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詩人、作家貶值的今天,你還在堅持寫作么? 對于寫作,有的人提起筆就寫,但由于沒有提前規劃和準備,詞不達意,或者偏離主題,寫作因而常常被迫中斷。 也有的人卻只知道寫,看起來洋洋灑灑一大篇,實則缺乏邏輯,只是不同句子的任意堆砌,因為沒有認真思考過自己寫的東西究竟有何價值,也很難得到滿足感。 ![]() 一、何謂寫作動機? 寫作動機是指引寫作的最初動力。 司馬遷曾提出“發憤著書”,總結周文王作《周易》、孔子作《春秋》、屈原作《離騷》、左丘作《國語》、孫臏作《兵法》、呂不韋作《呂覽》、韓非作《說難》、《孤憤》的動機類似,“此皆人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 在司馬遷看來, 作者的崇高志向與抱負不能施之于事業,沒有在現實中實現,才會借寫作著書作為寄托。 事實上,司馬遷是選擇作者最具代表性作品,并站在宏觀歷史角度來推導作者們的創作動機。而拋開創作某部具體作品的動機,作為不同作家來說,因為閱歷、才華、環境等資質不同,選擇創作的原因肯定也是千差萬別的。 1、為了表達需要 赫爾博斯說:我既不為少數人也不為多數人寫作,而是每當我感到有些東西需要表達時,我便提筆寫作。 2、因為勇敢 米蘭·昆德拉:寫作就是寫那些無人敢寫之事,講那些無人敢言之語,這就意味著要反一般人之常態。 3、相信自己的才華 王小波:我相信自己有文學才能,我應該做這件事。 4、寫作是事業 巴金: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奮斗 5、為了故鄉 黃春明:多年來,對生養我的臺灣,寫作是我借以表達對這一小塊土地感情的唯一方式。 ![]() 二、寫作動機會發展變化 通過研究許多作家的創作經歷,我發現:除了少數像魯迅這樣偉大的作家,一開始就確定了以“拯救國民性”為核心高尚動機。大多數寫作者在漫長的寫作生涯中,其寫作動機都是變化發展的。 一個作家從他最初寫作,一直到他寫作的終止這個過程中,他的寫作目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寫作涉獵的文體、主題也在逐漸深化和拓展。并不是從一開始就確定了,然后一直沒有變化,它是 隨著作家本身創作經驗的豐富、社會的變遷、作家個人閱歷、技藝、認知等等方面的一些變化而不斷變化的。 對于我們普通寫作者而言,在不同成長階段可能會擁有不同的寫作動機。 幼年時覺得童話故事充滿無窮想象力,很吸引人,便很希望自己也能寫出有趣好玩的童話,得到父母的表揚。于是動筆寫過一些簡單的童話故事,比如想象自己擁有一雙翅膀后,會發生一些好玩的事情。 小學畢業后,原本感情很好的同學各自去了不同中學,很難再見到面,為了繼續保持聯系,我們之間約定好通信聯系,會認認真真寫下想說的話,報告近況,表達思念。 到了高中,為了考大學,學習壓力驟增,內心的很多想法無人傾訴,便開始寫日記,記錄下自己各種奇奇怪怪的想法,也通過日記見證自己的努力,不斷鼓勵自己勇往向前。 到了大學,寫作課老師常常一身民國風打扮,清新脫俗,而她的詩詞功底很好,我很快被這位老師所吸引,在她的影響下,我喜歡上了寫現代詩,自己沒事就寫著玩,覺得寫得好的也會拿給她看。 工作以后,為了謀生,常常需要寫各種應用文或營銷性質軟文,談不上喜歡,只是換取微薄薪水的一種手段。 ![]() 三、比寫作動機更重要的是寫作目標 但是隨著年齡和閱歷增長,我也逐漸意識到,喜歡做一件事和真心愿意把這件事做好有本質區別。 現在,我開始思考人存在的意義,我究竟應該怎樣過我的一生才不留遺憾? 文學曾給予我的教養,我希望傳達給更多人,通過寫作證明我認真活過。 寫作動機不等于寫作目標。 寫作動機多是一種自發的行為,可以不對結果負責,重點在享受寫作的過程。但是擁有明確的寫作目標就會不一樣,這個目標要求你必須重視文章的質量,對產出結果負責。 如果你只把寫作當作雕蟲小技,那么你可能只是偶爾會玩弄下文字游戲,寫一些看起來漂亮的句子,但是它們本質上缺乏邏輯,缺乏創新,不能觸及精神層面更為深刻的東西,自己讀來索然無味,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 如果你愿意把寫作上升為“不朽之盛事”,嚴肅認真地對待寫作,真正靜下心來學習寫作技巧,在實踐中不斷磨煉自己的技藝,逐漸學會用文字去清晰準確地描述一件事情、表達一個觀點、創造一個故事。 那么, 寫作會幫助你觸及人類深層次的共同情感,去與更寬廣的世界建立聯系,你才可能真正洞察寫作的奧秘。 唯有真正的寫作目標會帶給你源源不斷的寫作動機,促使你一直寫下去。那么,你的寫作目標是什么? (作者:夏欲詩) ![]() — END — ( 2021/09/21/收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