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夠一直健康地跑下去……” 翻看自己今年的跑步記錄,雖然1-3月份因故跑得很少,從4月份才正式開始復跑,算是延續上了去年的節奏。雖然每周的課表由速度比較快的間歇跑,中度跑(節奏跑),以及長時間慢跑這三部分組成,但是無論是每個月的統計數據,還是總的統計平均數,差不多都是6分鐘左右的配速。 原來還以為耽誤了一個季度,年度2021公里的目標實現起來有點玄了,現在看來,目標已經遙遙在望了嘛!我一些一直沒有中斷的朋友,早就已經完工了。
速度離開了心率,就沒有辦法衡量了。所以,我們說速度,都是指在某個心率下達成的速度,這樣才有意義。 也只有配以心率的指標,才談得上“慢跑”和“快跑”,“低強度跑”和“高強度跑”的區別。 如果兩個一起跑的人,一個把心率拉到175以上,配速5分,一個心率150以下,配速6分,你說哪個跑得更“好”呢? 一、做一個慢跑愛好者 前已有言,慢與快,是相對于心率強度而言的。我所追求的狀態,就是較低的心率區間,較低的配速。 之前看過一個電視節目,對于高強度(高心率)對心臟的鍛煉功能,有了新的了解。 首先,適度的高強度刺激,有益于心血管功能的強化,和呼吸系統的健康。所以,每周有一次,或者兩周一次的高強度刺激,是必要的。 其次,如果長期在高心率區拼搏,心臟肌肉固然會更加發達,但是物極必反,如果肌肉過于發達,會使得心臟的肌肉擠占心腔的空間,導致心臟肥大。我不是醫生,只能專家云我亦云,但是節目中所說的“把內部空間擠占”的含義,還是能理解的。 在網上隨便用“跑步高心率”一搜,那種平時心率很正常,但運動起來心率平均都在160,170,甚至接近180的案例,非常多。 這些案例的主人,可不是什么運動小白,基本上都是跑步好手,半馬跑進2小時,都是起碼的。大多數都遠遠好于這個成績。 針對這些案例,答復者基本上眾口一詞,建議不要長期維持在這樣的高心率區運動。 有必要說明的是,并不是說高心率區不能去,事實上,從健康鍛煉的角度來講,訓練中,高強度也要涉及,譬如每周會有間歇跑。但不能頻繁,更不能每天如此,尤其不能僅以此區間進行運動。專家們強調的是,不要“總是”在高心率區運動。 二、檢查自己每周的心率區間強度 我每周都根據系統給出的課表來鍛煉。課表的制定依據,就是不同心率區間的時間分布。 當基本符合要求,即在各個區間的時間分布比較合理時,系統給出一個獎勵。 而當實際執行的時間與約定時間分布不相符合時,則給出這樣的提示: 一個基本上合理的、能得到三星獎勵的周度表現,差不多是這樣的分布。各個區都比預定的時間長一些,但是比較同步。 雖然,提示中說的是“3-5區太多了”,但是根據我的實際觀察,一般來說,3區處在中間,如果在某一周它的占比偏大了,問題還不大,但是如果4-5區相對占比太大了,就一定會給出警示,要求“慢一些”。 想想也是啊,慢一些,趕什么呢?每周二的間歇跑,跑得盡心一點就可以了。譬如,下圖這樣的強度分布,把前面熱身慢跑部分平均在內(順便再一次強烈建議哈,跑課表之前需要有單獨的熱身運動,不要單純依賴課表里的熱身部分來做熱身),也能達到5分左右的配速,還要多快? 對于渴望跑得快的朋友,這一天不就是專門讓你3-5區為主了嗎。哪里要全程跑在4-5區,甚至全周都是這樣的強度。要是那樣,不要說人體了,鐵機器也會壞的呀。 三、1-3區為主好處多 1、首先是減肥效果好。 這點已經毋庸再贅述了,如果要講當次燃脂供能的效果,那么慢跑是首選。拿個數據做對照吧: 下列是一場5公里快跑,和半馬慢跑的數據,燃脂效率一目了然(見圖中黃圈)。
2、慢跑不容易受傷。 都說180-年齡(如果底子硬,可以酌情加5,就當大伙都是185-年齡吧)這個心率是安全心率,也是MAF180的出發點。對于一個40歲的人來說,把心率跑在140-145左右,理論上就是最安全的。在守住心率的同時,能跑多快,就跑多快。這也是MAF180比“220-年齡=最大心率”這個公式更科學的地方:因為最大心率那個公式,只考慮年齡,不考慮每個個體的狀態差異(事實上,我的實際最大心率比公式算出來的多15-16的讀數),而MAF180固然也是根據年齡來劃線,但是在劃定的區域內,在同樣守住心率邊界的前提下,允許有速度的差異,這個速度的差異,就是同年齡的人體能狀態的差異。 所以,我還是比較推薦MAF180這種方法的,并且在日常長距離跑中,我真的基本跑在MAF線附近(一般會偏上一點)。很多人說,相對于ta的年齡,ta跑到MAF線附近時,速度只能慢到走的程度了,那么,同樣守住MAF線的前提下,你把速度壓得只能走了,我還能跑到600-630之間的愉快配速,你說誰更快呢?(得意地奸笑了~~) 3、從跑馬拉松的角度來說,我們都承認馬拉松第一使命是跑下來,其次才是跑快。我完全不能想象,如果我老人家把馬力開大,保持在160-170這樣的心率,要我把一場馬拉松跑下來,會不會還活著?實際上,我連間歇跑或者5公里測試時,跑到5區的分布都是很微小的——這也是我一直說自己速度能力遠遠差于耐力的原因。 4、稍微低一點的強度,有助于快速恢復,這樣可以保持比較合理的訓練節奏。哪怕是跑一休一,也就是48小時的間隔,身體的恢復效果也是有限度的。更何況有的人,每天都跑,每次都跑高強度中距離,那身體怎么受得了? 為了能夠長期跑下去,我還是做個慢慢跑的落后分子算了,自己給自己鼓勵一下。 作者簡介: 老威,健身與慢跑愛好者,曾經根據“每周一斤”的黃金比例,用10個月時間減重40斤,并得到良好的維持。跑步以健康為目的,沒有競技目標,以慢跑為主,強調基本功,特別強調有氧基礎和核心力量。踐行戒煙斷酒、營養均衡、簡單飲食的生活方式。愿與開朗、樂觀、陽光、積極的人們,在健康道路上,相攜前進。 歷史文章: 【開始跑步】 【健身收獲】 ———————————————————————— 本公眾號關注大眾健康話題,分享大眾運動心得。 歡迎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