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最大歐洲第二的連鎖實體商場Galeria Karstadt Kaufhof 公司,去年申請了自我管理下的破產程序,以進行重組。這個消息一經公布,瞬間登上了當時的德國頭條。Galeria Karstadt Kaufhof公司是由Galeria Kaufhof(1933年)和 Karstadt(1881年)兩個德國最富品牌效應的傳統百貨商場合并而來。公司旗下擁有131家綜合商場,遍布全德國各個大中城市。由于傳統百貨業態的沒落,管理層本來計劃年中關閉德國的 50 多家商場,但由于疫情的二次大流行,更多的商場在年底也被迫選擇了關店。據報道,僅從第一次封鎖到 2020 年 9 月底,該公司的銷售損失就高達約 10 億歐元。后來Galeria Karstadt Kaufhof 接受了疫情基金會4.6億歐元的次級貸款,其具體的重組改造計劃也浮出水面。據該公司稱,他們的經營目標是成為一個使人幸福的地方,一個市中心的社交中心來吸引人們,而不僅僅是購物。筆者從多家媒體和其官網了解到,該公司未來將提供比傳統商場更多的產品與服務。比如設置自行車停車場并匹配修車和零部件銷售,以及增加電動車充電等服務。其發展方向被劃分為三大類型:都市中心、區域中心和社區中心。但從多重信息分析,看起來野心勃勃的雄心,卻可能無法翻越一座大山。就是已經習慣了在線購買的客戶,為什么去 Galeria(10月他們將只使用這個名稱) 購物這個最大的問題。 其實Galeria Karstadt Kaufhof 公司這種傳統百貨業態的危機只是冰山一角。經過新冠大流行的洗滌,被譽為德國城市商業靈魂的步行街,許多商店可能很快就會面臨凋敝的命運。德國零售協會警告說,疫情危機可能意味著大約 50,000 家步行街商店的消失。在疫情之前,市中心休閑購物是德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疫情前的相關調查顯示,36%的受訪者每周至少去市中心或商場購物一次,45% 的受訪者每月至少去一次。他(她)們喜歡在市中心購物而非網購的原因主要有:試用、試穿和觸摸體驗、買了馬上可以使用、不用支付物流費用、獲得意外收獲和找尋思維的靈感等。而價格因素和聽取購買建議以及享受商家服務往往被許多購買者忽略。這些特性充分體現了德國消費者獨立、務實和封閉的消費調性。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一切。一位德國市場專家慨嘆道:網購一旦開始,人們就沒有回頭的可能了,誰會拒絕在沙發上就可以買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好東西呢?當看到這句話時,筆者狠狠腦補了一下國內電商攻城掠地的情景,一個寒顫后霎時感受到了涼涼的秋意。 對于這種改變,德國許多市場人士認為:未來幾年內,德國乃至歐洲許多城市的內城經濟會發生巨大變化,一直被時尚占據和主導的商業模式可能會被減弱。他們所指的內城就是市中心商業街和老城區教堂廣場步行街等區域。筆者上月去了一趟羅斯托克,在圣彼得大教堂步行街轉了一圈,也算做了一次實地考察。可能是由于剛剛解禁的原因,人流很密集,但除了賣冰淇淋、甜點和薯條香腸等食品的店鋪有人排隊外,其它商鋪的生意慘淡。和一個賣紀念品的店主阿里克斯聊后才知道,雖然羅斯托克的疫情一直不太厲害,商家因疫情關門的時間也比其它城市少很多,但由于德國人重視健康與經濟的均衡態度,造成客流始終保持在較低的水平。阿里克斯的生意目前處在維持的狀態,他對未來表示悲觀。他說因為像羅斯托克這樣的海濱城市,賺錢的時間也就這幾個月。在支付完房租等成本后,阿里克斯可能將創下兩年連續虧損的記錄。聊到此,趕緊選了幾樣小紀念品結賬、致謝并告辭。筆者大概查了一下類似阿里克斯這樣店鋪的租金價格,以德國零售協會的統計,對于黃金地段的商鋪,房主每平方米會收取最低 300 歐元的租房費用。像阿里克斯的紀念品店以及一些小手工藝品店,如果沒有充足客源的話,倒閉將是無法回避的選擇。而對于已經在這里經營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德國人來說,真的是一旦離開,永遠都不會回來了。 德國零售協會負責人在2020年表示:疫情使實體商業的平均銷售額比正常水平低 30% 左右,而在疫情爆發前,零售業就已經有30%左右的份額被網購所取代。以他這個說法,也就是疫情后,德國某些地區的實體零售的下降幅度為60%,除食品和日用雜品外,去年預計的零售損失高達400億歐元左右。據今年7月德國零售協會新聞發布會發布的信息:德國零售業的情況繼續受到過去幾個月封閉的影響,超過一半的市中心規模零售商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將低于去年的水平。總體而言,零售協會預估所有零售商今年的銷售額增長 1.5%,而且還要排除再一次的疫情封鎖且感染人數較低的可能。要命的是,在這1.5%的增長中,主要動力來自于在線銷售。他們預計2021 年在線銷售額較2020年將增長近 20%。面對慘淡的商業實體銷售數據和嚴峻的形式,德國經濟部長邀請20位專家出主意想辦法,力圖阻止2021 年實體商店的快速消亡,并實現在 2022 年的大扭轉。這位部長鼓勵更多的人要敢于再次在內城創業,還搬出了這不僅關乎經濟問題,還關乎文化認同這個大帽子。那這些專家到底出了什么主意呢?筆者由于未接到邀請,所以無從得知。但拜互聯網和大腦所賜,德國對于實體商場和店鋪的方向與實施手段基本也了解得七七八八了。這部分內容咱們在下半部分細聊。 作者:健剛 編輯:嘉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