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內容首發于“悟空問答”) 1259年,對蒙古帝國來說,是命運轉折的一年,也是決定蒙古軍隊能不能攻破非洲門戶的一年。這一年,蒙古大汗蒙哥在與南宋軍民的戰斗中,在釣魚城下戰死。蒙哥的意外死亡扭轉了整個局勢,“上帝折鞭處”不僅影響了蒙古在東亞的戰局,也直接影響了西征的計劃。 這一年,蒙古帝國的旭烈兀西征到了關鍵時刻。在征服阿巴斯王朝和阿尤布王朝后,旭烈兀準備征服埃及。但蒙哥大漢之死的消息傳來后,為了幫助忽必烈爭奪大漢之位,他率大部軍隊返回中國,只留下了愛將怯的不花繼續完成西征的使命。沒料到的是,一路摧枯拉朽的蒙古鐵騎遭遇了同樣處在上升勢頭上的馬穆魯克人的頑強抵抗。 在阿音札魯特之戰中,怯的不花因戰略失誤兵敗被俘,他拒絕投降,被馬穆魯克人殺死,其親族悉數被殺死或俘虜。蒙古西征的步伐至此結束。 等旭烈兀解決了東方局勢后,再次返回今天的中東一帶,卻再也無力攻占埃及了——事實上,這也成了蒙古帝國史的轉折點,蒙哥死后,蒙古帝國再也沒有一個可以號令天下的大漢,忽必烈掌控了東方的局勢,旭烈兀和他的子孫成為伊爾汗國的國王。天下戰局和各自版圖穩定后,蒙古帝國攻打非洲,也就成了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當然,我們可以開一個腦洞:如果蒙哥沒有死在釣魚城,旭烈兀大軍長驅直入;或者即使旭烈兀不離開西亞,怯的不花運氣好一些,馬穆魯克未必不能被征服——蒙古人占領埃及后,北非再也沒有像樣的國家能抗衡其軍事力量了,蒙古占領地中海南岸應該不是難題。 顯然,這會對地中海北岸的西歐各國帶來更大的麻煩,歐洲文明危在旦夕......如果真是這樣,世界史走向會大變。當然,歷史不可假設,就像怯的不花沒有打下埃及,不論是實力不濟還是運氣欠佳,歷史總是以這樣的偶然讓人駐足深思。 附上:蒙古帝國滅諸國資料整理 13世紀的歐亞大陸大半土地都處在血雨腥風的戰爭與屠殺中,蒙古人的鐵騎席卷數十個國家。有關蒙古西征、南征、東征的歷史記載很多,蒙古(大蒙古國)到底滅了哪些國家?根據相關資料,我做了一個詳細的考證和整理(按照時間順序排列): 滅西夏(1205——1227) 蒙古滅西夏戰爭分為三個階段:蒙古首次侵西夏、西夏短暫臣服蒙古和蒙古再度入侵西夏。最后以西夏滅亡告終。 成吉思汗為了消滅和蒙古有著三代不共戴天之仇的——金朝,必須孤立金朝。而孤立金朝的方法就是消滅掉夏金聯盟,因此成吉思汗決定先消滅西夏。 1226年8月,蒙古大軍實行“黃河九渡”,成功占領應理、夏州等地,并決定圍攻靈州。西夏將領嵬名令公帶領援軍協助抗敵,但最后仍然失敗無法抵抗蒙古的入侵,更加戰敗身亡。而后,蒙古大軍十分順利地攻占積石州、西寧等地。1227年,西夏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滅亡,而歷時22年的蒙古滅西夏之戰亦宣告結束。拖雷最后遵從成吉思汗的遺愿殺掉末帝,蒙古大軍隨即于西夏都城中興府屠城,大部分西夏建筑皆被破壞、毀滅。 滅金國(1211——1234) 蒙古軍歷經二十三年成吉思汗、木華黎及其子、拖雷、三子窩闊臺汗(1211年八月—1216年,1217年—1224—1227年,1227—1234年3月9日),分三階段,最后通過聯合南宋的孟珙才徹底消滅金朝。 滅西遼(1218) 1218年起,成吉思汗為控制通往中亞及西亞商貿路線:絲路,在擊敗西夏、征服回鶻部后掌握絲路東段,繼而攻擊曾經護衛回鶻的西遼國,掌握絲路中段貿易財富;此戰由大將哲別僅領蒙軍鐵騎兩萬多即達成戰勝任務。 滅花剌子模(1219——1220)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沙朝戰爭爆發在1219年底至1220年,它標示著蒙古與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貿易失敗的結果,也是“蒙古西征”的開始。當時雄踞中亞的花剌子模沙朝的國境面積相當于印度次大陸的大小。 滅基馬克汗國(1220) 基馬克汗國是欽察人與基馬克人在額爾齊斯河中游的汗國。1220年在蒙古西征中被全滅。 滅保加爾汗國(1223——1236) 保加爾汗國又名伏爾加卡馬河保加利亞,從7世紀維持至13世紀。范圍是現在的楚瓦什共和國與韃靼斯坦,現在俄羅斯的楚瓦什人與韃靼人是他們的后裔。尤其是喀山韃靼人,被稱為新保加爾人。 1223年9月,在薩馬拉附近,成吉思汗的大將哲別和速不臺攻擊和殺掠保加爾汗國,在河濱被汗國打敗,史稱薩馬拉河之戰。后來蒙古人回去,在1236年征服汗國,成為蒙古金帳汗國一部分(巴什基爾兀魯思)。1430年起成為喀山汗國一部分。歷史記錄蒙古入侵殺掠大量保加爾人,大多數人向北逃亡,成為今天楚瓦什人與韃靼人。 滅庫曼汗國(1237) 庫曼汗國,是存在于10至13世紀時的一個聯邦,地域為庫曼人居住的區域,位于中歐和東歐。1237年蒙古帝國軍隊進攻欽察,里海以北地區被蒙古人占領,拔都率軍入侵俄羅斯梁贊、莫斯科等十四城。不久拔都率本部以薩萊為都城,在伏爾加河畔建立金帳汗國。 滅基輔羅斯(1237——1240) 1223年9月蒙古帝國軍隊在成吉思汗手下兩員大將哲別和速不臺從南高加索北向進入今南俄的一支25000人的蒙古軍隊的帶領下偵查基輔羅斯,當時羅斯各大公與長期的仇敵欽察人組成聯盟,在卡爾卡河岸與蒙古帝國偵查軍隊交鋒。 由于羅斯各公國大公對蒙古帝國不了解,再加上內部不合,被包圍后殲滅,5位大公陣亡,后在哲別和速不臺統帥軍隊向西攻入克里米亞半島和殺掠,并繼續向西推進到德涅斯特河之后折返,東北向進軍并圍攻過基輔,后繼續東北向進軍推進到伏爾加保加利亞殺掠(1223年9月)之后,渡過烏拉爾河向東撤退。 隨后蒙古帝國軍于1236年打敗欽察人之后,于1237年擊破弗拉基米爾大公國首府弗拉基米爾,經過各公國境內屠殺和折回補給,又在1239年重新侵略羅斯過境,在1240年12月6日攻占基輔,代表著蒙古240年統治的開始。 滅阿蘭王國(1239) 阿蘭王國是位于北高加索的阿蘭人國家。阿蘭是古代的奄蔡,他們被匈人打敗后分為二支,一支去了歐洲,另一支留在高加索。他們先后成為可薩人與阿拉伯人臣民,他們后來建立西至黑海的阿蘭王國,他們外交上重視與拜占廷、基輔羅斯結盟對抗欽察人。他們大概在十世紀時接受基督教。 滅大理國(1244——1265) 蒙古帝國共對大理國發動了三次戰爭。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令其弟忽必烈、大將兀良哈臺共同征位于云南的大理國,蒙哥封摩些蠻主為瑪哈羅嵯,翌年平,并委段興智續任總管。忽必烈即位為元世祖后,1265年派軍隊撲滅舍利畏起義,蒙古與大理的戰爭最終結束。大理最終成為元朝的屬地,后改為元云南行省的控制;原大理東部成為元梁王國。 大理國雖然滅亡,但直到1257年年成立云南等處行中書省為止,段氏仍然是大理故地的統治者,到段俊時段氏更壟斷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一職。 滅阿薩辛派(1256) “阿薩辛派”在中國古籍中被稱為木剌夷,木羅夷或木乃奚。其人曾因企圖組織刺客刺殺蒙古帝國的大汗蒙哥,而和蒙古人結下深仇大恨。1256年旭烈兀渡過阿姆河后,波斯與高加索的小國君們紛紛投誠,該派的最后一任教主魯克賴丁庫沙(Rukn ad-Din Kurshah)也向旭烈兀請求作其屬臣,遭到拒絕,之后魯克賴丁庫沙在麥門底斯堡(Meimundiz)固守,最終于1256年11月19日投誠。旭烈兀送魯克賴丁庫沙到蒙哥大汗處,但在途中被謀殺。同年12月20日阿剌模忒堡的守軍們投降,政權滅亡。 滅南宋(1235——1279) 蒙宋戰爭分為三段:第一次1235年-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1259年,到第三次1268年-1279年,共22年(不計停戰期),與蒙滅西夏之戰和蒙金戰爭不同之處就是蒙元對南部戰爭曾因中間內亂與南部時戰時和,而蒙元騎兵也并沒有像對西夏一樣在南部長江淮河邊疆一帶進行不斷地洗劫或襲掠。不過傳統上,仍認為蒙宋戰爭是蒙古帝國對一個國家最持久的侵略戰爭。最后陸秀夫背負末帝趙昺蹈海殉國,南宋滅亡。 除上述國家外,以下國家、政權雖未徹底滅國,但成為蒙古人的附庸國: 安條克公國、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占婆、的黎波里伯國、陳朝(越南)、大理國、喬治亞王國、高麗王朝、諾夫哥羅德共和國、高昌回鶻國、魯姆蘇丹國、保加利亞第二帝國、素可泰王國、特拉比松帝國。 另外,東歐的波蘭王國、波希米亞王國、 匈牙利王國、立陶宛大公國在和蒙古人的戰爭中遭到重創。 在近百年的與蒙古人的戰爭史上,只有日本和埃及的馬木留克王朝未被征服。 附上:蒙古征戰史年表 1299年-1303年,第三次入侵敘利亞,蒙古軍于1303年4月在大馬士革近郊遭馬木留克的蘇丹拜巴爾二世擊退,從此未再進犯黎凡特地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