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有戰略思維,知人之智,與人為善,追求卓越,自信果敢 經營即是“行動”,經營者如果僅僅停留在考慮研究或者把自己的思考與研究作為一種知識來了解,是無法取得成果的。只有將自己考慮、研究的東西,以及學到的知識付諸實施,才能取得成果。那么,作為一個經營者,應該具備怎樣的精神準備和習慣,注重掌握怎樣的行動原理并付諸行動才能獲得成功呢? 干部要具備的四種能力 變革的能力:市場是殘酷無情的,如果產品不具備客戶所需要的附加值,那它自然也沒有任何市場。而且當前市場需求快速多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顧客對企業的新鮮感、被企業吸引的時間越來越短,而對于企業的要求卻不斷提高。顧客的期望瞬息萬變,不進行變革,就是死路一條。 賺錢的能力:干部應該具備將資源轉化為金錢的能力。是否賺錢反映的是否贏得了客戶的支持,也是衡量干部是否是經營人才的標準。 建設團隊的能力:工作都是通過團隊協作來完成的,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作為一個干部,如果不具備團隊建設的能力,同樣不能取得較大的成果。 追求理想的能力:企業的最終使命是實現自我存在的意義,實現自身的使命,無論是變革、賺錢抑或是團隊建設,都是企業追求理想達成使命的過程和手段。定位于經營人才的各級干部,都要具備追求理想的能力。 干部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要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擇人而任勢 從業務執行的角度,干部還應該具備“四力”(干部的理解力、決斷力、執行力、與人鏈接力)。干部的選拔應該以“四力”為核心標準,強調從成功實踐經驗中挑選干部,同時加強對干部的末位淘汰。決斷力、執行力、理解力、與人鏈接力。我們選拔干部主要是這四力標準。理解力就是說,一個干部,他都聽不懂你在講什么,那怎么去執行,怎么能做好呢?第二個就是要加強中層干部的執行力,高級干部要有決斷力。加上人際連接能力,成了四力。有了這四力,你才會有團隊協作、意志力。決斷力是通過關鍵事件行為考核的,包括理解能力、執行能力和人際能力,都是在關鍵事件行為中考核的。不是你來考試,而完全都是通過他過去的關鍵行為來考核。干部四力對干部的要求是分結構的,其中,中基層干部注重執行,因此要有很好的理解力和執行力;高級干部要拍板兒決策,因此,對決策力有很高的要求。干部都需要管理團隊、管理與其他人員的關系,因此都要具備很好的與人鏈接力。 高級管理者把素質看得重一些,基層把績效看得重一些,績效是硬指標,看績效一般不會有大的偏差;而素質是軟指標,很容易造成模糊和誤會。基層干部要求的績效可以適當提高。 正確理解績效、領導力素質和干部選拔的關系:(1)績效不僅僅是投資額、銷售額、回款額等,而是員工在本崗位擔負責任的有效產出和結果。(2)領導力素質是干部帶領團隊持續取得高績效的關鍵行為,是員工和各級干部追求進步的方向和自我學習、自我修煉的路標。(3)績效、領導力素質與干部選拔的關系:有果必有因,有因未必有果,因就是領導力素質,果就是績效。有績效就必有產生績效的原因,這原因可能是領導力素質,也可能是其它(如偶然因素、領導力素質未覆蓋的其它素質),因此高績效未必能成為干部,還要看它是否具備領導力素質。具備領導力素質未必能取得高績效,因為領導力素質是不完全歸納,不可能全覆蓋成功的所有要素,因此不具有可逆性:評價一個人是否具備領導力素質是通過實踐和關鍵事件過程行為考核來證明的。因此我們不能用不完全的、主觀的、不確定的方法來選拔干部。而績效和成功經驗是客觀存在的,應該可以作為干部選拔的基礎;但由于也有偶然性,故還需評價其是否具備領導力素質。只有在有績效的前提下,再具備領導力素質的員工才能成為干部。也就是說干部選拔應以客觀事實為主,主觀評價為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