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是北京大學的校長,為我國的教育改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蔡元培在17歲的時候成為了秀才,后來逐級提升,在26歲那年擔任了翰林院的編修,改革開放后在50多歲的時候擔任了北大的校長。 對于教育,蔡元培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教育的本質是人格的教育,要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以下三種能力可以決定孩子的未來: 一、思維能力 蔡元培表示,想要孩子有所成就,單純的讀書是不可行的,更加注重孩子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孩子的思維發(fā)展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有五個黃金期。 第一個黃金期是孩子八九個月的時候,第二個黃金期是2-3歲,第三個黃金期是5-6,這個階段主要是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第四個黃金期是孩子4年級的時候,這時孩子的邏輯思維模式逐漸形成了,最后一個黃金期是初二的時候。父母可以抓住這五個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黃金期,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閱讀能力 大家都知道堅持閱讀的好處非常的多,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識面,也可以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同時可以讓自己的心胸更加的開闊。書籍是智慧的結晶,多讀書,可以快速的獲得知識,當一個孩子喜歡讀書、愛讀書的時候,就表示他有了獨立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習慣,這不僅對孩子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最主要的是可以提升孩子的格局,看事物可以更加全面具體,有自己的認知和思考。 三、情緒管理能力 人們只有在小的時候可以毫不保留的表現出自己的情緒,但是成年之后,情緒的流露就會慢慢變少,這是因為我們擁有了情緒管理的能力,也是情商的一種表現。一個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就一定要擁有這種能力。 遇到問題的時候,不再只是憤怒、無奈等情緒的宣泄,更加講究如何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父母在小時也要培養(yǎng)孩子這種能力,遇事冷靜沉著,這是解決事情的首要條件。 那么父母又該如何培養(yǎng)這3種能力呢? 用游戲鍛煉孩子的思維 大腦的生長發(fā)育是需要刺激的,只有不斷地刺激大腦,大腦才可以越來越聰明。所以父母想要孩子更加的聰明,就需要不停的刺激孩子,讓孩子多多接觸不同的事物,嘗試不同的事情。 可以給孩子放音樂,音樂的種類不要只是一種類型,最好是不同種類的樂器所演奏的,也可以給孩子體會不同的游戲和運動,例如跑步、跳繩,下棋,桌游等,從不同的維度刺激大腦,刺激大腦的運動、聽覺、邏輯等全面發(fā)展。 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 我們已經知道閱讀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呢?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平時也要多看書,孩子小的時候多給孩子講故事,當孩子看到父母經常看書的時候,孩子也會模仿,慢慢的孩子就會培養(yǎng)出閱讀的習慣。 同時父母也要根據孩子的喜好、年齡,幫孩子篩選出適合孩子的書籍,規(guī)劃好孩子學習、玩耍、讀書的時間,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的習慣。 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提高情商 相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健全的人格更加的重要,社會上一些高智商的犯罪,很多都是孩子沒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即使智商高,學習好,終究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所以在平時的時候,父母就要有意的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樂觀、堅韌等人格,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這樣孩子才會在將來不管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挺過去。 讓孩子換位思考,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遇到困難,讓孩子再堅持一下,體會堅持帶來的成功,培養(yǎng)孩子堅韌不懈的品格,孩子做錯事情,要讓孩子勇于承擔,培養(yǎng)孩子的擔當。 父母應該知道學習知識是重要的,但是知識是死的,遇到困難的時候,更多的是考驗我們如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是單單的一種能力,而是綜合能力的體現。 給大家推薦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yǎng)繪本》,中英雙語繪本,讓孩子學會獨立、勇敢和自信,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性格,形成好習慣,這對于孩子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全書共10冊針對0~6歲孩子編寫,主題典型鮮明,針對性強,分為自信、自強、勇敢、禮貌、情緒管控等十個主題,孩子能在書中學會處理生活中的恐懼、焦慮、擔心、羨慕、生氣、沮喪、無助等負性情緒。幫助孩子改正膽小、自卑、沒有主見、逃避問題、害怕失敗等等性格問題。 孩子的品格影響著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著他們?yōu)槿颂幨赖膽B(tài)度 |
|
來自: qiangk4kzk8us4 >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