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緣人生最好的活法,無非是能夠享受獨處,學會沉默,掌控欲望。 什么是成年人應該有的生活狀態? 林語堂先生說:“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漸澄清濾除那些不重要的雜質,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人這一生,前半生在不斷地撿起,到了后半生又不斷放下。 走過半生,意識到簡簡單單,才是成年人最應該擁有的一切。 寡,是最好的修行,也是一個人的最好活法。 寡身,才有清歡 王維作為詩人,無疑是幸運的,他看過大唐盛世,也不負志向,年紀輕輕便高中為大樂丞。 王公貴族與他結交,寧王爺待他亦師亦友,更有唐玄宗青睞。 到了中年,王維已經官居為丞相,門庭訪客絡繹不絕,無數人爭相拜訪他。 但,王維在看遍長安花后,發覺現在的生活約束太多,人和人之間沒了純粹的來往相交關系。 于是選擇遠離人群,隱居竹林密布的輞川,享受一個人灑脫的生活,成了他的抉擇。 在輞川竹里館,王維邊彈琴邊高歌長嘯,沒有人知道他在這里,只有一輪明月高懸。 也是在這個時候,王維有感而發寫下:“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的孤獨,哪有無可言說的寂寥,只有獨處的時候怡然與自得。 獨處,是我們一生的修煉:寡身,是我們心靈的回歸。 作家馬德寫道:“一個人的靈魂,只有在獨處中,才能洞見自身的澄澈與明亮,才能享受生命的葳蕤與蓬勃。”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在恐懼一個人相處,也不是因為太過無聊,更不是需要人陪伴,而是害怕探索自己內心的深處。 如蔣勛說:“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 拋棄外界的喧囂,一個人靜靜地閑坐,一個人的清歡,勝過一群人的狂歡。 不管外界人來人往,始終保持內心的一份寧靜,人生最好的狀態,不過是雖寡卻不孤。 寡言,才是智慧 佛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有惡行、惡言,自然會有惡果。 有位老者,勤勞能干,但家中財物和親人關系卻日漸淡薄,惶恐的他趁著晨光跑到寺廟里問詢。 他在大師面前,喋喋不休地說了很多話,問了很多問題。而大師卻一言不發地坐著,老者急著回去干農活便離開了。 沒過多久,他又跑到大師面前,將之前說過的話,問過的問題又說了一遍。 這次,只見大師緩緩起身,把他帶到寺廟的水井邊,第一次開口說話:“你知道為什么你的家人和你關系不睦,家中財寶積攢不起嗎?” 老者不解,大師說:“太陽很有力量,能照亮一切,可你現在抬頭看它卻很晃眼。 但你看身邊這口井水,幾乎讓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卻能夠滋養著花草樹木包括寺廟眾人。” 說完,大師轉身離開,留下老者若有所思。 有時,安靜,反而更具有力量。說話亦是如此,話越多越聒噪,心越不定。 如《道德經》所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意思是人說的話太多,往往容易陷進麻煩中,還不如保持緘默,把話留在心中。 人生就是一場無聲的磨練,每一次的沉默,都是摒除是非,適時恰當的沉默。 年輕的時候,以為和別人夸夸其談,口若懸河是種本事。 到了一定年紀,有了一定閱歷,會發現其實有時候一聲不響,才是世上最大的力量。 因為不為展現自己,不為爭贏他人,會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修身且自省。 就像王小波說的:“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得更多,那就要繼續一聲不吭。” 寡欲,才懂擁有 或許大多數人都曾經歷過,這樣兩個階段: 還未曾見識過世界時,來者不拒,什么都想要,拼命地做加法;但當認清這個世界后,反而意識到眼前的一切,虛而不實,風吹就散。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儒學大師董仲舒出生于官僚之家,家中藏書萬車,而他自幼便對讀書產生濃厚的興趣。 他的父親董太公,為了讓孩子讀完書后放松休憩,決定在家后院修造一座花園。 建花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第一年,董太公派人到南方學習技術。 等到開工修建后,董仲舒姐姐多次邀請他去看,但他卻手捧竹簡,背誦詩經。 第二年,花園新置一座假山,鄰居家的孩子都來了,他們紛紛爬到假山上,呼喊董仲舒過來一起玩。他動也不動,頭也不抬,在認真地刻寫詩書。 第三年,花園終于建成,恰好是中秋節一家人聚在花園賞月,可就是不見董仲舒人影。原來他趁著家人賞月之機,找先生研討詩文去了。 對大多數人來說,走得出第一年的吸引,走不出第二年的心動、第三年的誘惑。 欲望太多的人,容易被亂花迷住了眼,丟失了自己本心。 也并不是說人要無欲無求,而是要去掉不切實際的念想,當我們能夠駕馭自己的貪念,便不會被欲望所牽制。 正如董仲舒不為外物所移,專心學問,最終成為一代儒學大師。 就像《增廣賢文》中寫的:“良田千傾不過一日三餐,廣夏萬間只睡臥榻三尺。” 不管過得多華麗精致,本質上都是一日三餐,臥榻三尺。 說到底,人這一輩子所需不多,簡單樸素即可。 很認同一句話:“生命為自己而存在,它是樸素而自己的事情,不是在眾人之前的雜耍。” 人這一輩子,本就是化繁而就簡,從繁華到簡單的時刻。 寡身,活在當下,不被嘈雜干擾。 寡言,穩重做人,說話更有分量。 寡欲,清凈養心,看透俗世本質。 人生最好的活法,無非是能夠享受獨處,學會沉默,掌控欲望。 寡,不等于丟棄一切,而是懂得精簡生活;寡,不等于孤獨,而是認清了自我。 點個在看,讀懂了“寡”字,生命的不安,才能平息下來,做回真實的自己。 作者簡介:九緣,富書專欄作者,富小書的人,看好眼前事,寫好心中文,本文首發富小書(ID:fxsfrc),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