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西游系列文章: 讀了多遍《西游記》之后,腦海里一直蕩漾著這么一個問題,那就是唐僧為什么一定要去西天取經? 按照如來佛祖的說法是,南贍部洲多貪多殺,人人貪淫樂禍,所以為了拯救他們,要他們派人來取經。 按照李世民的想法是,走了一趟地府,發現老爹李淵、大哥李建成、三弟李元吉的亡魂還沒有超度。又聽觀音菩薩說,西天有大乘佛法,不僅能超度亡靈,還能保江山永固,于是派唐僧去取經。 然而,對比了取經路上的十個國家后,驚訝的發現,西天取經并非這么簡單,背后是有如來佛祖陰謀的! 楊角風談西游:西游記的終極秘密:看完取經路上的十個國家,才發現取經是大騙局! 一、 實際上,唐僧一開始去取經的出發點就不是普度眾生,而是為了報恩,報李世民的恩: 之所以李世民對其有恩,除了報他“殺父之仇”,升他為水陸法會法師,以及送他紫藍袈裟和九錫禪杖以外,還送了他一個“御弟”稱號,弄得唐僧不得不發誓:
但是,隨著唐僧的不斷西行,他對取經的態度也在發生著根本的改變,甚至于最終取得的真經,他也不信能具備普度眾生的作用。 首先,不用多講,唐僧在大唐境內,壓根就沒遇到過什么妖怪。在大唐邊境僅遇到個不成氣候的寅將軍,也只敢晚上出沒,估計怕見到獵戶劉伯欽,嚇破膽。 更重要的是,在這里,唐僧念了一段小乘佛法,竟然也能幫劉伯欽父親超度,根本就不是觀音菩薩所講的,必須大乘佛法才能超度。 而這一路往西,幾乎所有妖怪都是西牛賀洲的,而且是離靈山越近,妖怪越猛,甚至都有一國人民都被妖怪吃掉的獅駝國存在。 實際上,剛走到烏雞國的時候,唐僧就已經在打退堂鼓了,還問孫悟空西天怎么這么遠,何時能回大唐?甚至于在被人欺負之后,更是懷念大唐,要回去:
那么,唐僧為什么會發出如此感慨呢? 二、 就是因為,唐僧這一路西行經過的十個國家,沒有一個國家能像大唐這樣強盛,而且問題頗多。 先說寶象國: 其實大家用腳指頭想一下,身為國王,自己的女兒丟了十幾年,難道就不會派人去找? 連唐僧都能看到方圓十幾里的寶塔,在“咻咻”的發光,而碗子山這里離寶象國京城也就150公里。作為國王,難道對自己國土境內的妖怪,都不清楚嗎? 寶象國國王當然不清楚了,但國王不清楚,不代表地方官員也不清楚,實際上他們清楚得很。 當唐僧送信給寶象國國王后,國王眼中含淚詢問滿朝文武:
有人敢嗎? 沒人啊,一個答應的都沒有,急的國王眼淚哇哇的,最后底下的將領沒轍了說了這么一句:
若是換到正常點的國家,早就有不怕死的武將出列,要求去救公主了。若是此事出在大唐,根本就不叫問題,別說一個妖邪了,就算是鬼,都不用怕。單靠秦叔寶、尉遲敬德的畫像都能鎮住他們,更不用提做個夢都能斬龍的魏征了。 甚至都不如后面的天竺國玉華州小王子們,聽說有妖怪來了,都拿著武器要干他:
三、 寶象國國王絕對不是一個稱職的國王,雖然國家也算強盛,但其執政能力和威信有很大問題。 事實上百花香公主還是很了解自己的父王的:
一個城門都沒出過的人,怎么體恤民情?而且明明提前有了心理準備,但見到唐僧變成了虎,還能嚇得魂飛魄散,這國王怎么跟李世民比? 其實寶象國國王還算有自知之明,等到后面的烏雞國,就一言難盡了: 烏雞國國王最大的問題,就是剛愎自用,太自以為是,文殊菩薩不過是變成個沒落和尚。就算是他話多,確實討人厭,趕走了便是,為什么非要把人家浸在水中三天三夜呢? 人家李世民就不這樣,觀音菩薩也是變成一個狂妄的和尚,明知道大唐的人不怎么信佛,還以那么貴的價格賣袈裟和錫杖,連過路的和尚都諷刺她:
人家李世民就不這樣,卻能禮遇遇到的和尚,而且他的這種性格,朝中的大臣都知道:
事實上,等到丞相拉著觀音菩薩變化的這兩個和尚進宮后,李世民真的是大喜,親切地跟她交談,詢問這兩件寶物。 四、 更重要的問題在于,烏雞國明明離大唐很近,但是他們對大唐的了解卻非常薄弱,甚至不如后面的幾個國家。 比如唐僧碰到了烏雞國王子,唐僧說我們有寶貝,烏雞國王子就是一臉鄙視的樣子:
當然,這里面也有如來佛祖刻意宣傳的成分在里面,畢竟西牛賀洲才是人人固壽,不貪不殺嘛。 后面的車遲國跟烏雞國犯了同樣的毛病,國內人才凋零啊,自己培養不出像樣點的人才,國王又無能。于是只能信任不知道哪里冒出來的道士,還委以重任,甚至于自己被道士推井里了,身邊竟然沒人看到! 好歹烏雞國國王后來醒悟了,求助唐僧,還培養了太子,最終除掉了妖魔。車遲國就有點慘了,國內沒人才,三位大仙被孫悟空坑死了后,國王很無助:
等到了女兒國這里,親大唐的跡象就非常明顯了,聽說唐僧還是御弟,不僅禮遇有加,連國王都要嫁給他。 當然,女兒國畢竟全都是女人,自己實力太弱,就想抱個大腿,畢竟總是給國王同樣昏庸的祭賽國進貢,心里不甘:
可惜,好事被蝎子精攪和了…… 五、 祭賽國國王也非常昏庸,他甚至都不知道其他國家為什么給自己進貢? 當時唐僧其實也有這個疑問,難道祭賽國國王賢明,文武百官又賢良,甚至比大唐都好?
當然不是啊,周邊四國之所以給祭賽國進貢,并非是怕他發兵征討,而是因為他這個國家有佛寶舍利會發光。 但很明顯,祭賽國國王很昏庸,他并不知道金光寺為什么會發光,不然他也不會在舍利子丟了后,不去找失物,卻以為是上天在怪罪:
道士打個醮,和尚看個經,那佛寶舍利就能回來,未免太天真了吧? 等到后來國王竟然要發兵征討四國,被眾臣勸住后,才明白原來是舍利子丟了,隨后書中評價他就是昏君:
朱紫國更慘,偌大個國家,竟然連個像樣點的大夫都找不到。國王不過是驚嚇過度,并非什么相思病,而是不消化,畢竟當年被噎了一塊糯米飯在嗓子里,后來吃了孫悟空用馬尿配的瀉藥,就好了:
而且明知道愛妃被妖怪掠走了,竟然跟寶象國一樣,也沒有一名武將敢于去營救愛妃。 六、 而朱紫國國王真正的病根在哪里呢? 就在他跟唐僧的對話中,顯然他也知道了唐王李世民還魂的事,且對此相當好奇:
等到唐僧一五一十講了魏征怎么幫忙寫信,又是怎么夢斬涇河龍王后,這個朱紫國國王竟然哭開的了:
比丘國也是一樣的情況,國王昏庸,大臣附和,弄得怨聲載道,連看門的老兵都看不慣國王的做法:
不僅老兵,連驛丞也看不慣國王的做法,悄悄跟唐僧師徒講:
任何一個正常點的國王,都不會干出如此喪心病狂之事,要吃什么一千名小孩子心肝! 而在這么干之前,其實已經三年沒理朝政了,這種國王,根本無法跟大唐王比啊:
滅法國也一樣,竟然想出殺掉一萬名和尚的餿主意,為啥要殺,作者也不知道他為啥要殺和尚:
七、 等進入到天竺國,離靈山更近,但問題也更多了: 先是舍衛國的衰落,要知道,祗園長老當年為了請佛祖講經,可是用金磚鋪地。聽一遍經,就給比丘僧三斗三升米粒黃金作為報答,就這樣,如來佛祖還說賣便宜了:
這么信佛,又舍得給錢的舍衛國,不僅沒迎來佛祖的保佑,相反,國家都亡了。 天竺國的公主更慘,為什么躲在寺廟里面裝瘋賣傻,就是因為怕被和尚糟蹋了:
可想而知,在天竺國,離靈山這么近,一個真公主都怕這些和尚……咳,一言難盡…… 實際上,這些和尚信佛,并非是為了普度眾生,也不是因為一心向善,其實他們是想托生到大唐。在金平府,唐僧就遇到這么一所寺院,和尚們聽說他是東土大唐來的,一個個跪拜不止,把個唐僧都弄傻了,問這是為何? 僧人講到:
如此說來,如來佛祖之所以要傳佛經到大唐,無外乎相中了大唐的錢而已,長此以往,很可能就是下一個舍衛國。 八、 看到這里,突然就明白了,為什么妖怪們就喜歡折騰西天路上其他國家的國王,而不敢去招惹大唐? 畢竟,不管是跟鯉魚精一樣想要童男童女,跟三大仙一樣想要更高的權力,或者跟白鹿精一樣,想吃一千名小孩心肝。顯然,去越大,越富裕的國家,去忽悠國王,拿得到的效果越棒啊? 那么他們是不是傻,為什么不去大唐忽悠李世民,卻盯著西天路上其他小國呢? 就是因為,大唐國君李世民比較賢明,他治國有方,海晏河清,臣子也給力,老百姓也能安居樂業。妖怪到這里,根本沒有立足的空間,會不會被秦叔寶、尉遲恭斬了先不說,李世民這里他們就很難突破。 人們總以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實際上,事實擺在那里,西方那些國家自己都治理成那個鳥樣,自己都水土不服,還對東方大唐指指點點,夠資格嗎? 就算是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來了西方的真經,真的就能救大唐? 別鬧了,取經人唐僧最后都不信這鬼話,聽說西天給了綠卡,能當佛,經書立馬丟地上走了:
唐僧親眼見到了取經路上那些國家的樣子,會不相信大唐子民憑借不怕死,不怕犧牲的精神創造的美好生活,選擇相信連自己都救不了的爛經書? 當然不會,他不過是貪戀西方極樂世界到處宣傳的價值觀罷了,就像如來佛祖說的那樣:
去問問舍衛國和獅駝國的那些亡魂,他們信不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