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苑》,又名《新苑》,古代雜史小說集。劉向編。成書于鴻泰四年(前17)。原20卷。按各類記述春秋戰國至漢代的遺聞軼事,每類之前列總說:事后加按語。 其中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不少篇章中有關于治國安民、家國興亡的哲理格言。主要體現了儒家的哲學思想、政治理想以及倫理觀念。 1. 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說苑·雜言》 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進入充滿蘭花香氣的屋子,時間一長,自己本身因為熏陶也會充滿香氣,于是就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和素質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進了賣鮑魚的市場,時間一長,連自己都變臭了,也就不覺得鮑魚是臭的了。 2. 君子之言寡而實,小人之言多而虛 ——《說苑·談叢》 君子的話少而真實,小人的話多而虛假。 3. 得其所利,必慮其所害;樂其所成,必顧其所敗。 ——《說苑·敬慎》 當你得到好處時,一定要考慮到可能帶來的弊害;當你為事業的成功而高興時,一定要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失敗。 4. 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 ——《說苑·談叢》 謀劃好了再去行動,就能繁榮昌盛;行動之后再去謀劃,就會滅亡。 5. 屋漏者民去之,水淺者魚逃之,樹高者鳥宿之,德厚者士趨之 ——《說苑·談叢》 房屋漏了,百姓就會離去;水太淺,魚就會逃離;樹木高大,鳥兒就會棲息在上面;為政者仁德深厚,士子就會歸附他。 6. 干將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說苑·雜言》 寶劍干將的鋒利,名聞天下,木匠用他來砍樹木,卻趕不上斧頭。 7. 草木秋死,松柏獨在 ——《說苑·談叢》 一般的草木到秋天都死了、凋零了,只有松柏,即使在秋天冬天,仍然郁郁蔥蔥,生機盎然。 8. 鮑魚蘭芷不同篋而藏 ——《說苑·指武》 鮑魚和蘭芷不能同時存在一個小箱子里。比喻君子與小人不能相處。 9. 力勝貧,謹勝禍,慎勝害,戒勝災。 ——《說苑·談叢》 勤奮可以戰勝貧窮,謹慎可以避免禍患,小心可以防止侵害,警惕可以免遭災難。 10. 成大功者不小苛 ——《說苑·政理》 成就偉大功績的人不會顧忌小的麻煩。 11. 麋鹿成群,虎豹避之;飛鳥成列,鷹鷲不擊 ——《說苑·雜言》 性情溫馴的麋鹿,要是它們成群結隊,即使兇惡的虎、豹都要躲避它們;空中的飛鳥如果列隊成行,就是兇猛的鷹、鷲也不敢襲擊它們。 12. 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說苑·雜言》 用鞭子抽打來教育孩子,孩子就會不聽從父親的教訓。 13. 為地戰者不能成王,為祿仕者不能成政 ——《說苑·君道》 僅僅是為了爭奪地盤、擴充勢力而征戰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代君王的,僅僅是為奉祿、個人利益而做官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政績的。 14. 夫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愛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說苑·雜言》 仁人君子注重自己的言論是否得當,孔雀關心自己的翎羽是否美麗,老虎、豹子等猛獸在意自己的爪子是否銳利,這都是他們各自修煉、提高自身的方法啊。 15. 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 ——《說苑·反質》 飲食必須常常吃飽,然后才能進一步去要求精美;衣服必須常常穿暖,然后才能進一步去要求華麗。 16. 水激則悍,矢激則遠 ——《說苑·談叢》 水流迅疾,就變得洶涌澎湃,勢不可當;箭受力強,初速迅猛,就會飛得遠。 17. 金剛則折,革剛則裂 ——《說苑·敬慎》 金屬過于剛硬容易折斷,皮革過于剛硬容易破裂。 18. 樹曲木者惡得直景 ——《說苑·君道》 種棵彎彎曲曲的樹,怎么指望有筆直的樹影呢? 19. 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道之國,富倉府 ——《說苑·政理》 稱王天下的國家使人民富有,稱霸的國家使謀士富有,勉強存在的國家使大臣們富有,無道的國家只有倉庫里富有。 20. 一節見則百節知矣。 ——《說苑·尊賢》 事情的一端就可以知道事情的全貌了。 21. 水濁則魚困,令苛則民亂 ——《說苑·政理》 水混濁則魚難以活動,政令苛刻就會讓人民叛亂。 22. 士不以利移,不為患改 ——《說苑·談叢》 士大夫的志向是不因為受到利益的誘惑而遷移。 23. 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 居必常安,然后求樂。 ——《說苑·反質》 飲食必須常常吃飽,然后才能進一步去要求精美;衣服必須常常穿暖,然后才能進一步去要求華麗;起居必須常常安寧,然后才能進一步去要求歡樂。 24. 小快害義,小慧害道,小辨害治,茍心傷德 ——《說苑·談叢》 小小的稱心得意會損害大義,小聰明會短害大道理,小小的花言巧語會損害對事情的治理,不正當的行為會傷害大德。 25. 高議而不可及,不若卑論之有功也。 ——《說苑·談叢》 唱高調而做不到,還不如說些淺近的話而能付諸行動有用。 26. 非其地而樹之,不生也 ——《說苑·雜言》 在沒有生長條件的地方種植的植物,不能生長存活。 27. 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 ——《說苑·政理》 面臨著做官,沒有什么比公平端正更得民心;面臨著錢財,沒有什么比廉潔不貪更為可貴。 28. 隨侯之珠,國寶也,然用之彈,曾不如泥丸 ——《說苑·雜言》 隋使珠是國寶,然而拿它擊彈射,竟然不如泥丸。 29. 治國之道,愛民而已。 ——《說苑·政理》 治理國家的根本,就是愛護百姓。 30. 和氏之璧乎?價重千金,然以之間紡,曾不如瓦磚 ——《說苑·雜言》 和氏璧價值千金,然而拿它做紡錘用,還不如瓦磚好使。 31. 以財為草,以身為寶。 ——《說苑·談叢》 指人不要把財物看得太重,應該重視自己身體的修行。 32.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說苑·政理》 聽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實可靠,看到的不如自己去實踐可靠,比喻實際的重要性。 33. 先憂事者后樂,先傲事者后憂。 ——《說苑·談叢》 做事能考慮周到的人,必能樂見成效;而在事前驕傲自滿的人,事敗后必會懊悔。 34.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說苑·建本》 只要肯努力去做,就能獲得成功;只要肯堅持下去,就能到達目的地。 35. 問訊者知之本,念慮者知之道也。 ——《說苑·談叢》 詢問是增長知識的根本,思考是提高智慧的方法。 36. 太山不辭壤石,江海不逆小流,所以成大也 ——《說苑·尊賢》 泰山不拒絕任何土壤、石塊,大江大海不拒絕流來的細小支流,才能形成巍峨的山峰和寬大的江海。 37. 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說苑·正諫》 指任何事、任何話不想被別人知道,最好就不要做、不要說。 38. 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說苑·建本》 形容人到老年,好學不倦。 39. 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說苑·雜言》 和惡人在一起,如同進入賣鮑魚的店,時間一久自然就腥臭。 40. 德無細,怨無小 ——《說苑·復恩》 恩德不管多微小都是恩德,仇恨不管再細小都是仇恨。 41. 辭不可不修而說不可不善。 ——《說苑·善說》 言辭不可以不修飾,言語不可以不動人,說明言辭技巧的重要性。 42. 求道者不以目而以心,取道者不以手而以耳。 ——《說苑·君道》 向別人學習方法,不是靠眼睛看,而是要用心去體會;向別人借鑒經驗,不是靠手,而要用耳朵聽。 43. 丹之所藏者赤,烏之所藏者黑。君子慎所藏。 ——《說苑·雜言》 藏丹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紅,藏漆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黑,所以說真正的君子必須謹慎地選擇自己處身的環境。 44. 江河長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說苑·敬慎》 江河能夠匯集百條山谷里的流水,是因為謙卑,天道不分親疏,總是樂于幫助人們。 45. 騏驥雖疾,不遇 伯樂,不致千里 ——《說苑·建本》 千里馬雖然跑得快,但是遇不到識馬的伯樂,也不能得到應有的待遇。 ![]() 46. 佐不務多,而務得賢俊。 ——《說苑·尊賢》 輔佐國政的人不在于人數多少,而應追求能夠得到賢能卓越之才。 47. 營于利者多患,輕諾者寡信。 ——《說苑·談叢》 鉆營錢財的人必然多災禍,輕率許諾的人很少守信用。 48. 防事之未萌,避難于無形 ——《說苑·權謀》 防止事件的發生要在未萌芽時,避開災難的發生要在還沒有出現形跡時。 49. 天將與之,必先苦之 ——《說苑·談叢》 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定先讓他受苦。 50. 智莫大于闕疑,行莫大于無悔也。 ——《說苑·談叢》 沒有比遇到疑難不亂作主觀臆測更大的智慧,沒有比事后不再后悔的更大的行為。 ![]() 51. 眾人之智,可以測天 ——《說苑·權謀》 聚集眾人的智慧,可以探測神秘的上天,指群眾有無窮的智慧。 52. 不因喜以賞,不因怒以誅 ——《說苑·政理》 不因為一時高興就隨意獎賞,不因為一時憤怒就隨意懲罰。 53. 明鏡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 ——《說苑·尊賢》 對著明鏡可以看清自己的形貌,了解、研究古代的歷史可以使人認識現實。 54. 有時而后重,有勢而后行 ——《說苑·雜言》 有了一定的時機才會被看重,有了一定的形勢條件才能實現。 55. 魚乘于水,鳥乘于風,草木乘于時。 ——《說苑·建本》 魚是憑借著水的力量才能游動,鳥是憑借風的力量才能飛翔,花草樹木是憑借著季節的變化而生長。 ![]() 56. 時不至,不可強生也;事不究,不可強求也。 ——《說苑·談叢》 時機不成熟,就不能勉強的去找機會;事情沒有弄清楚,就不可以勉強去做。 57. 弗備難, 難必至。 ——《說苑·貴德》 沒有做好迎接困難的準備,那么困難一定會到來。 58. 水倍源則川竭,人倍信則名不達 ——《說苑·談叢》 如果河水沒有源頭,山川就會枯竭;如果人不講信義,那么名聲就不會通達。 59. 福生于隱約,而禍生于得意 ——《說苑·敬慎》 福氣總是在人苦難的時候降臨,而災禍常常在人得意的時候到來。 60. 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 ——《說苑·政理》 封賞有功勞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并且要賞就要實行、要罰就要得當。 ![]() 61. 生而善教也。 ——《說苑·雜言》 這是家庭善于教育的結果。 62. 好稱人惡,人亦道其惡;好憎人者,亦為人所憎。 ——《說苑·談叢》 喜歡說別人壞話的,別人也會說他的壞話;憎恨別人的,也會被別人所憎恨。說明一個人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他。 63. 無以所好害身,無以嗜欲妨生 ——《說苑·談叢》 不要因為喜好而傷害身體,不要因為欲望而損害生命。 64. 大事不得,小事不為者必貧 ——《說苑·奉使》 大事得不到做,小事又不愿意做的人,一定很貧窮。 65. 將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 ——《說苑·政理》 將要治理國家大事的人就不會去顧及瑣屑的生活小事,要成就大功業,就不會去糾纏小的利益。 ![]() 66. 少而好學,如日 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說苑·建本》 少年愛學習,如初升朝陽那么鮮亮;壯年愛學習,如中午陽光那么輝煌;老年愛學習,如點燃蠟燭那么熠熠發光。 67. 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 ——《說苑·雜言》 和善人在一起,如同進入有芝蘭的花房,時間一久自然就芬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