強氣勢;抒發強烈的感情,闡明復雜的事理;結構整齊,節奏鮮明。 七、反復 反復是故意重復某個短語或句子,以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的修辭方法。 例句: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 反復的主要作用:一方面回環往復、一唱三嘆,充分抒發強烈的情感,增強文章的氣勢;另一方面節奏鮮明,整齊有序,充滿音韻美。 八、設問 設問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回答的修辭方法,其基本特點是無疑而問。 例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設問的主要作用:在于引人注意,啟發思考;過渡自然,避免呆滯。 九、反問 反問是一種為了加強語氣,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意思的一種修辭方法。既可以用肯定形式的反問表示否定,也可以用否定形式的反問表示肯定。和設問一樣,反問也是無疑而問、明知故問,不同之處在于設問大多是自問自答,而反問只問不答,寓答于問。 例句:書籍難道不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嗎? 反問的主要作用:加強語氣,表達感情強烈鮮明,論辯有力;能激發讀者感情,引人深思和共鳴。 [典題導學] 題型一 比喻運用題 【題型分析】 該題型是提供語言材料或具體的語言環境,要求運用貼切的比喻表達。考查考生正確運用比喻的能力。 例1 [2011·重慶卷]請從下面四個選項中選出恰當的喻體填在橫線上(只填序號),并簡要說明理由。 ①黑墨 ②黑鉆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__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視著他,帶著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氣味。 (2)透過墨鏡望去,姑娘的臉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_______似的,閃爍著奇異的光亮。 (1)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 (1)④ 女子“深情地注視著他”時,眼睛必定是大而圓的,這與“黑葡萄”的形狀相似。 (2)② 姑娘的眼睛“閃爍著奇異的光亮”,這與“黑鉆石”晶亮的特點相似。 【解析】 解此題,首先要審清題目要求,其次要分析提供的語言材料,審清具體語境,尋找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點,從色彩、形狀、大小、亮度等角度分析。四個備選的詞語都有“黑”的意思,但“黑墨”形容姑娘的眼睛,缺乏靈氣;“黑鉆石”高雅、閃亮;“黑夜”給人恐怖、死寂之感,且缺乏表現力;“黑葡萄”狀其瞪圓。根據喻體前后的內容和兩個喻體的特點,第(1)句應選“黑葡萄”,第(2)句應選“黑鉆石”。 題型二 對偶運用題 【題型分析】 該題型是提供語言材料,要求運用對偶句概括某一內容。考查考生語段的壓縮和修辭方法的正確運用的能力。 例2 [2012·湖北卷]請用對偶句描述下面《紅樓夢》中寶黛初會的情景。字數不超過30字。 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賈母笑道:“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寶玉笑道:“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里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 答: 【示例】 嬌黛玉一見驚疑似何處見過寶哥哥, 癡寶玉初識欣喜如夢里重逢林妹妹。 【解析】 解此題,要審讀提供的語言材料,弄清文段的主要內容,明確表達形式——對偶句。該文段是《紅樓夢》中寶玉與黛玉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描寫,概括兩人初會情景時,要從兩個人物的神態、心理活動入手,表述時要注意符合對偶修辭方法的特點,對偶修辭在選用詞語方面是很凝練的,所以要精心選用詞語。 題型三 綜合考查修辭方法運用 【題型分析】 高考在“語言文字運用”板塊考查修辭方法,有時明確限定考生必須運用何種修辭類型,有時并不直接點明;有時要求用一種,有時要求用兩種及兩種以上。這類題目往往與仿寫、擴寫、情境表達等題型結合考查。 例3 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結構與示例相似;不得選擇“青天”“月亮”“芭蕉葉”“露珠”作為描述對象。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葉,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輕輕一點,它就落了。 答: 【示例】 老師,是一縷陽光,學生是一棵小樹。太陽,溫暖一照,它就長大了。∥大海,是一把吉他,海浪是一根琴弦。風兒,輕輕一拂,它就響了。∥村莊,是一曲古老的歌,炊煙是一縷動聽的音符。牧笛,悠悠一吹,它就醉了。 【解析】 解答仿寫題時,既要明確示例的顯性特點,又要發掘示例中的隱含信息。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必須運用比喻手法來“描述一組事物”;其次是“句式和結構”必須“與示例相似”,描述的一組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要合乎事理。此外,要注意試題限制,“不得選擇'青天’'月亮’'芭蕉葉’'露珠’作為描述對象”。 例4 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選兩種自然景物,另寫兩句話。要求: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句式與例句相同。 例句:身后的那片鮮花,可能是聽了小草講的笑話,樂得咧開了嘴,嬉鬧在明媚的陽光里。 答: 【示例】 林中的那只黃鸝,也許是看了柳樹婀娜的舞姿,感動得唱起歌兒,跳躍在陰涼的樹枝間。園中的那群蜂兒,或許是被花蕊的甜蜜所迷惑,歡喜得不辨南北東西,沉醉在甜美的夢中。∥身前的那泓清泉,可能是聽了山澗的耳語,急得扯開了步子,奔馳在陡峭的山谷中。身旁的那棵綠樹,可能是聽了微風的歌唱,樂得揚起了秀發,搖擺在溫暖的春風里。 【解析】 “擬人”即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容顏、動作、神情、心理、語言、思想、性格。題干提供了“例句”,我們就要從句子結構、內容層次、立意和感情基調等方面對“例句”作出適度的分析,盡量做到在“形”與“神”上都與“例句”有更多的一致性。 例5 我國通過改革開放,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中華大地生機勃勃,一片錦繡。請你寫一段話表達對改革開放成就的贊美之情。要求:抒寫真情實感,運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辭方法,不少于50個字。 答: 【示例】 改革開放是一部恢宏的史詩,它展示了中華民族的不屈精神,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光輝歷程,擎起了中華民族的光榮與夢想。 【解析】 本題要求考生寫一段不少于50字的文字,抒發對改革開放成就的贊美之情。在內容上要抒寫真情實感,表達對改革開放的成就進行贊美;在語言形式上要運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辭方法。 [解題指津] 1.審讀題目,明確要求 高考中對修辭方法的正確運用的考查往往是與其他考點結合在一起考查的,因此,解題時要審清題目的顯性要求(修辭方法、句數、字數等)和隱性要求(語言材料中暗示的答題方向),從而明確答題的思維方向。 2.把握特點,準確運用 《考試說明》中明確規定要掌握常見的九種修辭方法,考生一定要對九種修辭方法的形式、特點及作用了然于心。解題時,依據各種修辭方法的形式、特點和要求準確運用。如:運用比喻,要注意本體與喻體之間要有相似點,可從事物大小、形狀、輕重、程度、亮度、色彩等角度設喻;對偶一定是結構相同、詞性相對、字數相等的兩句;排比一定是三句或三句以上。 3.表達恰當,合乎事理 無論哪種修辭方法的運用,一定要為文段內容主旨服務。因此,選用的修辭方法一定要恰當(如果題干規定了修辭方法,就要使用規定的修辭方法),突出內容主旨;同時運用修辭方法表達,要注意前后照應,內容合乎事理。 [即學即練] 1.下列選項中,運用的修辭方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 A.暗夜將近,每一棵樹都踮起腳來遙望著東方,企盼著晨曦。 B.如此嬌嫩的色調,酷似一首最溫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鍵上的輕盈的旋律。 C.夜來香與月桂花,低聲交談,交換著制造香氛的秘訣。 D.夕陽把最后一抹金,潑在古渡頭的墻垛上,映著妻子的眼睛,閃著金色的淚光。 【答案】 B 【解析】 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方法,其他三項為比擬的修辭方法。比擬有擬人和擬物,A、C、D項均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通感是一種特殊的比喻,即感官的移形換位,比如此題B項就是用聽覺來寫視覺。 2.微笑匱乏,似乎已成為一種典型的“城市表情”。“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也已經成了許多人社交的準則。有感于此,某實驗中學的學生設計了一項頗有創意的“采集微笑”的活動。他們計劃走上街頭,主動向陌生人微笑打招呼,一旦路人以微笑回應,他們就拍下這微笑的瞬間。為了使這一活動順利開展,請你代為擬寫一則宣傳標語。要求:運用對偶的修辭方法,不少于12個字。 答: 【示例】 露出真誠的微笑,留下美麗的瞬間。∥世界因溝通而和諧,生活因微笑而精彩。 【解析】 要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綜合考慮,同時要注意運用對偶的修辭方法。且所擬標語要能反映活動主題。 3.擴展文段的下句,要求用三個比喻句描寫出野花的情狀,字數50個字以內。 溪流的兩岸,滿是五彩繽紛的野花, 【示例】 像滿天的星星那么繁密 像燃燒的焰火那么耀眼 像綿延的織錦那么華麗 【解析】 本題屬于具體情境的擴展題,題目給定了一個前提,要求根據這一前提展開想象,用三個比喻句寫出野花的情狀。試題所給的空間很大,只要是對野花的形狀、范圍、顏色、光澤、疏密等方面進行描寫,就符合題意。進行描寫時一定要使每一句都有一個鮮明的中心,體現出鮮明的層次性。 4.依照下面的句子,另選話題,寫一個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如果說祖國是一只遠航的征船,我的筆就是一支用力前劃的槳。 答: 【示例】 如果說人生是一首悠長的曲子,我的腳步便是一個個跳躍的音符。∥如果說理想是遙遠的彼岸,我的努力便是一只永遠前進的小船。 【解析】 分析例句可知,第一個比喻句是第二個比喻句成立的前提,第二個比喻句是第一個比喻句的延伸。仿寫句子時應注意此特征。 5.年度漢字評選,是使用漢字地區的一項評選活動,多見于中國與日本。各地民眾根據一年內發生的國內國際大事,選定一個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漢字反映全年焦點;它能真實再現民意和輿情,表達民眾訴求和期望。回眸過去的2018年,你心中的年度漢字是什么?運用排比寫一段話對它作簡明得體、鮮明生動的詮釋,表達你內心的感受。(不超過50個字) 我心中的年度漢字是:__________ 詮釋: 【示例】 夢 中國夢是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是中國人民的百年追求,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美好愿景。∥新 新的建設成就為世界增添光彩,新的領導集體讓人民充滿期待,新的奮斗目標使祖國明天更美好。 【解析】 這是一道比較開放的題目,考生可根據自己對生活的理解,選擇一個字,但一定要表現出積極、健康的精神。 6.冰心的名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淚洗過的良心”,拿抽象的良心,來比喻具體的青山。清新鮮活,巧妙精致。請另寫兩個句子,要求一個以具體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另一個以抽象的事物比喻具體的事物。 (1)以具體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 (2)以抽象的事物比喻具體的事物: 【示例】 (1)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還是有的。∥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 (2)悠悠無盡的江水,好像父母的關愛。∥綿綿的細雨如無盡的愁思。 【解析】 要抓住比喻的特點,找出事物間的相似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