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秋冬季,大家在門診最常見發熱的癥狀,醫生最常下的診斷是根據哪些指標判斷的呢?作為檢驗科一員,自然知道以下這些指標:1. 白細胞計數和分類、血沉;CRP;PCT這些易受年齡、日間變化、妊娠與分娩、機體抵抗力、藥物治療等多種混雜因素的影響,解熱鎮痛藥、抗生素均可使WBC降低。其中CRP是一種正向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炎癥急性期、惡性腫瘤、局部缺血、組織損傷時,由肝臟分泌,8-12小時內急劇上升,24-48小時到達頂峰,反應機體炎癥狀態的敏感指標,炎癥控制后約7天降至正常水平,此時反映的是炎癥恢復的評價指標。主要表現為細菌感染升高,約30%病毒感染也升高。 2. G試驗、GM試驗用于真菌感染。 3. 血培養 它是感染診斷的金標準,但該方法存在樣本易受污染、陽性率低、結果滯后等問題。 4. 各種病原體的抗原、抗體、核酸等的檢測(MP CT CMV EBV RSV HSV PT TB)等等特異性強,但是出現較晚不能作為早期敏感指標。 好多醫院對非特異指標WBC、CRP應用廣泛,但是對于一些病人此兩項指標正常的患者,是否就意味著病人沒有感染呢,亦或是僅通過臨床癥狀來判斷是病毒感染?我們檢驗在蓬勃發展,對于這樣的情況推出了血清淀粉樣蛋白A(SAA)。大醫院在應用當中,對于二級以及以下醫院也應該開展該項目。 SAA是淀粉樣沉積的前體物質,是研究淀粉樣變性的過程中發現的,其中作為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廣泛應用于臨床、感染、炎癥、外傷、腫瘤等診斷方面。 遇到這樣一例:患者男性,12歲,主訴“咳嗽、頭痛2天、伴嘔吐” 、門診查體情況尚可、體溫39.5℃。檢驗:WBC:正常;CRP:6.2mg/l、中性粒細胞:65%、SAA:93mg/l。診斷:根據患者體征及CRP+SAA+WBC聯合檢測結果,初步診斷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經過蒲地藍口服治療,囑咐患者多喝水多休息,三天后門診復查SAA<10mg/l,癥狀體征消失,體溫正常。 分析:入院時WBC、CRP、中性粒細胞正常;SAA升高且SCR>5,是典型的病毒感染癥狀。三天后SAA恢復正常,也應證了感染時上升快、治愈后下降快的特點。對癥用藥,節約患者費用,也避免了抗生素的濫用。 SAA的特點:(一)、微弱炎癥較CRP和PCT更靈敏 SAA在病毒和細菌感染中均升高,而病毒感染中CRP幾乎不升高或升高不明顯。因此病毒感染患者、非侵襲性或早期侵襲性細菌感染患者中,SAA是一個較為有用的指標。(二)、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快速診斷 由于CRP對病毒感染缺乏敏感性,而SAA在細菌和病毒感染早期均可升高。兩者的聯合檢測可提高病毒感染早期的診斷效率,并為病毒與細菌感染的鑒別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有用的參考信息。(三)、SAA/CRP的比值與小兒感染性疾病的嚴重程度存在相關性,監測SAA/CRP比值比單獨檢測SAA或CRP有更大的應用價值。(四)、感染疾病檢測中靈敏度高 感染性疾病的最早期或急性期診斷中,無論是細菌、病毒還是真菌感染,SAA的靈敏度都要優于PCT和CRP。 SAA/CRP即SCR是早期診斷感染的 特異性指標。SAA、CRP聯合檢測更能體現優勢互補,對真菌、病毒感染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多一份數據。SCR更能體現單項指標不能反應的臨床意義,因此,SAA、CRP與血常規聯合檢測已成為診斷感染性疾病的新三大常規。下圖為判斷依據: 
本文為醫家小二首發,作者:康婷芬轉載需獲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