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否卦,上卦為乾下卦為坤,乾為陽為升,坤為陰下沉所以這樣的話兩個就沒有交感了,易經是講求陰陽交而萬物生,沒有交感就沒有萬物,所以就是否卦。 《序卦》:“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就是萬事萬物沒有一個是能夠從頭好到尾,這個也是揭示的物極必反,月圓必缺的道理,所以泰卦之后就是否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否卦與泰卦這兩個卦一定要連在一起去解讀,這樣對比來理解才會方便,這兩個卦就如同是陽極生陰,陰極生陽,月圓必缺,月缺必圓,它是一個完整的輪回,所以把它放在一起來理解這樣才會面,泰卦就如同是上集,否卦就如同是下集。 這個匪,也通“非”,所謂的非人,就是非人為的原因造成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天道如此,就是天造成的。 一般來說文王還有他的兒子作了卦爻辭,那文王是生活在商朝末期,這個時候可以說是民不聊生,那面對這種現象發出“否之匪人”的感嘆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同樣的孔子是春秋時期,這個時候社會也是非常動亂的,所以孔子當時也有一種感嘆,“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 到了孟子的時候,是戰國時期,他也有一句感嘆“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其實幾句與文王的“否之匪人”都是一個意思,都表達的是一種天意如此,天道如此,也就是天意不可違。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命運受到基本的三道的影響,第一個就是天道,一次地震死那么多人,他們的八字都顯示那一天死嗎?這個是不可能的,這個是天道的影響。 第二個是地道,地道最基本的就是風水,確切說不僅僅是風水,還包括了其它我很多外在的物質因素。 第三個就是人道,人道最基本的就是八字,也不僅僅是八字,還有你的陰德等等,人道就是最小的一個因素,通過八字就能算出很多信息,但是前提是天道不能干擾,就像上面說的天道一干擾,來一場大的災禍,什么都沒有了。那么天道可不可能算呢?也可以,也能算比如一個國家的國運,能興盛多少年,這個都可以看出來,現在我們就處在上升期,預計能有200年以上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面對當時的那種情景,文王說“否之匪人”,天意如此。 這里面解釋上一節課的一個概念,易經里面是陽為富,陰為不富,陽為實,陰為虛。所以你看,泰卦是上卦為陰,下卦為陰,也就是外卦為陰,內卦為陽,之前我們經常說一句話要“藏富于民”,那泰卦就是屬于這種情況,但是否卦正好反過來,它是內卦為陰,外卦為陽,表面看起來很富有,實際內部人民民不聊生,哀鴻遍野。 同樣的這個用人來比喻也是一樣的,我們說做人最好是外圓內方,也就是外柔內剛,也就是外陰內陽,表面很和氣,但是實際內心有自己的底線,有做人最基本的準則,但是反過來,表面很嚴肅,實際上內心毫無原則底線,也就是我們說的外強中干,再嚴重一點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那泰卦與否卦一個外柔內剛,一個外剛內柔,正好很好的反應了這兩個現象。 另外再說一下,易經的原文包括很多古文都是沒有標點的,所以你會看到很多的易經書籍卦辭、爻辭斷句是不一致的,這個就是由于張三有張三的理解,李四有李四的理解,雖然大部分斷句一致,但是也有一些是不一致的,“不利君子貞”這一句就特別有意思,目前世面上一種斷法是“不利君子貞”這個是完整的一句,什么意思呢?通俗來說就是利于君子再固守正道,不要再用君子那一套來處事,那怎么來處事呢?按當時的社會來,社會怎么樣你就怎么樣,有點同流合污的意思或者說要隱藏自己。 第二種是“不利,君子貞”,第三種是“不利君子。貞”這兩種雖然斷句不一樣但是大意是一致的,就是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都要求你“固守正道”。 我個人更傾向于第三種,因為易經里面太多的斷語都是這種斷法,這個貞不是說就是好的意思,而是告訴你怎么去做,要“固守貞正”,君子有要“扶大廈之將傾,救國民于危亡”,不能總是做墻頭草,雖然不利君子,但是仍然要發出自己的光明,你不能因為外部的環境就破罐子破摔,但是要講求策略。 “大往小來”,這個與泰卦的小往大來正好相反,從卦上來說就是陽往陰來,從現實中來說就是出去的多,回來的少,所以如果占卜占到這一爻,你問的是你的買賣能不能做到的話,那你要倒霉了。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這個講泰卦的時候我們基本上都已經解釋過了,“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陰陽沒有交合,就如同是一個國家,雖然名字是叫國家,但是等于沒有,老百姓民不聊生,有政府與沒有政府一樣,就如同是清朝末年,政府不能保護國家反而簽訂太多不平等條約,國內老百姓反而知道起來造反。 再比如周朝末年,周天子名存實亡,國家動蕩劇烈,戰爭頻繁,國之不國,名存實亡,這個就是叫“天下無邦”。 “內小人而外君子”,就是外強中干,外面一看這個人正人君子,實際上是一個兩面人,面子上一套,背后一套,內小人而外君子。 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這個指的就是卦辭里面的“大往小來”,君子走了,只留下奸臣當道。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坤為陰,為收斂,所以說是“儉德”,三陽在外,有出逃之象,所以說是“辟難”。 “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這里并不是指有才能的人,為能夠獲取榮耀與名祿,而是指如果君子憑自己的德行獲取了名祿,就會遭到小人的忌恨,就會給自己招來不必要的災禍,所以說要“辟難”,其實就是類似于積陰德,不要彰顯出來,但是這里并不是說要你同流合污,把做人底線原則丟到一旁不管了,而是在這個時候不要貪慕名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