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是人體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不像心臟那樣規律地跳動,但是腸道也有自己的運動方式,那就是蠕動。伴隨著腸道的蠕動,食物在胃腸道內,經過充分的消化和吸收,身體不需要的部分,則會以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所以,每天定時排便,也相當于在給身體排毒,不過有時候,也會遭遇一些尷尬,就是頻繁地放屁,想忍,可能都忍不住。對于這種頻繁的放屁現象,大家千萬別以為是正?,F象,或者干脆懷疑自己是不是胃腸功能太亢奮了。其實可能是這些疾病,正在悄悄靠近,大家千萬不要不當回事兒。 1.肝硬化 是肝臟病變的一中間階段,一般會經歷肝炎,然后再經歷肝硬化,最終還有可能會發展成為肝癌。對肝硬化,可能肝臟還具有一定的代償能力,故不會有明顯不適,不過這時候,由于肝臟已硬化了,所以周圍的血管也會遭遇更大的壓力,特別是門靜脈的壓力會增大,這會給肝臟周圍的血管帶來負面影響。不僅如此,因肝臟硬化之后,還會導致消化系統受影響,從而引發消化不良,食物不能夠被充分消化吸收,從而產生積氣、滯留,所以會有頻繁的放屁現象。 2.胃腸菌群紊亂在人體腸道內,寄生些細菌,大家不要覺得,只要是細菌,就是對身體有害的。有些細菌與人體互利共生,對人體不僅沒害處,反而還會有很多好處。故不要小瞧這些菌群,比如寄生在大腸的大腸桿菌,就對人體有幫助,可協助消化和處理有些食物殘渣。但如果這種細菌與其他的菌群,因增殖出現了問題,那么腸道可能就會遭殃了,這個時候不僅會導致消化不良,而且還有可能會導致腸道積氣,所以會出現頻繁的放屁。 3.腸易激綜合征 所謂腸易激綜合征,其實就是腸道的功能過于亢進,導致腸道的蠕動功能增加所致。正常情況下,腸道每分鐘蠕動次數會控制在十次以內,但是如每分鐘蠕動的次數超過了二十次以后,就會使腸道內出現積氣,這就好比一空管道,有的管道部分有食物,而有的沒有,沒有食物部分,就是空氣,這些氣體就會成為放屁源頭,隨著腸道蠕動增強,氣體被推動至腸道末端,最后以“屁”的形式放出。 所以,對于腸道的功能紊亂、肝硬化,以及菌群失調,這些涉及身體健康的問題,大家都不要掉以輕心,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進行防治,才能夠防患于未然,解決潛在的疾病威脅。 又:第一位患者姓陸,最近屁特多,還憋不住。就因這事,陸S'被領導批評,說他不尊重人。 醫生詢問陸S'的飲食習慣和病史,終于找到原因,那就是消化不良。陸S'近期一直加班,除了早餐和午餐能按時吃,晚餐很晚才吃,還經常吃油膩、辛辣的食物。有的食物消化完了,有的食物還堆積在腸道內,經過細菌慢慢發酵,就產生生熱之氣,最后下行至肛門,變成了屁。 對于陸S'這樣情況,醫生給出的建議是調整晚餐時間,改善飲食結構,飯后適當活動然后再睡。另外,最好吃清淡的、粗纖維的食物,乳制品、生食、油膩的食物盡量少吃。沒人時候自己揉一揉肚子,促進腸道排空氣體。 第二位患者黃S',經常放屁,早就已習慣了,不僅如此,還有腹瀉、肚子疼、肚子脹的情況,一直當成腸胃炎對待,從來沒仔細檢查。這次也是老婆受不了他頻繁放屁了,才讓他到醫院檢查。經腸鏡檢查,在黃S'腸道中發現多個息肉,其中有個息肉很大,情況不太妙,有惡化趨勢。中醫認為,當人體陰陽失調了,病氣就會積攢于腸道,引起炎癥和水腫,久而久之形成息肉。炎癥代謝物和細菌活躍在腸道內,產生的氣體自然會增多,腸道功能也會紊亂。如患者吃了寒涼、產氣食物,放屁情況會更嚴重一些。 除了以上兩種情況,還有可能是便秘了。試想一下,腸道內的糞便本來每天都會被清理,但因某些原因堆積下來,新的產生,舊的再次被細菌分解,就會加倍產生氣體,故便秘的人放屁是很臭的,有一種漚了很久的味道。 總結一下,經常放屁不是什么好事,可能是消化不良、腸息肉、便秘三種問題導致的,其中,息肉問題不可忽視,有很大概率惡化,發現后最好咨詢醫生,是否需做手術,即便目前不用做,也要經常檢查,若排出血便、黑便,可能暗示了疾病惡化了。 而消化不良和便秘也需要盡快調理,比如說多吃些溫軟容易咀嚼的食物,增加蔬果、水分攝入,不要久坐、憋屎,增加運動時間,慢慢地就會有所改善。 怎么樣才知道自己放屁多呢?一天放多少個是正常的?憋住不放的屁去哪里了? 有的屁出來時動靜特別大,生怕別人不知道,這種屁一般一天不會超過4個,有的屁來得很低調,可能睡覺時翻個身就放出去了,這種屁一天大概有10個??偟膩碚f,放屁一般不會太過引人注意,基本上放過就忘了,也不會刻意去關注,可是如果發現自己明顯放屁比較多,已經引起身邊人反感了,自己也很疑惑“今天怎么那么多屁?”這個時候就說明屁變多了。 另外,當天如果吃了很多乳制品、生食、紅薯,就要做好心理準備了,可能接下來有好幾個連環屁在等著你。屁來了,想放就放,但是如果有人在旁邊自己不好意思放,那就只能憋著了,努力了一番后發現屁確實沒有了,它到底去哪兒了呢? 其實它并沒有消失,可能在腸道內到處轉悠,等待下一次出場的機會,有可能融入血液,以其他形式排出體外,比如說呼吸。 “響屁不臭,臭屁不響”,這句話有道理嗎? 說實話,不管哪一種屁出來都很尷尬,第一種屁雖然不臭,但是動靜大,身邊人都能聽到,而后一種屁聲音不大但是“殺傷力”大,氣味一出更加掩蓋不了,還是會被別人知曉。 產出一個響屁,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時還要保持腸道通暢,氣體通過沒有阻礙,再加上出口比較小,聲音就發出來了,不過正是因為二氧化碳較多,所以聞起來不是很臭。 而臭屁是因為腸道內殘渣比較多,排出時不太順暢,運行到最后氣體量和速度都減弱了,所以不會鬧出太大動靜。 沒有人喜歡放屁,可是你知道嗎?西班牙生物醫學研究中心還發現了一件事,如果吃菜后放屁次數增多了,說明身體比較好。理由是植物中的膳食纖維會增加纖維發酵細菌,而這種細菌是“良民”,對血液和腸道都有好處。 因此,別太看不起屁,它的背后隱藏著很多學問,如果發現自己短時間內屁變多了,還是需要留心觀察一下,有沒有其他異常,別視若無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