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一首日本流行感覺的歌曲 write a J-pop song 找到藍字加上關注 很多人迷日本流行歌,很多港臺歌手也翻唱或改編過日本流行歌。有沒有想過自己寫一首日本流行感覺的歌曲,反攻日本市場。那,難嗎?并不難。 日本流行音樂風格可以用一個詞表述就是,J-pop(日語為ジェイポップ,jeipoppu)。這個詞其實是90年代才出現的,90年代以前被稱為kayōkyoku。J-pop這個詞的出現,并不僅僅是換了個名字,而是日本人真的找到了屬于他們自己的流行音樂風格。但追根溯源,它最初受到60年代披頭士、沙灘男孩這些英倫樂隊的影響。70年代初已經有日本的搖滾樂隊嘗試將英倫感覺的音樂和本土的流行音樂融合,比如當時被稱為先鋒聲音的樂隊Happy End。到70年代末,新浪潮的侵襲,不僅讓歌舞廳文化繁榮,也讓歐陸舞曲在日本盛行。每個時期最盛行的音樂風格都可以被歸到J-pop這個大帽子下,到現在,除了日本的純搖滾J-rock和日本傳統演歌以外,所有流行的音樂都被叫做J-pop。 那么,怎么寫出類似感覺的作品呢?只需要考慮三個部分:第一旋律,第二和聲,第三節奏。就像人的組成一樣,旋律代表皮膚,節奏代表血肉,和聲代表骨骼。相比較而言,和聲是里面最復雜的部分,所以先來完成和聲部分。 和 1 聲 Harmony 第一種:卡農進行 不僅僅是日本流行樂,哪里都有這種和聲進行方式。這主要歸功于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的那首經典曲目卡農,所謂卡農進行就是說類似卡農一樣的和聲進行方式。因為這種進行方式特別好用,所以也被叫做黃金進行。這種進行的和聲走向如下(這部分未曾接觸過的伙伴可以自動跳過): C → G → Am → Em → F → C → F → G 這是以C大調為例的卡農進行。每個字母不僅僅代表單獨的和弦,還代表著級數。也就是說如果你演奏的不是上面這個調式,可以替換成其他調式中的同級和弦。比如說,C大調的C → G → Am ,如果替換成D大調 就是 D → A → Bm 。 這種進行你不管加上什么旋律都可以組成舒服溫暖的感覺,因此非常適合抒情歌曲。但這種歌曲還是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抄襲陷阱——因為使用這個進行的人太多了。因此,后期大家都盡量避開使用這條進行。下面的歌曲中就使用了這種進行方式。 シングルベッド/シャ亂Q 涙そうそうNada Soso/Hayley westenra シャ亂Q組合 當然除了常規進行外,還可以替換成: C → G → Am → Em → F → C → Dm → G 也就是把F換成了Dm。如果有伙伴問為什么可以替換?這就涉及到了屬性相同的和弦,這兩個和弦有一半以上的音是相同的,它們就具有了同一屬性,因此可以用做替換和弦。 當然還可以替換什么功能性和弦,大家就自己探索吧,再寫跑題了。 第二種:小室進行 這種進行出現在90年代,這個進行的名字源自一個鍵盤手小室哲哉(Tetsuya Komuro)。他當時有個組合叫TM Network,這個組合被大家稱作J-pop的原型。而組合在1994年解散后。小室哲哉開啟了他制作人的模式。他當制作人的記錄簡直可怕,他當時負責制作的20首歌曲,銷量全部超過100萬張,個人打造的銷量總戰績為1.7億張。所以當時以他為核心形成了一個家族,叫小室家族。包括TRF,筱原涼子,內田有紀,hitomi,Globe,華原朋美,和鈴木亞美等,甚至早期的天王安室奈美惠的歌曲《Can You Celebrate》都是他制作的,這首歌創下了當時女獨唱的銷售記錄。而小室哲哉之所以可以制作一首火一首,是因為人家有套路,至少在當時很厲害的套路。讓我們來破解一下小室進行,就是這樣的: Am → F → G → C 合成器樂團的歌曲《千本櫻》使用的就是這個進行。還有很多小室哲哉制作的歌曲,基本也都是這個套路。 ![]() 小室哲哉 ![]() 第三種:王道進行 這是在日本流行音樂歷史上不能缺少的一個和聲進行。最初是誰發明的已經很難考究,不過早在70年代就有歌手在歌曲中使用此種和聲進行了。(比如荒井由実等)王道進行(ODO SHINKO)在日語中被描述為做某事很簡單且沒有痛苦,也就是說,這種進行會讓音樂變得很簡單。另一個描述這種進行的說法來自音樂人龜田征司,他在2014 年NHK電視節目龜田音樂學院中創造了一個詞語叫做koakuma 進行。翻譯過來叫做小惡魔進行。由于和弦進行包括兩個連續的大和弦,緊接著是兩個小和弦,龜田描述了從大和弦移動到小和弦的時刻,類似于一個愛玩的情人引起的心碎的感覺,因此叫做小惡魔進行。音樂人大橋拓哉曾說:“在學音樂時,如果掌握了這種進行,就可以演奏很多的歌曲。”具體的進行部分是這樣的: F→G→Em→Am 就上文說到的,由兩個大和弦和兩個小和弦組成,明暗各占一半。這種和弦進行在日本很受歡迎,或許因為他們是情緒很極端化的民族吧。 除了最原始的形狀外,它還可以變換成其他的感覺: F→G→Em7→Am 比如,把第三個和弦改成七和弦,讓悲傷也有了過渡,不至于直接轉折。 F→G→G?dim→Am 像這種直接把第三個和弦改成了更痛苦的減和弦,就是直接從從最高點掉至最低點的感覺。 F→G→Em→Am→G 還有直接在后面加和弦的,讓歌曲可以回到美好結局。 總之,王道進行只是一個基本框架,很多人根據這個框架作出不同的調整完成不同味道的歌曲。當然,之所以這種進行那么多人使用,主要是因為大家都嘗到了甜頭了——只要用這樣的進行,歌曲就上熱門,所以才導致如此泛濫。現在很多日本歌曲,依然沿用這種進行或是這種進行的變形,比如,Mr.Children的《HANABI》。還有些動漫歌曲,比如上次講過的坂井泉水的《運命のルーレット廻して Zard》也有使用。甚至很多人都知道的 《Uchiage Hanabi(打上花火)》也是使用這種進行。包括我們聽到的《起風啦》 ,迪迦奧特曼的歌曲等也是用這種進行。小E今天使用的就是這種進行 ![]() 旋 2 律 Melody 1. 第一種寫旋律的方法需要會某種樂器(口哨不算),然后選擇上面的一條和聲進行,接著一直重復彈奏上面的和聲進行,根據和聲感覺隨機哼出旋律,然后再把哼出的旋律記錄下來,就可以了。 2. 如果硬要歸納出點日本歌曲的旋律習慣的話,就這么幾句話:大開大合后必有親密音符,盡量少用半音和不協和音程,半音可以放在結尾前。簡單解釋下,就像上面講到的王道進行一樣,日本人很喜歡情緒急轉,這樣會有強烈的沖擊感,所以可以多使用一些純四,純五,或者六度的跳進。但跳進后基本都是接幾個連續上行或下行音符的。雖然日本流行音樂受到爵士的影響,在舒服的旋律里不是很喜歡加半音或不協和的音符,但他們喜歡在接近句尾的地方加入一個半音然后直接回到主音上。 其實寫日本旋律沒什么特殊的套路,符合上面的和聲進行就行了。也就是說,下面這些音符可以按照某些順序合適的排列起來。
這里僅僅涉及日本流行音樂,關于日本老式音階Hira joshi音階什么的,其實流行音樂中涉及不多。在這里小E選擇的是第一種方法,隨意哼出的旋律。 節 3 奏 Rhythm 現在就差節奏了。節奏反倒是小E覺得最清晰的一部分。日本音樂要么對重型節奏非常迷戀,要么就久石讓那種超輕柔的感覺,而在流行歌中還是比較多的使用搖滾節奏。因為受到英倫搖滾的影響,他們很多時候會使用英倫感覺的節奏。另外,新浪潮時期disco的節奏也使用很多。總之,如果想制造他們味道的節奏,選擇比英倫搖滾節奏稍微快點感覺的節奏就剛剛合適,小E這里選擇的是100-110之間的速度。下面是小E選擇的一條搖滾節奏。 至于歌詞部分,小E是真的不懂日文,喜歡的伙伴可以研究下日文歌曲怎么寫。下面有一個小E簡單組合的版本。喜歡的伙伴可以深入研究下。至于小E唱的是什么日文,大家不必在意,因為小E也不知道,完全杜撰。 祝伙伴們寫出新歌,搶占日本音樂市場。 參考資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7079011/ https://www./tag/j-pop/wiki https://en./wiki/J-pop https://www./list/j-pop-bands-and-musicians/reference https:///compose/oudousinkou/ https:///chord-bunseki/teiban-codo-sinkou-2-odosinkou/ https:///chord-progression/ https:///compose/canon_code/ 往期精彩文章 1 2 3 4 5 你們還知道哪些被低估的吉他手嗎? 請轟炸我們的評論區,小E陪你奮戰到深夜 ![]() 你“在看”嗎,點下面的小星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