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骼是復雜的活組織,由內部的“海綿狀”骨組成,周圍是實心的“致密”骨。產生骨骼和血細胞的軟骨髓位于許多骨骼的中心。骨痛有很多原因,從骨挫傷或骨折,到不太常見(雖然很嚴重)的原因,如骨癌或感染。相關癥狀和疼痛的性質(例如劇烈和刺痛與鈍痛)可以提供有關骨痛背后“原因”的線索,通常需要進行影像學和/或血液檢查來確定準確的診斷。
要緩解疼痛,找出原因是關鍵! 要了解骨痛的潛在原因,最好從兩個最常見的原因開始,比如骨挫傷和骨折: ①骨挫傷 當骨頭撞擊堅硬的表面時,最常發生骨挫傷,例如從高處墜落。除了骨膜(覆蓋骨頭的一層薄薄的組織)下方的出血外,這種撞擊還會在骨骼的外層造成微小的斷裂。除了明顯的骨痛,還經常出現腫脹和變色。 除了創傷或損傷,骨關節炎是造成骨挫傷的常見原因之一。這是因為隨著骨頭之間的軟骨磨損或退化,骨頭開始相互摩擦,這種創傷最終會發展成挫傷。 ②骨折 骨折是指由于外傷、骨質疏松癥或重復的壓力導致的骨折。除了劇烈的刺痛感,在運動或施加壓力時加劇,骨折周圍還可能出現腫脹和淤青。在某些情況下,涉及骨折的區域會出現變形。 椎體壓縮性骨折,也稱為脊柱骨折,會引起背部疼痛,在骨質疏松癥患者中最常見。這些骨折可能是由一些簡單的工作造成的,比如做家務、打噴嚏或咳嗽。 骨軟化是指骨礦化減少和隨后的骨軟化。這種骨骼疾病最常見的原因是缺乏維生素D。雖然不總是存在,但隨著活動和負重,骨軟化的鈍性、疼痛的骨痛往往更嚴重。除了廣泛性骨痛和壓痛,骨軟化患者可能會經歷以下情況:佩吉特氏病(Paget's?。┦且环N影響老年人的慢性骨骼疾病。在這種疾病中,骨重建過程(舊骨被移除,新骨形成)出錯。這就導致了多余的骨頭的形成,這些骨頭很脆或者形狀不正常。許多佩吉特氏病患者沒有任何癥狀,但如果出現了癥狀,骨痛是最突出的。最常見的受影響的骨骼部位是脊柱、骨盆、股骨(大腿骨)、肱骨(上臂骨)和顱骨。骨痛是骨癌最常見的癥狀。疼痛通常是先來后去,然后變成持續性的。骨癌患者除了在夜間和活動時加重的深度或鈍痛外,還可能出現骨周圍腫脹、體重減輕和疲勞。原發性骨癌,從最常見到最不常見,包括:骨肉瘤、尤文氏肉瘤、軟骨肉瘤。其中,骨肉瘤和尤文氏肉瘤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更常見。軟骨肉瘤在4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最常見。轉移性骨癌是指開始于其他器官(最常見的是乳腺、肺、甲狀腺、腎和前列腺)并擴散(轉移)到骨骼的癌癥。癌細胞擴散到骨頭會削弱骨頭,引起疼痛,使骨頭更容易斷裂,這叫病理性骨折。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癌,漿細胞是一種通常產生抗體的免疫系統細胞。這些細胞在骨髓中不正常且無法控制地生長,最終導致多種癥狀,包括:對于白血病,異常血細胞會在人的骨髓中不受控制地生長。癌細胞的過度生長導致骨髓過度擁擠,導致骨和關節疼痛。骨痛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最常見,但也可能發生在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或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中,通常在胳膊和腿的長骨以及肋骨中感覺到。一種被稱為骨髓炎的骨感染會引起鈍性骨痛,并在受影響區域周圍出現腫脹、發熱、發紅和壓痛,也可能出現發燒。骨髓炎的發生可能是由于血液中的細菌在骨頭上播散,或者是由于從鄰近的軟組織或關節擴散到骨頭的感染。當骨頭的血液供應不足時,就會發生骨壞死,導致骨頭和骨髓細胞的死亡和隨后的骨塌陷。除了疼痛,受影響區域的活動受限是常見的。例如,對于髖部骨壞死,可能會出現跛行并需要使用拐杖或助行器。除了嚴重的損傷或創傷外,最常見的發生骨壞死的危險因素包括:鐮狀細胞性貧血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由編碼血紅蛋白的基因突變引起,血紅蛋白是一種將紅細胞內的氧氣輸送到器官和組織的蛋白質。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的異常血紅蛋白(稱為血紅蛋白S)會導致新月形紅細胞粘稠而僵硬。不幸的是,這些粘稠的細胞粘在小血管壁上,最終阻塞血液流動和氧氣輸送—這種現象被稱為血管阻塞危象(VOC)。血管阻塞危象引起的骨痛會很強烈,可以在腿、胳膊和背部感覺到。這可能是由于脫水、天氣或空氣條件(如寒冷、多風或低濕度)、高海拔地區、壓力、感染等因素導致的。注:由于鐮狀細胞性貧血是一種遺傳病,血管閉塞性危象可能從6個月大的嬰兒開始并持續一生。
哪些骨痛預示著癌癥? 按壓某個部位,出現骨痛,松開時疼痛感消失。這很可能是因為那一節的骨質中的骨細胞發生病變,癌細胞在此處生長、擴散。但是由于腫瘤還未壓迫神經時,所以并不感到疼痛。但通過人為的按壓局部皮膚,導致腫瘤位置改變,擠壓到了周圍的神經,就會出現疼痛。如果這種疼痛越來越嚴重,建議去醫院做一下檢查。在沒有類風濕等基礎疾病的情況下,骨骼總是隔一段時間疼痛,但是過一會又不疼,并且疼痛在晚上的時候加重,那么就需要注意了。這很有可能是骨細胞發生病變,癌細胞獲取大量能量來分裂、繁殖,就會產生間歇性疼痛,并且夜晚疼痛加強。牽扯性疼痛,就是按壓一處的皮膚,會導致另一處的骨頭疼痛,而非對應的疼痛,此時就更有可能是骨癌了,而且說明病變范圍已經擴大,腫瘤壓迫到別處的神經,導致按壓此處另外一處疼痛的情況,也有可能是因為腫瘤已經擴散到疼痛的地方。如果感覺骨頭漲漲的,就是俗稱的“里面痛”,那么要警惕了。因為癌細胞在骨干的骨松質內生長繁殖,充滿整個骨松質腔內,最后導致癌細胞穿破骨質,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感覺到骨頭有漲漲的疼痛。并且這樣的疼痛會逐步加強,到最后就變成了難以忍受的“癌痛”。
如何診斷? 對于許多骨痛診斷,需要進行血液檢查。例如,為了確認佩吉特病的診斷,需要檢查堿性磷酸酶血液水平(由于骨轉換率高,該水平會升高)。對于疑似骨癌的診斷,醫生將進行幾次血液檢查,特別是如果癌癥是轉移性的并且原發癌部位未知。常做的血液檢查包括:全血細胞計數、基礎代謝檢查、腫瘤標志物【如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癌胚抗原(CEA)等】。如果要診斷多發性骨髓瘤,還會要求進行血液和尿液蛋白電泳。這些測試是為了尋找由漿細胞產生的異常蛋白質,稱為單克隆(M)蛋白質。如果懷疑患有某些疾病,如骨癌、感染或佩吉特氏病,可能需要對骨骼進行活組織檢查。要診斷骨髓癌,如白血病或多發性骨髓瘤,將藥進行骨髓抽吸和活檢。影像檢查包括:X射線、骨骼掃描、計算機斷層掃描、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CT聯合掃描、磁共振成像(MRI)。如何治療? 可以通過簡單的自我護理策略來治療骨挫傷(當然排除骨折):①休息:為了獲得最佳愈合,讓受影響的骨骼休息非常重要。②冰敷:將一個冷敷,冰包,或冷凍豌豆套在受傷的骨頭上,可以減少腫脹,僵硬和疼痛。③支撐:如果挫傷的骨頭靠近關節(例如膝蓋),佩戴護膝可以提供支撐和穩定性。為了緩解骨痛,推薦對乙酰氨基酚或非甾體抗炎藥(NSAID),如布洛芬。對于更嚴重的疼痛,比如與癌癥、骨折或血管阻塞危機有關的疼痛,可能需要使用更強的止疼藥,如阿片類藥物。一種稱為雙膦酸鹽的藥物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癥、佩吉特氏病和癌癥引起的骨損傷。雙膦酸鹽通過阻止骨吸收起作用。通過靜脈(靜脈內)給予的抗生素是治療骨感染所必需的。骨軟化癥的治療取決于潛在的原因。維生素D缺乏是最常見的一種因素,因此,積極補充維生素D是必要的。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維生素 D 的補充,骨痛的改善可能會在數周內顯著改善。化療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也用于骨癌的治療。根據癌癥的類型,可能會使用其他療法。例如,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很復雜,通常需要多種藥物的治療方案,包括:蛋白酶體抑制劑:一種靶向細胞的藥物,如漿細胞,能產生大量蛋白質;免疫調節藥物:一種利用自身免疫系統靶向癌癥的藥物;最后,在治療白血病或多發性骨髓瘤時可以考慮進行干細胞移植。鐮狀細胞性貧血需要終生治療。除了止痛藥外,患者還經常服用抗生素來預防和治療感染,并服用 Hydrea(羥基脲)來幫助減少血管閉塞危象的發生次數。放射治療是治療原發性和轉移性骨癌的關鍵療法。射線殺死癌細胞,從而減輕疼痛并防止對骨骼的進一步損傷。一旦骨折(尤其是主要骨折,如髖關節)愈合,物理治療通常是治療的關鍵部分。物理治療的目的是加強和改善周圍肌肉的靈活性。物理療法對骨質疏松癥或骨軟化癥患者的骨骼強度和健康也有幫助。除了各種鍛煉,也可以利用熱、冰、按摩或超聲波來減輕疼痛。手術可用于各種骨痛情況,如:修復骨折;從感染中去除受損的骨頭和組織;從已經削弱或破壞它的癌癥中穩定骨骼;去除部分骨頭以改善骨壞死的血流量。如何進行預防? 確保適當的維生素D攝入量。醫學研究所建議70歲以下的成年人每天攝入600 IU維生素D,7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天攝入800 IU;每天進行30分鐘的負重練習(例如,步行、跳舞或舉重);為防止骨挫傷或骨折,在進行接觸性運動時應佩戴防護裝備(如護膝、護腕或護肘),并在乘車時佩戴安全帶。【重要提示】本公號【家屬說】文章信息僅供參考,具體治療謹遵醫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