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的云計算市場正在形成“四朵云”格局,分別為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以及百度智能云。 據Canalys發布中國云計算市場2021年第二季度報告顯示,這四朵云總體增長56%,占云計算總開支的80%,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其中,百度智能云的Q2增速,不僅高于整個市場的增速,同時也高于四大巨頭的總體增長率,后續發力強勁,不容小覷。而這個成績的關鍵正是依托于百度智能云“云智一體”的戰略升級所帶來的AI商業進程加速。 當前,數字經濟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常態化的熱詞。而在這個熱詞的背后,我們對數字經濟的洞察也更加清晰——數字經濟既包括數字化轉型,同時也包括智能化升級。 其中的區別很微妙,也很關鍵。早前,我們都說企業要數字化轉型,即“上云”,將企業的業務、流程和應用部署到云端,而今天我們更多談論的是智能化升級,也就是上云之后,如何讓業務、流程和應用在云上跑得更快、更好。 因此,當我們理清楚兩者之間區別和關聯,也就會發現當前在數字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很少有企業只是單純的“上云”,更多地已經轉向智能化升級。盡管原來有落下,正準備開始轉型的,也都會考慮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共同開展,一步到位。 在這個趨勢下,我們不難發現,云計算市場的發展邏輯或許都將發生改變。以百度智能云日前發布的《“云智一體”技術與應用解析系列白皮書》來看,在以產業智能化為主導的當前階段,云與AI都不可欠缺,“云智一體”的概念將重新定義企業與服務商的發展方向。 那么,也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競爭階段,云智一體或將成為國內這四朵云的決勝點,是否真的如此呢? 產業智能化正當時, 數字格局全面打開 先來看一個蘇州智慧工廠的改造案例。 在蘇州常熟的愷博車間里,過去的聲音檢測環節,完全依靠人工進行聽聲判斷,正常每個工人每天要聽超過一千組數據,這對人力以及員工的經驗和技術精準度都有著較高的要求。 如今,這個情況完全改變了。監測、判斷、數據處理以及重復性高的工作,都已經交給了AI來完成。比如,剛剛提到的聲音檢測工作,現在在百度智能云打造的AI異音檢測系統的支持下,便可以將聲音轉化成波形后會進行自動分析,從而降低產品安全隱患,大大提高了“異音”識別準確率,不再需要人工“辨音”。 這樣的情況在產業智能化的過程中越來越常見,AI的價值持續釋放,已經與云一起成為當前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底層技術。 從中我們也能感知到,只有云計算而沒有AI,實際上并不能很好適應當前諸多場景應用。而放眼今天的市場,我們也能更加清晰地感知到,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產業智能化逐步深化,企業對數字化升級的需求也愈發清晰,云與AI兼備基本已經成為標配。 根據百度AI開放平臺的數據顯示,如今企業的智能化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通用的AI模型難以滿足所有需求,更多的企業采用定制AI需求。其中,定制模型的數量從2017年至2020年激增了6倍之多。而這個數據正是云與AI深度結合所帶來的結果。 在這個趨勢下,全新的數字格局正在被全面打開。對于服務商而言,云與AI都面臨著迭代升級,一方面“云”需要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安全、穩定、靈活的數字化底座,而“AI”則需要為智能化升級提供領先的創新技術和平臺。 另一方面,也是最為關鍵的,“云”與“AI”對應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需求也將進一步走向融合,即百度推崇的“云智一體”,以此提供效率更高、服務更全面的企業服務。 “云智一體”, 價值幾何? 那么,“云智一體”是否能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帶來更優質的體驗呢?目前,百度智能云的戰略已升級為:以“云計算為基礎”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以“人工智能為引擎”加速產業智能化升級,云智一體“賦能千行百業”,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百度為例,其作為云智一體的推崇者和引領者,在諸多場景已經率先以云智一體的理念和技術為企業提供賦能服務。具體來看,其中呈現出來的優勢至少存在于三個層面。 1.在技術協同之上,云+AI互相成就 云智一體本身就是一個技術協同的概念,在這種模式的引領下,將逐漸構成一個1+1>2的技術范式。具體以百度為例,隨著云+AI戰略的深入發展,百度智能云和百度AI的定位和優勢越來越清晰、顯著。 如今,百度智能云的云不僅能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安全穩定彈性靈活的云計算服務,同時也是適合跑AI的云。聚焦來看,百度智能云面向AI場景提供了彈性高性能的異構算力,在AI應用場景上則打造了一系列簡潔、高效的AI應用開發框架,使得“云”能更好的兼容AI能力,在云端實現數據處理、模型建立、決策部署等流程的智能化。 與此同時,百度AI也在隨著云端應用的擴展而越來越懂場景,其成熟的AI能力正在逐步沉淀為AI中臺、知識中臺等通用平臺以及媒體AI中臺、媒體知識中臺等獨具行業特征的服務平臺,使得AI能力能廣泛的應用到智慧城市、智慧媒體、智慧交通等各個領域。 2.在雙效統籌之下,“魚”和“熊掌”任爾取之 云智一體也并非是既定的捆綁關系,相反,隨著云智一體的發展,服務商將可以為企業客戶提供更多樣的服務。對于百度而言,以云計算為基礎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和以人工智能為引擎加速產業智能化升級并不沖突,甚至可以面向企業的需求,拆解“云”與“智”,提供個性化服務。 比如,當企業客戶只做數字化轉型時,百度智能云可以提供豐富的云計算產品。而當企業客戶已經有了數字化基礎,百度也可以只提供AI能力和平臺來實現智能化應用創新。比如,百度EasyDL平臺就是面向后者的專屬工具。 開發者僅需要準備好與業務相關的數據,輸入至EasyDL平臺,EasyDL就會對數據進行處理。在這個過程中,EasyDL還會提供非常多的自動化的工具,包括AutoDL、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等,讓數據通過EasyDL自動生產能夠應用于業務的模型。所以,在云智一體的模式下,企業客戶既可以“魚”和“熊掌”兼得,也能繞開某個服務,按需取之。 3.在全棧服務之中,場景應用一步到位 云智一體的核心是以一個更完善的技術體系來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簡潔的產業智能化服務。盡管我們可以將其拆解,但是其最理想的價值應該是一步到位為客戶提供數字化、智能化的雙重升級。 這也是目前行業之間逐步拉開差距的關鍵,純粹的云服務廠商或AI廠商很難在滿足一個企業的多元需求。 國網公司的戰略升級就面臨這樣的問題,一方面其電網系統、企業管理以及客戶服務都面臨著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后續其仍需要進一步構建智能化的電力應用系統,以為民眾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電力服務。其中,疆電網在接入百度智能云的云智一體的技術和產品后,電力設備實現智能化運行,保障線路傳輸及巡檢人員安全,實現智能巡檢、智能化管控。 因此,云和智不僅不能拆分,而且還要在設計之初就已經奠定融合協同的基礎,來展開后續一系列的應用創新。對此,國網聯合百度基于百度AI中臺打造了國網人工智能平臺,進而實現了全流程協同的開發模式,保證云與智的融合應用。 云計算進入“加速時刻”, 率先落子者得其勢 總結來看,隨著云計算市場的格局全面打開,市場所呈現出來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復雜,有人需要智能化升級,也有人需要數字化轉型,更有人全都要。那么,在這個節點上,云智一體所展現出來的優勢將愈發顯著,更多樣化的選擇也就更能應對市場的需求變化。 那么,對于服務商而言,誰能率先完成云智一體的技術布局,誰也就能獲得市場競爭的先機。這聚焦在百度近兩年的AI商業化進程上,其價值驅動有目共睹。 據百度Q2財報數據顯示,第二季度營收3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來自百度核心的收入為240億元人民幣(37·2億美元),同比增長27%。其中,在百度各大業務板塊中,智能云業務的增長尤其迅猛,同比增長71%,成為第二季度財報中的一大亮點。 這一切的背后都離不開百度智能云“云智一體”戰略的驅動。近年來,隨著“云智一體”戰略的深化,百度智能云在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醫療、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相對不錯的商業成果和市場反饋。 比如,在智慧城市領域,百度智能云打造了“智慧麗江”標桿項目,全面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在工業互制造領域,百度智能云工業互聯網品牌“開物”,從生產運維及廠區管理兩大維度,切入工業質檢、預測性維護、生產環境監控、園區無人作業、園區通行管理等5大場景,助力蘇州從制造向智造轉型升級;等等。 從某種程度來說,云智一體的出現也意味云計算市場進入一個更加成熟的加速階段,早前落子完成布局的廠商在這個時期也將迎來規模化應用與商業化拓展的“加速時刻”。 結語 當前,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驅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這個過程中,產業和市場需要的不外乎“穩”與“快”,對應的正是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數字化底座和以人工智能引擎為代表的智能化升級。 那么,云智一體的價值也將在這個趨勢下持續釋放價值,以滿足企業的需求。而這也將成為云計算服務廠商決勝市場的關鍵賽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