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草長一秋。 其實人這一生特別短暫,不過眨眼一瞬間。在遼闊無垠的宇宙面前,人的一生更是可有可無的存在而已。 哪怕是大才子蘇軾,他也曾感慨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在天地面前,我們這一生就像是“蟲子”一般。在大海面前,我們這一生不過是一顆米粟罷了。 人活著,到底為了什么呢?不過是為了體會人生這個過程,領悟一些人間的真相,看透一些人生的現實,品嘗人世間的各種滋味,然后知足一世,瀟灑一生。 特別是當我們上了40歲之后,中年的危機更會讓我們看清生活的現實。而這些現實,也都蘊含了無數的人生真相。 當你40歲后,如果你能領悟這25個潛規則,相信你能安穩到老,要好好把握。 人心篇 1、人在社會中生存,其實不是多個朋友多條路。而是你能力大了,你的朋友才會多。因為別人不會看重你的情誼,而只會看重你的實力。 2、千百個過客,也比不過一個真朋友。上萬個朋友,也比不過一個真知己。人活一世,其實朋友不需要太多,擁有二三知己就足夠了。 3、在社會上闖蕩久了才明白,對你好的,永遠是你的家人。而你職場中的同事和上司,哪怕是你的親戚,他們都不會希望你過得好。 4、人心和人性,這是世間最為難測的事物。《白夜行》中有評論道:“這世間最不能直視的,一樣是太陽,一樣是人心。” 5、別把愛你的人拋諸身后,別把害你的人當成珍寶。擦亮自己的雙眼,才能看清這復雜的世道,看透這毫無感情的人心。 現實篇 6、大部分中國人都特別怕“鬼”,他們認為這世上的“鬼”是最可怕的。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鬼沒有害過人,而只有人經常害自己人。 7、比鬼更可怕的,是人。比未知事物更可怕的,是人心。在這個世上,人間是地獄,而地獄當中卻有著無數的“害人者”。 8、我們習慣了接受已知的事物,而不習慣接納“未知”的事物。也許,未知的一切才是真實的,而已知的一切,都是虛假的。 9、你所看到的,都是別人希望你看到的。而你看不到的,才是世間的真相。可是,能看清真相的人,終究占了少數,因為很多人都不愿意打破那虛無縹緲的桎梏。 10、江湖中,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是非的地方就有爭斗。而任何的爭斗,都是一切禍患的源頭。 幸福篇 11、影響一個人幸福的,并非是他所得到的財富,而是他個人的心態。心態不好,過分消極,那他就算是富翁,也不會活得幸福。 12、大多人都會說自己活得不幸,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世上至少有八成人活得不幸。這么想想,其實內心就舒服多了。 13、我們總喜歡拿最成功的人來對比,因此我們不會活得幸福。對于普通人來說,不需要和別人比,只要我們一天過得比一天好,那就足夠了。 14、很多人都問過我,如何才能保持內心的平靜,擁抱屬于人生的幸福?我只回了這么一句話,此心安處,便是幸福所在。 15、一個人,只要他有房可住,有衣可穿,有飯可吃,有覺可睡,有人相伴,有心相隨,那他就是一個特別幸福的人。 哲理篇 16、為人處世,到底該采取怎樣的做法呢?最為簡單的做法,便是走“中庸之道”。既不能極端,也不能過分消極,那“折中”便是最好的選擇。 17、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真正有遠見的人,他們不會爭太多,而是會順道而行,隨遇而安,順其自然。 18、剛走出社會之前,大多人都覺得我命由我不由天,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可當人上了一定的年紀后,才恍然大悟,人之命運,也許已然注定,只是我們不愿接受罷了。 19、儒家有一個觀念,其實說得特別好,那就是“外圓內方”。在外,你需要圓融做人,在內,你需要堅守內心的底線,絲毫不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 20、儒道釋這三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思想,那就是“守心”。無論何時,都得以“心”為主,讓它變得像“水”一般,那我們的人生才能長久不息。 社會篇 21、如今這個社會,內卷已然成為了常態。而普通人該如何面對“內卷”呢?最好的做法,便是不斷“充電”,緊跟社會的潮流,不掉隊。 22、在緊跟社會的潮流之前,我們要給自己立下這么一個原則,那就是要保持自我的主見,千萬不能被人牽著鼻子走,否則自己將活成傀儡的模樣。 23、普通人的社會壓力,其實也就五座大山,醫療、教育、房價、就業和養老。我們唯有針對這五點來提升自己的預防能力,我們才能安穩到老。 24、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人生的發展是曲折的,可環境卻是光明的。因為光明和勤奮才是這個社會的主流,所以我們也該心懷希望。 25、我們無論到了多少歲,都該對自然和社會保持敬畏之心,保持感恩之心。敬畏,是因為謙卑。而感恩,則是因為良心。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