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課程標準》里,每個學段都安排了數與代數的學習內容?!稊祵W課程標準》賦予了數學計算教學新的內涵,使計算教學充滿了生活氣息,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問題,如計算準確率下降,口算速度減慢等,學生對計算的興趣并沒有提高。本人針對計算教學談談自己教學實踐中的一些認識和做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改革,對過去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較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如《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我們在進行計算教學的時候,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數學課充滿生活情趣。但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時候卻把握不當,有的課堂上情境設置是比較牽強的,在這樣的情境中把數學課上成了學生的口語課和看圖說話課,影響教學的進程,致使計算教學的目標難以落實。所以,在計算教學中,情境的創設要貼近生活,符合學生認知能力,同時提供的信息不要太多,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主,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設貼近生活,學生感興趣的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是數學認知的重要源泉,要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我們可以以教材為本,靈活設計一些學生生活中的或是身邊的題材來設計教學內容,如在教授計算加減法時,可引進學生或家長購物問題。在購物時,多種多樣的物品,其價錢各不相同,如何準確、快速地計算總額呢?教師就此舉出一個例子,讓學生進行實際計算。這樣學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創設操作性情境。
好動是小學生的特點,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讓學生動起來,從而不斷地調動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動手操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獲得更廣泛的數學經驗。
3.創設開放性、探索性情境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的知識和技能。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創設一定的探索性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最終達到會參與、愛參與的目的。
二、注重口算、估算練習,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稊祵W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并鼓勵算法的多樣化。我認為我們要加強口算、估算教學,以此來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結合日常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算、估算的意識和興趣;課前準備3分鐘左右的口算、估算練習;進行針對性練習,如,學習63×48等進位乘法,練習2×7+68×6+7等口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注意類似的學生易混淆、易錯的口算題的訓練,如 15×4 4×5 5×4 4×5等。
三、注重算法算理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學生掌握并理解算法算理,是計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有不少教師有重算法,輕算理的習慣,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提高,練習鞏固更是以機械式計算為主。新課程下的教學模式為:情境導入、呈現算法、觀察比較、明確算理、鞏固算法。其中算理比較抽象,老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幫助學生探索算法、算理,讓學生體驗從直觀到抽象的逐步演變過程,從而促使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多樣化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在計算教學中,評價的形式應多樣化,這樣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促進學生更全面地發展。
評價的方式有很多種,如:紙筆測驗、日常檢查(口頭提問、板演、作業、數學日記、課堂觀察等)、課堂觀察,既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也不加重學生的負擔,便于教師及時調整計算教學策略,因此是一種很好的考評形式??陬^提問時最簡單易行的一種方式,可以隨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觀察包括觀察學生算法、算理掌握情況,觀察學生是否認真、積極、自信,觀察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創造性等。數學日記,不僅可以評價學生的數學知識,而且可以用于評價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通過日記的方式,學生可以對他所學的數學內容進行總結,可以像談心一樣地寫出自己的情感、態度、困難或感興趣之處。老師可以給學生一個數學日記的形式,包含如下內容:今天數學課的課題,所涉及的重要的計算法則和算理,你理解的最好的地方,不明白或還需要進一步理解的地方??傊?,要用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計算的積極性,使學生喜歡計算、準確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同時,計算教學又是困難的,教師要時刻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計算教學,以學生的眼光看待計算,努力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速度、積極性、主動性及思維能力,真正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