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國古代眾多哲學典籍中,知名度最高、對現代影響力最大、得到歷代研究最多的一部,是中華文化瑰寶之一,是中華文明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以陰陽二元論為基礎,對世間萬物的存在、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其對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從不同角度闡述大道哲理的運轉規律。其中的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成系統的,對事物的未來發展規律做出預測和判斷,并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 易經的產生、創作、傳承及成書自炎黃始,直至春秋戰國,迤邐3000載。成體系的有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俗稱三易。其中以周易最為齊全、完整。目前易經愛好者均以周易代表易經。 周易共分64卦單列章節,內容涵蓋天文地理、治國齊家、經商理財、訟獄刑名、文化娛樂等方方面面,行文晦澀、博大精深。64卦以六、九代表陰陽,六爻組成卦象,自下向上依次為“初、二、三、四、五、上”,陰為兩短橫,陽為一長橫,排列次序與行文順序相反,故通讀正文即可繪出相應卦象。 學習易經不能單單理解其字面意思,要從其內涵、衍伸、隱喻等方面發掘其所要表達的深刻哲理。現就依其章節順序,逐章加以剖析,與大家共賞。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直譯: 乾指北斗星,喻天,本卦內容主要討論為人處世的哲理; 元亨利貞:大吉大利的占卜結果; 潛龍,勿用:尚在潛伏期的龍,暫時保持低調;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在田間見到龍顯形,利于拜訪貴人;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君子行事要白天奮發圖強,夜晚保持謹慎、反省,雖有危險,但不會發展成災禍。 或躍,在淵,無咎:知道何時該扶搖直上,表現自己,何時該潛入深淵,保持低調,就能免除災禍;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見到龍翱翔長空,利于拜訪貴人; 亢龍,有悔:太過高調的龍,終有后悔的時候; 見群龍無首,吉:見到一群無意爭當首領的龍,是吉兆。 闡述的哲理: 乾卦將天上的星象與人世間的吉兇聯系起來,并作出福具神秘色彩的解釋,進一步把天與神的意志聯系起來。歷代研究周易的學者,對首卦關注最多,添加自己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也頗多,以孔子為例,在≤易傳≥中他對乾卦進行了闡釋和衍伸,主要觀點是說各種事物均遵循一定的規律而分布在各自相應的位置。從太陽的東升西墜,寒暑的循環往復,到萬物在自然界中地位的高低、貴賤自有定論。這些理解自成體系,是孔子儒家思想的主要內容。 如果不扯那么遠,這一卦簡簡單單的理解,就是把為人處世的道理加上一點神秘色彩,融入占卜卦象而已,至于后來者,只是拿周易的名頭賣自己的瓜。如果有機會問問周文王(如果周易果真是他所著的話),后世那些對周易的注釋靠譜嗎?估計他也一臉懵。 注:≤易傳≥為釋注易經的代表性著作,相傳為孔子晚年所著,有說≤易傳≥是孔子后學整理編撰,但不可否認其主體內容為孔子思想體現。 |
|
來自: 新用戶12055pyQ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