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中醫病因病機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想和你聊聊古方,玉屏風散。 這張方子,你應該很熟悉吧?它的配伍,就是防風、黃芪各30克,白術60克。研成細末,每日2次,每次6到9克送服。這是最標準的用法。按照這個比例減少用量,做湯劑來用,也可以。 這張方子,我把它的功效,比喻成“看家門”、“守大門”。它是老祖宗留給我們身體的一名更夫、警衛,或者說保安,專門來守護我們。 閑言少敘,我給你講一張真實的醫案故事吧。 說有這么一個男子,年47歲,醫案記載姓陳。 這個人啊,工作原因,長期在濕地環境下呆著。 最初,感覺上沒啥大不了,挺好。后來,他就發現自己的四肢關節,出現游走性疼痛。今天這里疼,明天那里疼。尤其是在陰雨天氣里,這種疼痛感最強烈。 到后來,上述問題愈發嚴重。最近這兩個月,左側肩關節脹痛,不但抬胳膊費勁,連左手握東西都困難了。 為了改善病痛,患者曾經遵醫囑服用很多祛風除濕的中藥,西藥也用了不少。但是效果始終不好。 很多醫家就納悶,說這個病,就是簡單的風濕病,很簡單,怎么就用藥無效呢? 后來,此人投了一位醫家。到這時候,事情總算有了轉機。 原來,這個人脈象細澀,舌淡,苔白膩,仔細詢問,得知患者平時比較怕冷,身體畏寒,怕風,有時候還冒汗,主要是夜里盜汗。 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后,醫家果斷書方一首,但見—— 黃芪30克,白術、防風、桂枝、當歸、桑寄生、秦艽各10克,雞血藤15克。所有這些藥物,水煎服。 結果如何?患者連用5劑,關節疼痛腫脹現象就好轉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盜汗現象緩解。 這時候,原方不變,繼續投用30多劑。最終,患者諸證悉平。 這是1985年于《上海中醫雜志》上刊發的驗案。我看到以后,覺得特別有意義,所以收藏至今。 現在,我想和你一起聊聊,這背后的學問。你可要一步一步地跟住我的思路。 你看,這個人,長期在潮濕環境下工作,現在骨節游走疼痛,陰天下雨較重,肩關節腫痛明顯。 這很顯然,他是感受風濕了,對不對? 有風邪,所以才游走性疼痛。有濕邪,所以陰天下雨較重。 因此,要想改善問題,就必須祛風除濕。我們看看上頭的方子,桂枝、當歸、桑寄生、秦艽各、雞血藤這幾味藥,基本以祛風除濕為主。雞血藤和當歸,養血脈,通經活絡。 但是,如果僅僅是這些,患者一定不會取得好療效。因為類似的藥,人家早用過,被證明無效。 那么,為啥醫案里的方子就好用呢?因為它加入了黃芪、白術、防風。 這三味藥,你看上去,眼熟不? 對了,這是我前面剛剛講過的玉屏風散啊。 玉屏風散是干啥的?簡單是,是益氣固表止汗的。黃芪補益脾肺之氣,氣足了,體表衛氣才能行使它抵御外邪、固攝汗孔的作用,我們才不會怕冷、多汗、畏風。白術,健脾益氣燥濕,配合黃芪來固表。防風,則是祛風濕之邪的。因為之前,患者衛氣不足,所以經常被外來的風邪欺負。現在,用防風,把外邪往外攆,然后再用黃芪白術益氣固表,把門一關。人體這才會重新歸于安寧。 這么一說,玉屏風散,就是替我們看大門的方子。氣虛所致的自汗、盜汗、惡風、畏寒、脈虛弱等毛病,用它是可以治療的。 現在,我們看看上文醫案里的患者。他除了四肢關節疼痛外,是不是也盜汗啊?是不是也惡風怕冷啊?脈象是不是也比較虛弱啊?看起來,他有明顯的衛氣不足的問題啊。這就難怪之前的他,用那么多祛風除濕的藥不好使了。他衛氣虛,擋不住風濕之邪。你這邊用祛風除濕的藥攻伐,那邊外邪還一個勁兒地往里鉆,你說你這個病還怎么好? 所以啊,在醫案里,醫家用了黃芪、白術、防風這三味藥,來幫患者“看大門”。正因如此,患者到最后不但骨痛消失,連盜汗現象也沒了。這就說明,他的大門被關好了。這都是玉屏風散的功勞啊。 其實,玉屏風散,主要還是治療氣虛汗癥的。用于治療風濕病,算是一種臨床新用。我們在了解這個方子以后,一定要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多汗,原因太多了,未必都是適合玉屏風散。你要是吃反了,那就壞了。 說起來,像玉屏風散這樣方便、實用的方子,中醫里有很多。他們一個個,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貝。有的,像玉屏風散那樣的,是給我們看大門的。有的,能清濕熱、是掃垃圾的清潔工,比如溫膽湯、二妙散。有的,是專門來勸架說和的,比如痛瀉要方。還有的,是專門給我們唱催眠曲兒的,比如酸棗仁湯、天王補心丹。總之,它們妙趣橫生,身懷絕技。我們真應該好好地認識它們、了解它們啊。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說這么多。醫案里那張治風濕病的驗方,非專業人士,務必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全文完。我感謝你的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