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雪清竹的獨家詩詞歌賦平臺 玉樓春 簪卻青山花曼倩,醉問白云何故遠。
玉樓春 腕底流光如雪素,織得鮫綃明月布。
玉樓春 有鳳 有鳳來游吾北闕,翻下九霄思挈闊。
玉樓春 君不見楊花漫漫,風里絮飛迷雪亂。
玉樓春 草草花花春又是,拂落相思紅滿地。
5000多年以來,東方的中國人一直把自己居住的這塊熱土,自豪地稱之為“神州”。“神州”的意思有多種解釋,但是都離不開以下幾種意思:這是一塊大道暢行尊道貴德的土地;是天神與人類和諧共處的沃土;是最利益于人類居住繁衍發展的凈土;是能夠培育眾多道德人才成為神仙的福地。 披閱歷史的記載,對比西方的歷史,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東方這塊土地在古代被稱為“神州”——名不虛傳。中國古代的精神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先進的文明。 《老子·德道經》是一部百科全書,包羅萬象。老子在“德篇”開卷章中,就以敏銳的目光,洞察和揭示人類社會發展六個階段的必然性。道治、德治社會時期和仁治社會時期,社會細胞的人類祖先們處在德性淳厚尚未樸散的狀態,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老子·德道經》)的境界,人們心中崇敬、信仰、順應“無(○)”的大道,尊順、服從道,恪守德的規范而展開行為。心靈和行為都充滿著上善,心中無善無惡,所以德性完整而且淳厚,沒有分解樸散開來,那時就是自然的無為而治時代,道治、德治、仁治三個社會發展時期,就是中國精神文明的神州時代。 “無為而治”的本義,是一種唯道而治,是唯道獨尊而以德作為恪守不離的思想行為準則進行治身和治國的方法論。“無”,是老子虛無生萬有,用一(德)就足夠了的“道”。“無”,是道的一種代稱。“無為而治”,是道為而治,因為道生德養,道并不司理直接治理之職,故用“無”字表述尊道而治。當時的人類通過修之身,天人合一,而能夠直接與大道相感通,與神相感應。在道之下,人人一律平等,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善惡美丑之別,人人都自覺地慈愛萬物,平等相待。萬物都是“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老子·德道經》),道生德養,在唯道獨尊的自然信仰中,眾生平等,人與人都是兄弟姐妹,物我一體,沒有分別。“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而恒自祭也。”(《老子·德道經》)。只有道是最崇高至上之尊,而人類無貴賤,尊道而禮祭大道是社會共同自然信守的共識。 當人的私心欲望逐步滋生以后,由于修之身而天人合一實踐的普遍性開始降低減少,能夠達到修之身而天人合一境界的人數也同樣逐步減少,這就使人們對道的絕對信仰開始產生動搖。由于當時社會的領導者仍然是修之身天人合一的佼佼者,他們在民眾的公推下擔任公職管理社會,因此社會的主流仍然是“無為而治”。當人們的心靈和行為的德性品質開始下降,進入德的崩解初始狀態,這時整個社會就下滑進入了仁治時期。這是道治、德治轉折過渡到仁治時代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仁治時期,人類就需要“法”的規范和制約,維護心靈德性和行為不離道德。因此作為五帝之先的軒轅,這位修之身而天人合一治世的黃帝,依據大道的規律法則創立了符合大道規則的人間法律,并且撰寫了一部修身治世的經典之作——《黃帝四經》。尊道貴德,順天應人而維系著整個五帝時代的仁治社會狀態。 古代中國的神州時期,在道德治世開極和仁德治世開極時期,各誕生了一位大智慧的圣人級人物,這就是伏羲和黃帝。這絕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大道無為化生的必然結果。 伏羲,修之身天人合一步入道境而創造了東方震旦的易道文化;黃帝,修之身天人合一步入道境而創造了法道文化;易道文化和法道文化為中華道德傳統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基因”,中國文化的DNA,就是唯道獨尊,尊道貴德的道德文化。在自然科學中,生物學超越了細胞水平,發現了生物的基因DNA,才使得人類進入了生物工程時代;而物理學超越了分子水平,發現了原子、電子、中子、質子等物質基因,才使人類進入了原子時代。 人類的精神文明要想進一步飛躍,就必須找到人類文明的文化基因,找到文化誕生的源頭活水。由于任何基因都是產生在它本身的原生態之中,而中國文化的原生態只要展開歷史的畫卷,就不難發現她并不是春秋戰國文化,不是義治、禮治時期的封建文化。依據老子五千言開篇中的揭示,義治與禮治時期的封建文化只是次生態文化,并不具備中國根文化的全息性,它只是全息性基因的一種蛻化變質。所以,只有代表道德文化最高形態的伏羲易道文化、黃帝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才是中國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基因文化。基因文化不能全面把握,那么社會發展也就必然殘缺不全,社會的偏殘缺廢也就在所難免。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大系統性上,是一部道德文化而不是單純的儒學文化,道德文化的歷史遠遠早于儒學文化數千年之久,并且道德文化是儒學文化的源泉。道,是中華傳統文化各家學說、各個學派的總歸宿和最高境界,也是世界各宗教理義中的最高境界之一。中華傳統道德文化,上溯其祖根,是初創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成形于軒轅黃帝的“法道文化”;成熟于老子創立的“德道文化”。這個“易道”、“法道”、“德道”,全部都是唯道獨尊。“抱道無離論天下”、“執一以為天下牧”的學說和思想,她們共構成“以易闡道、以法論道、以德證道”的三部曲,非常完美地構成了中華道德文化大系統。 道德文化,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柢,也是中華民族衍生發展的靈魂,同時也是后世各家學派誕生形成的生命源泉。道德文化這個基因,主宰著中華民族2500年以前的漫長歷史發展時期;同時,她的升降浮沉、殘缺重拾決定和影響著2500年以來的中國歷史社會進程的迭蕩起伏。(摘自熊春錦先生《以史為鏡,論道德文化復興》) 作者簡介: 蒼雪清竹,原名楊敏,大連女詩人,喜歡書畫創作和道家文化。漁樵江渚,浪跡江湖。萬壑云煙,心歸蒼岫,一段萍蹤,泊于故洲。蒼雪自幼性情怪僻,長大后幸好有《德道經》如春風甘露,拂潤明朗。感激之情,愿中華傳統道德文化能夠為苦海舟楫,使諸多同胞同仁合舟共濟,瑩然雪照,千江月明。也請大家多多支持點贊轉發,感激不盡! 微信號:cangxueq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