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問我怎么做頭條,之前蘇樂已經分享了不少寫作經驗,今天還找了第13期寫作課學員蟹肉的文章分享給你們。 她之前也是數月不過原創(chuàng),后來找到法門后不僅獲得原創(chuàng)標,還實現(xiàn)從0收入到月入7000的突破,并入選月度優(yōu)質賬號榜單,榮獲單次獎勵5000元。 想知道她的逆襲經驗嗎?往下看 本來打算在得到9月月度優(yōu)質賬號后,做一個給自己的頭條號運營總結,結果一拖再拖,直到這次意外收到生機大會的參選邀請。 踩了不少雷,走了不少彎路之后,分享我從數月不過原創(chuàng)到月入7000的寫作經驗,希望你會喜歡: 1 再堅持一下,可能你離你的目標只差最后一步我記得第一次了解到今日頭條,是通過悟空問答。當時聽說回答問題可以賺錢,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開始了問答之路。 那時候正逢年底年初一波忙季,我就基本上保持每天更新一個問答的頻率,很順利通過職場領域優(yōu)質創(chuàng)作者的黃V認證,可是收益卻遲遲沒有開通。 這樣答了幾個星期,雖然時不時有閱讀量過萬的回答,但看不見實際收益,終究很快失去了耐心。 心想看來自己是不太適合這個行當,還是算了吧,后來索性一氣之下刪了悟空問答和今日頭條兩個APP。 直到今年夏天,忽然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大V開始在頭條號上發(fā)文,朋友圈也開始被各種MCN招人消息刷屏,我才忽然重新想起了當年“只是短暫地創(chuàng)作了一下”的這個APP。 而在我重新裝回APP后,我忽然發(fā)現(xiàn),竟然就在我當初卸載APP后不到一周,悟空問答就為我開通了收益! 當時看著這條幾個月前發(fā)來的消息,感覺自己損失了幾個億,忙點進去回答,第二天收獲了人生的第一條問答收益。 現(xiàn)在想來,其實人生的很多事都是如此。 很多時候,我們的努力可能都還稱不上努力,就被過早地放棄。我們害怕自己的付出沒有回報,就如同害怕自己癡心錯付一般,走走停停。 可實際上當我們向前的時候,我們往往看不清我們距離目標有多遠。 也許真的只需要再堅持一小下,再邁出一小步,你就能如愿以償。 2 從原創(chuàng)不過到一個多月拿下6篇青云一篇爆文:尊重平臺和讀者,才是創(chuàng)作之本在決心回到頭條后,橫亙在面前的第一道坎,就是讓我們很多人咬牙切齒的原創(chuàng)標。 我當時看到說一個月發(fā)滿10篇原創(chuàng)文章就可以申請,于是東拉西湊,從過去發(fā)表在公眾號上的文章,到問答里的回答做改編,還有隨便想到一個話題就信手洋洋灑灑碼上幾百字,兩天就發(fā)滿了10篇文章迅速申請原創(chuàng)。 當然,結局就是被打回。 我不明白,這每個字都是我當初辛辛苦苦一個字一個字打的,怎么就不是原創(chuàng)了? 后來我有幸和一些在平臺上已經耕耘了較長時間的作者聊了聊,才知道我對原創(chuàng)標的誤解大發(fā)了! 原創(chuàng)的要求,有兩道坎: 第一道坎,是機器,要求你的文字是全網首發(fā),不然機器會查重,會影響到你的推薦量; 第二道坎,是人工,要求你的文字有質量,青云獲獎文章還要求有信息增量,給讀者帶來收獲。 這時候我才明白,一個好的創(chuàng)作者,絕不是自嗨式寫作,更應該尊重平臺和讀者,形成良性互動。
全網首發(fā),意味著我們相信這個平臺,而把自己的勞動結晶選擇首發(fā)在此,而不是把一些二手的文字隨意堆砌,即使他們也曾經來源于我們自己。
同時,我們還應該研究平臺的用戶更關注什么話題,更需要我們幫助解決什么樣的問題,提供什么樣的信息和價值。 于是我開始思考,分享閱讀中那些讓人耳目一新的思想,從經歷過的職場體驗總結出可以馬上落地實操的方法論。 終于在八月中旬過了原創(chuàng),也在八月底拿到了個人第一篇青云。 只有尊重為我們提供展示舞臺的平臺,尊重花費自己時間和精力點擊閱讀我們文字的讀者,我們才能真正配稱得上自己認證標簽中的“創(chuàng)作者”。 3 蹭熱度、編故事:非你所愿,就不必隨波逐流得了青云之后,我開始為漲粉煩心。 因為青云文章大多又長又繁復,很多時候為了講清楚一個問題,可以寫上好幾屏,很難吸引到讀者或者讓讀者看完,更別說和我互動了。 我當時就想了兩個方法:
我當時基本上每周都要寫上1-2篇標題里帶明星的文章,試圖以此博人眼球。 雖然這些明星本身我也有所了解和關注,甚至有的我還很欣賞,以至于有時也能得到過萬的閱讀量,可是然后呢? 評論里全是討論明星的,對我的文字大家卻似乎并不關心。 而且因為寫明星篇幅過多,明明主干是討論職場的文章都被歸到了娛樂類,也影響到了推薦的受眾和我自己賬號的垂直度。 這樣寫了幾篇后,雖然有漲一點點粉絲,但是我卻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
我在參加了頭條相關培訓后,知道了微頭條是漲粉利器,去網上逛了一圈,發(fā)現(xiàn)那些講情感糾紛的微頭條最容易出爆款。 我當時就想,不就是編狗血故事嗎?誰還沒看過社會新聞呢? 于是我也開始嘗試在微頭條發(fā)一些狗血的故事,或虛構或生活中聽到的八卦改編,可是畢竟本身對這類故事也沒有什么興趣,寫起來總覺得別扭,閱讀量也依舊上不去,寫得多了也覺得無趣。 而轉折點發(fā)生在9月21日,我在頭條的第一篇10w+忽然出現(xiàn)。 這是一篇討論職場人到底該不該副業(yè),怎么搞副業(yè)的文章。 當時全網都在討論“副業(yè)剛需”的問題,再加上經濟壓力的增大,大家都對怎么搞副業(yè)十分關注。 而我這篇文章標題就擺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認為很多人盲目搞副業(yè),荒廢了自己本可以有所發(fā)展的主業(yè),其實是本末倒置。 但是如果有所取舍,有針對性理智地規(guī)劃,副業(yè)不但可以幫我們獲得經濟利益,甚至能和主業(yè)互相支持,協(xié)同發(fā)展。 可能是標題觀點過于偏激和反主流,當時文章一發(fā)表,就看著推薦量和閱讀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漲。 點贊的,轉發(fā)的,評論的,收藏的,所有的數字都達到了我加入頭條以來的巔峰。而評論里,各種爭論更是爆表,很多人都對我的觀點提出了質疑和抨擊,甚至不乏一些人身攻擊和惡語相向。 這個時候,我陷入了迷茫。 我發(fā)現(xiàn)我的觀點無法有效傳達,我的很多論述好像隔著屏幕也變得特別無力。我當時只覺得每個人都能義憤填膺地過來罵我一句,而這一切都是來源于我的文字。 一定是我的表達出了問題。 帶著這樣的想法,在這篇爆文產生后的半個月里,我常常連著幾天寫不出一個字,好不容易寫出的文章都閱讀量慘淡,也得不到青云。 我一下子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寫什么? 即使偶爾有些念頭一閃而過,我又開始擔心我到底能不能寫好? 我是不是已經彈盡糧絕,頭條的創(chuàng)作之路要到此為止了? 04 回顧初心:當你坐在電腦前,你到底想告訴別人什么現(xiàn)在回想起來,寫作本身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為了金錢,但曾經擺在我面前的諸多選擇,任何一項都遠高于我現(xiàn)在寫作的收入; 如果是為了得到肯定,那我也有更多可以騙贊騙點擊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次敲擊鍵盤又一次次刪掉,生怕辜負了什么。 我想了想,那我寫作的初心,就是為了溝通和分享。 我想通過我的表達,去傳達我想要表達的價值觀,然后通過閱讀他人的文字和評論,盡可能了解更多的思想與想法。 傾聽一切的可能,包容任何的存在。 我漸漸開始不再焦慮自己的低閱讀量,也不再恐慌評論里那些來自五湖四海的聲音。 恰恰相反,我為我還能夠堅持表達自己的聲音而驕傲,也為自己的一篇文章甚至只是一條微頭條,能夠激發(fā)大家的討論和交流而幸運。 ![]() 作者簡介 蟹肉,富書專欄作者,只愿用腳下的步伐和手中的紙筆,與你一起體味人間值得。頭條號:蟹肉的職場星球。 |
|
來自: 副業(yè)內參 > 《寫作變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