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產設備前期管理11步 前 言 任何一家生產型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在設備管理方面都會面臨著新設備和老設備兩大類,對于老設備,我們都很清楚管理的步驟或流程(設備臺賬建立→設備始業點檢→設備開機→設備運行巡查→設備故障修復→設備日常清潔保養→設備停機檢修保養→設備報廢→報廢后處理→設備建檔),但現實中,很多企業管理老設備過程中經常出現找不到設備使用說明書、經常因設備操作行為導致故障、設備出現故障無法排除影響生產進度、不懂得如何正確規范保養設備等異常情況,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對該設備入廠時的前期工作不到位引起的,那么如何有效管理新生產設備的前期工作呢?對于新購的生產設備前期(交付使用前)管理都包括哪些步驟或流程?如何才能順利交付使用部門?在交付使用前,應該如何管理確保設備滿足生產工藝的要求和規范正確使用設備,提高設備的有效利用率、降低設備故障發生率、杜絕發生設備方面的安全生產事故呢? 第一步:選定型 采購新設備前,公司應組織生產部門、設備部門、技術部門等一起討論待購設備的技術性能要求、安全管理要求、設備功率、設備的預期用途、設備的預期使用目標等,同時要與在用的老設備進行優劣比較,最終目的是確保新購設備四大滿足一大拒絕,四滿足(生產工藝要求、提升生產效率要求、人員操作使用要求、設備安全管理要求)、一杜絕(杜絕老設備存在的問題),討論結果形成“待購設備需求分析表”作為下單采購的依據。 第二步:下單采購 采購過程中面臨兩大方面,一方面是供應商的選定,另一方面是合同的簽署。 對于供應商的選定一般從六大方面(一:技術研發能力;二:設備性能穩定保障方面;三:供貨性價比;四:售后服務網絡及保障;五:合作過的同行客戶;六:商業信譽與服務質量口碑)進行篩選,通常也需要貨比三家甚至更多,確定適合自己公司的性價比最優的設備供應商。 對于采購合同的管理包括兩大塊,一是合同中的技術部分,一是合同中的商業部分,務必要嚴格按照合同的會審、審核、批準流程執行,以防止合同存在法律風險、商業風險、技術漏洞等,給后期設備管理帶來諸多障礙,甚至給公司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風險。 第三步:開箱驗收(初步驗收) 新購設備到貨后,設備管理部門一定要嚴格按照裝箱清單認真驗收,為后期設備的安裝調試(安裝確認)做好正確的鋪墊。 第四步:安裝調試(安裝確認) 安裝調試同樣面臨幾個方面(一安裝位置;二安裝基礎要求;三考慮操作方便與安全;四與生產工藝流程的匹配性) 安裝位置的選定要考慮整個生產現場的規劃與布局,不能因此影響其他區域的工作尤其通道 安裝基礎的要求主要是考慮電路搭建、管道敷設、坑洼建設、排放處理(考慮環保要求及相關環保法律法規的要求)等方面的因素 操作方面的要求主要是考慮操作臺的高低舒適度(人體功效學)、操作安全隱患等 匹配工藝流程主要是考慮新設備處于生產工藝流程的哪個環節、與前后工序設備的銜接性 安裝工作結束,一定要開機試運行,通過觀察設備的運轉情況(一:有無不正常的聲音;二:各部位的銜接是否良好;三:各潤滑部位的潤滑是否良好;四:設備本身與基礎建設的匹配情況;五:設備運轉時的牢固性與穩定性),通過這五個方面來確認設備的安裝是否滿足要求,通常又稱之為安裝確認。 第五步:試機(性能確認) 為了進一步驗證設備的性能,通常會試做不同類的產品,通過對試做產品的質量符合性判定來斷定新購設備的性能是否能滿足不同的生產工藝參數的要求,通常該步驟又稱為性能確認。 第六步:技術培訓 設備安裝調試與試機結束后,面臨著將新購設備移交使用部門,在移交前為了確保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的性能穩定性、降低設備的故障發生率、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更是為了防止操作不規范、不正確的行為因素導致設備出現故障、性能不穩定、縮短使用壽命,所以通常在正式移交使用前,會邀請廠家到公司對操作人員、有可能培養的潛在操作人員、設備管理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以便他們能充分認識設備的工作原理、設備的操作規范程序或步驟、設備的操作注意事項、設備操作過程的安全防護及安全注意事項、設備常見故障的排除與修復、設備的安全保護裝置或措施、發生緊急情況的應急對策、設備的維護保養要求等等。 第七步:操作確認 設備技術培訓結束后,為了能進一步保證操作人員能規范、正確操作,通常會在廠家的監督指導下安排不同的操作人員上機操作,通過觀察操作人員的整個操作過程,一是驗證操作人員的操作順序是否正確,二是驗證操作人員的操作動作是否規范,三是驗證操作人員整個操作過程是否能規范遵守安全注意事項,四是驗證操作人員能否排除簡單的設備故障,五通過實踐操作,讓操作人員提出更多的疑問或發現存在的更多疑惑,以便廠家能及時給予解答,必要時可以要求廠家人員上機示范操作演示給所有參加培訓的人員。 第八步:確定設備操作規程 為了進一步確保設備在使用過程的正確、規范操作,通常由設備管理部門根據廠家的設備使用說明書或用戶手冊、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等作為編寫“設備操作規程”的依據,“設備操作規程”必須與廠家提供的設備使用說明書或用戶手冊保持一致。 “設備操作規程”定稿后,一定要掛放在設備所處的現場,時刻提醒操作人員要嚴格按照此規程操作設備。 第九步:設備安全警示標識及安全設施配備 對于設備存在安全隱患的部位,若廠家標識不夠醒目的情況下,設備管理部門可以重新制作醒目的安全警示標識和安全注意事項標識,以便所有操作該設備的人員和經過該設備位置的人員都能引起注意,防止發生安全事故。 設備管理部門還應根據廠家提供的設備使用說明書中的安全注意事項配備相應的安全設施比如勞動防護用品 第十步:交付使用 設備管理部門在上述八個步驟結束后,與使用部門辦理新設備交付使用手續,建立“新設備交付使用清單”。 十一步:新設備建檔與明確管理要求 設備管理部門負責建立新購設備檔案和確定新設備的管理規定,為后續的設備管理做好堅實的預防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