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蓄意制造柳條湖事件,炮轟東北軍北大營。至1932年1月,東北三省全部淪陷。戰火蔓延至華北,當時故宮博物院所珍藏的百萬件文物危在旦夕。為了保護國寶安全當時國民政府決定將文物裝箱南遷。 從1932年起著手文物整理工作,這項工作十分艱巨,既要考慮運輸途中不能損毀,還要分門別類裝箱。故宮珍貴文物如滿天星斗數量龐大,歷代皇帝所珍藏的書畫、瓷器、金石、器具等讓人嘆為觀止。其中東晉王珣行草《伯遠帖》、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趙孟頫《水村圖》、顏真卿《湖州貼》、唐寅《函關雪霽》等數不勝數。瓷器包括汝哥官鈞定等精致瓷器3000余件。各類文獻檔案堆積如山。文獻精品秘籍共計3000余箱。 第一批南遷文物于1933年2月7日由火車啟運,整整裝滿兩列火車,從北平出發經到浦口。經輪船到達上海南遷文物中精品中的精品都存放在了法租界天主教堂,由軍人把守。先后五批文物19557箱歷時4個月運抵上海。 最初國民政府想把國寶存放至南京,當時南京沒有這么大合適存放國寶之地,后改為上海。為此修建了朝天宮1936年全部轉運至南京朝天宮。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為了保護國寶,故宮博物院決定國寶繼續向后方遷移,從此這些寶貝踏上了一條顛沛流離又充滿神奇的艱難之路。(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