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兩年后隨訪情況良好 (2016-07-14 12:50:38) 轉載▼
劉××,男,48歲,1970年3月30日初診。病歷號32008。 病史:上腹脹痛半年,摸到包塊2月,黃疸腹水20天。半年前食欲減退,全身乏力,并厭食脂肪,常惡心,嘔吐,小便色紅,經某醫院檢查發現肝大右脅下6厘米,劍下4厘米,不痛,曾按肝炎治療,時好時壞,逐漸消瘦,近兩個月開始痛,并且包塊質硬、生長快,有20天腹脹大,下肢浮腫,皮膚、眼腈發黃,小便紅赤。 檢查:肝大劍突下5厘米,右脅下3厘米、質硬、不平,呈結節狀,邊鈍壓痛,上界3-4肋間,腹水征強陽性,下肢浮腫。 面色橘黃,現膜黃染,舌降苔黃干燥。口苦咽干,干渴,脈弦急有力,化驗肝功基本正常,堿性磷酸酶稍高,胎甲球試驗陽性,超聲波查見束狀波。印象:繼發性肝癌、肝硬化惡變。 辨證,氣郁血滯,脾虛濕盛。因體質尚可,治應先行活瘀理氣,補脾在后。方藥:肝癌湯加昧。柴胡、莪術、土元各9克,青皮12克,杭芍24克,銀花30克,公英20克,郁金12克,元胡、三棱,水蛭、木香、佛手、山甲珠各9克,炒棗仁12克,當歸、白術各9克,水煎服,沖服大黃蟲丸3克,日2次。反復服用,開始加豬苓、澤瀉各12克。以利濕逐水,之后加健脾利濕退黃如茵陳,黃芪各30克,云苓9竟。治療1年多,硬塊消失,腹水、黃疽消退,能輕度勞動,兩年后,隨訪,情況良好。 按語: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關系比較密切,據文獻報道不鮮。原發性肝癌中有50-70%合并肝硬化,在肝硬化病人中有2-5%的病例能發生原發性肝癌。而由于肝硬變復發的肝癌中,7%為肝細胞性肝癌,因此積極治療肝炎,防止肝硬化,為減少肝癌發病的有力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