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蟲谷》今晚大結局了,此劇著實好看,公正地說,幾乎7成還原了天下霸唱《鬼吹燈》中那個奇詭的世界。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無論是書中還是劇中那個詭異的“云南蟲谷”,其實在現實世界中是有真實原型的,事實上《鬼吹燈》中出現的大墓基本都有其對應的現實原型。 云南蟲谷 比如“精絕古城”對應的是新疆民豐縣精絕遺址,“昆侖神宮”對應的則是西藏阿里地區的古格王朝,這些都是中國考古史上震古爍今的偉大發現。 而云南蟲谷,正是講的考古學家們公認的殘酷之地:1956年橫空出世的云南晉寧古滇王大墓群,而人祭、吊人俑這些詭異物事,也在滇王墓出土之物中有著極為明顯的體現。 在長達2000多年的時光里,“古滇國”這個神秘國家一直是個謎。 原因倒也簡單,中國歷代以來的各類史籍上,有關滇國的記載幾乎是完全空白的。三星堆所揭示的“古蜀國”至少在《蜀王本紀》、《華陽國志》等古書中還有些相關記載。 但有關“古滇國”的記錄,前前后后只有司馬遷在《史記》中簡單提過一嘴,此后各古籍上有關滇國的信息,幾乎都是從司馬遷的記載中引述的,除此之外,后面就再也沒人提過“滇國”二字。 司馬遷繪像 時間一晃到了新中國成立,由于相隔時間太過久遠,此時連滇國究竟是否存在過都成了一個不解之謎。 轉機,發生在建國后的50年代初期。 1953年,根據中央文管部門指示,云南開始籌備成立“云南省文物工作隊”,以承擔云南省境內的文物考古工作。 第一批工作隊隊員到崗后,很快便有一件頗為奇特的事引起了他們的注意:當時同樣處于籌備工作中的云南省博物館,竟然在短短時間內收到了27件年代相同、風格一致,但又與中原文明極不類似的文物。 隊員們敏銳地覺察到,這很可能是同一個地方流出的物品。由此隊員們四下打聽,想要搞清楚這批文物的來歷。 當時引起工作隊注意的關鍵性文物之一——蛙形矛 當時老百姓的覺悟都很高,一見省文物隊來問詢,很快便透露了文物的來源——在晉寧縣石寨山的地里挖出來的。 于是隊員們跟著一位親自挖出銅器的當地農民來到了石寨山。 這石寨山并不高,通高僅33米,從外表看完全就是一個普通的小丘陵。老農帶著隊員們一塊兒上了山,只見其挖出的大坑還在,直徑大約五六米左右,據老農所言,當時他在這里面發現了好幾件銅器。 隊員們隨即對這座小山丘進行了考察。 考察結果顯示,此處很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遠古封土堆,只是歷經的年代久遠,外表已變得和普通山丘別無二致。 隊員們意識到他們很可能有了重大發現,由此迅速趕回單位報告了相關情況,然后經上級批準,同意對此處展開一次試掘,看看到底能不能挖出點東西來。 誰知這一發掘,考古隊才知整座山上都密密麻麻地擠滿了古墓,其規模之宏大,出土器物之豐富,舉世罕見。 石寨山古滇國墓群發掘照片 從1955年開始,至1996年結束,石寨山古墓群的發掘工作整整持續了40年之久,前后歷經5次大型發掘,清理戰國時期至漢代的古墓共計86座,至此中國考古界才徹底弄清了這個規模巨大的古墓群的真相。 發掘工作的重要轉折點,是1956年滇王大墓的出土。 這座墓編號為6號墓,墓周圍隨葬金銀銅器物數不勝數,但其中意義最為重大的卻是一枚出土的純金之印,因為此印直接證明了石寨山墓群的歸屬,也徹底解開了歷史上的“古滇國之謎”。 這枚出土的“滇王之印”,其實大有來頭,它絕非一般文物,而是真正在中國史書上出現過的、有名有姓的傳奇之物。 要知道能在史籍中留下名字的寶物都不是普通寶貝,似傳國玉璽、蘭亭集序、清明上河圖這些上過史書的無一不是重寶,“滇王之印”雖比不得上述珍品,但它也在史書上留下了一筆。 滇王之印 前文曾講過歷代史籍中,只有司馬遷在《史記》中曾簡單提過一嘴古滇國,實際上司馬遷記載的內容,主要就是和這枚純金的“滇王之印”有關。
這段話大意是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四川兵馬進入云南,滇國投降,漢武帝御賜“滇王之印”,由此云南之地納入漢王朝的統一治理。 所以這枚“滇王之印”的發現實屬意義重大,而且也證明了歷史上云南地區確實曾存在過一個古滇國。 毫無疑問,《鬼吹燈》之“云南蟲谷”一部,便是取材于這段史實,而其中所描寫的活人祭祀、吊人俑等詭異物事,其設定基礎也是來自石寨山滇王古墓群的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 下面兩圖為石寨山滇王墓群出土的青銅矛器型圖。注意我用紅框框出的那2柄。 圖源:《云南青銅矛》,考古學報,1995 圖源:《云南青銅矛》,考古學報,1995 通過圖上不難發現,這2柄青銅矛造型極為奇特,其矛身兩側分別吊著兩個小人,與其說是武器,不如說是某種裝飾品更合適。 那么它們的真正實物是怎樣的呢? 看下圖。 下面這張,是吊著的小人局部放大后的高清圖,寫實程度相當高,可以說完全還原了古滇王時期吊人俑的具體形態。 青銅矛吊人俑特寫 云南蟲谷劇照 所以“云南蟲谷”中出現的“人俑”,正是鬼吹燈作者對古滇國吊人俑的藝術再加工,雖然他在書中加入了“蠱蟲注入人體”這一玄幻因子,但其基本創作基礎還是來源于古滇國時期吊人俑這種落后的、殘酷的習俗。 除吊人俑外,“云南蟲谷”中無處不在的“人祭”情節也充分借鑒了古滇國時期的祭祀風俗。 事實上在“云南蟲谷”的內容里,處處充滿了獻王使用活人祭祀的痕跡,例如大祭司、痋人、死漂等環節都與人祭相關,而現實考古中出土的證據證明,人祭也確實是古滇國時期最重要的習俗,也是滇國最典型的標志之一。 以下是石寨山古滇國墓群出土的最著名青銅器之一,真正的國寶,名列《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古滇國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 此物標準全名喚作“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別看它構型很復雜,密密麻麻到處都是青銅小人,但實際上它的作用很簡單,就是個存錢罐,是滇王和貴族們用來存放海貝和珍寶的寶箱。 貯貝器上的青銅小人共計有52人,描繪的是古滇國時期用人祭祀時的場面。 貯貝器祭祀場面近距離特寫 上圖為整個祭祀場面的核心特寫,右側是一赤裸男子被綁在牌子上,此為被祭祀之人,除他之外,地面上還有2人也被綁著,等待祭祀。 左側則立著一個銅柱,柱子上盤著兩條巨蟒,圖上可以很清晰地辨認出來。 然后一群婦女坐成4排,圍觀被祭場面,除她們之外,還有執行祭祀的大祭司、刀斧手等人。 從這個場面的細致程度來看,古滇國的祭祀文化極其發達,其使用人祭幾乎已達到一種標準化的流程,人祭,正是古滇國文化的典型特征。 古滇國為何會存在有這么殘酷的習俗呢? 答案:2000多年前的古滇國仍處于奴隸制社會,文明發展階段即是如此,想要進步也進步不起來。 所以看到這里,各位也就知道天下霸唱為何在“云南蟲谷”一章中設置那么多詭異恐怖的人祭情節了,因為歷史上古滇國的習俗便是如此,出土文物早已證明了一切。 云南蟲谷 到了今時今日,考古學家對古滇國的認識和研究已經頗為深入。 根據云南境內各處出土的證據來看,滇國出現的時間約在戰國時期,一直至漢武帝時代由漢朝統一,武帝之后,再無滇國,其存世時間約170年左右。 在此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真實歷史中并沒有出現過“云南獻王”,此人當是《鬼吹燈》小說中虛構出來的,其人物原型很可能就是滇王,畢竟滇王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 正如本文開頭所言,《鬼吹燈》一書中出現的古墓以及重要人物幾乎都有其歷史原型存在,其中不少情節和設置并非是憑空想象,而是有著一定的現實基礎,然后作者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藝術加工,從而展現出一個神秘瑰麗的奇幻鬼吹燈世界。 鎏金四人舞俑銅扣飾,此物是比較寫實的,可以從中看出古滇國時期人們的一些裝束 但話又說回來,《鬼吹燈》畢竟只是一本小說,大部分內容是虛構的,它本身與信史有很大的區別,這一點還是要區分清楚的。 事實上有時候正史的精彩程度并不亞于小說,畢竟真實,才是最動人心魄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