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來來去去很多人,卻只有極少數(shù)可以成為朋友,大多數(shù)都是觀眾。 觀眾只是一個旁觀者,笑看你起落沉浮,朋友卻是你人生的參與者,該鼓勵鼓勵,該表揚(yáng)表揚(yáng)。 膚淺的人,要的是觀眾;深沉的人,要的是知己。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朋友不是天天見面,吃喝玩樂、相互吹捧。 而是懂你,在精神上、靈魂上支持你、鼓勵你、幫助你,在你有所不足時,指正你,在你失落時,安慰你。 魯迅先生曾說: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當(dāng)以同懷視之。 這是魯迅送給瞿秋白的聯(lián)子,大概意思是: 人一輩子有一個知己就滿足了,今生今世都會視他為至親兄弟。 在白色恐怖籠罩下的日子里,兩人曾相互扶持,并肩作戰(zhàn)。 當(dāng)反動人士就貶低魯迅,說他是雜感家,攻擊他是封建余孽、二重反革命時,瞿秋白則高度評價魯迅,他說: 是的,魯迅是野獸的奶汁所喂養(yǎng)大的,是封建宗法社會的逆子,是紳士階級的貳臣,而同時也是一些浪漫諦克的革命家的諍友! 當(dāng)?shù)郧锇自鉃?zāi)時,魯迅全力救助收留,為他妥善安排容身之地。 瞿秋白因為工作離開魯迅家時,手錄他早年的一首詩送給魯迅: 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舊夢已如煙。 天寒沽酒長安市,猶折梅花伴醉眠。 在令人膽戰(zhàn)心驚的時代背景下,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互相鼓勵,互相扶持。 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個人的志趣、品德、事業(yè)都會受到朋友的影響。 朋友,需要的不是數(shù)量,而是質(zhì)量。 你與什么樣的人相交,你就容易變成什么樣的人,所以,選擇朋友時一定要慎重。 來往皆是過客,同行是朋友 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直,就是言行正直;諒,就是真誠不欺。 朋友相交,最重要的一點(diǎn)就是真誠。 如果朋友之間還要猜來度去,勾心斗角,那人活得也未免太累了些。 人要善良,但更要有尺度,還要辨得清是非。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朋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付出真心或是發(fā)善心。 做人不要斤斤計較,但要有原則。 來來往往皆是過客,相伴同行才是朋友。 一生中的熟人有很多,而真正的朋友,卻沒有幾個。 真正的朋友,需要一份篤定不移的真誠和信任。 擇善而交,相處舒服 人要低頭做事,更要睜眼看人,擇真善人而交,擇真君子而處。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平淡相交,聊得來,說得開,不掩飾,不累心,這是交友時最舒服的狀態(tài)。 事實(shí)證明,舒服才是和朋友最好的相處模式,這樣的友誼也不會輕易消散。 關(guān)心,不需要甜言蜜語,真誠就好; 友誼,不需要朝朝暮暮,記得就好; 問候,不需要語句優(yōu)美,真心就好; 愛護(hù),不需要刻意表現(xiàn),溫暖就好。 朋友,淡淡交,慢慢處,才能長久; 感情,淺淺嘗,細(xì)細(xì)品,才有回味。 朋友如茶,需品;相交如水,需淡。 真心見真情,真情見真人。 一段好的關(guān)系,是隨緣;一份好的感情,是隨性。 所謂人生,不過是不停地遇見,不停地再見,有幸的成為知己,不幸的成為甲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