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兩類例子來說明從國畫到油畫的范式轉移和范式轉換。 首先我們用音樂來比喻。民樂器相當于國畫,西洋樂器相當于油畫。范式轉移,就是用西洋樂器來演奏民樂。比如鋼琴伴唱紅燈記的鋼琴演奏部分,就是西洋樂曲照彈京劇的曲調,這里面還是有鋼琴的改編部分,但是基本上就是京劇的原譜。又比如交響樂伴奏《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那段,就是京劇風格的交響樂曲,屬于我們說的范式轉換了。再看小提琴協奏《梁祝》,那么音樂的風格是民樂為主,但是小提琴的演奏更加具有小提琴本身的特質,所以這個更是明顯的范式轉換。從主題的角度看,《打虎上山》是現代題材,《梁祝》是古代題材。所以只要記住這些例子,就不難區別從國畫到油畫的范式轉移和范式轉換。 第二類例子,我們用畫作來解釋。 首先看我們用油畫仿畫的吳昌碩風格山水: 這是典型的范式轉移。就像用鋼琴彈奏紅燈記一樣。 又比如《西湖十景》里的: 基本上還是國畫的仿畫,所以屬于范式轉移。不過有點靠近交響樂《打虎上山》的程度了,有點范式轉換的意思。 上海都市寫生中涉及到上海古鎮的部分,采用丙烯勾線,油畫棒填色,稀釋油暈染,這種范式已經有六件畫作。這是交響樂《打虎上山》的范式轉換級別。 上海都市寫生市區的將近40件,則是更進一步的范式轉換: 這種范式采用骨法筆墨做勾線,隨類賦彩填色,稀釋油暈染,注重神似,以氣韻生動作為主旨。放開對油畫本體語言的執著,無法之法。類似于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
|
來自: 喬元慶 > 《庫恩的周期和范式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