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多屬氣虛不固,氣虛者多伴陽虛也,氣虛不固往往是表象,根源在腎。所以單純見汗止汗不能起到很好效果。余認為,自汗是標,其本在腎。故治療自汗要肺腎同治才能取效,遂總結出固汗湯固之。臨床合經驗方:黃芪20g,白術10g,防風10g,菟絲子10g,五味子10g,癟桃干15g,浮小麥30g,鹿銜草20g。適證效佳。 盜汗:余常以三加龍骨牡蠣湯治療。 桂枝10g,白芍10g,龍骨30g,牡蠣30g,白薇10g,知母10g,黃柏10g,麻黃根10g,鹿銜草20g,霜桑葉10g。 盜汗者,當今以陽虛虛火上蒸者為多, 特殊類型的盜汗可通過辨脈法來辨治。若左關弦數,苔見黃膩者,當屬肝膽濕熱,可用龍膽瀉肝湯清瀉之。余常合六一散治之,世人皆知利小便可以實大便,而利小便同樣可以止汗。故知理者,可理清水之出路,切不可刻舟求劍。若汗后怕風者,可加防風、秦艽以袪風。其機理為肝體陰而用陽,風木為體,相火為用,其火易炎,最易寐中盜汗也。若左關沉弱,又可以烏梅丸加龍骨、牡蠣來止汗也。舌苔白膩者,脈濡緩,治法以芳香化濕為主,主方為藿樸夏苓湯。曾治余某,盜汗年余,每晚醒后胸部出汗明顯,口干,舌苔白膩,脈濡滑,以封髓丹合藿樸夏苓湯7劑,諸癥皆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