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9 月 24 日在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腦血管病專場,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武劍教授從 4 個方面對「急性腦梗死再通和再灌注后的血壓管理」問題進行了闡述。 01 血壓管理與預后 首先,武劍教授指出急性腦梗死血壓管理對預后至關重要,但目前仍有很多問題需要闡明。急性腦梗死后血壓水平會較基線水平有所上升,發病 24 小時后血壓會自發下降。急性腦梗死基線血壓水平與短期良好預后大致呈「J」型或「U」型曲線。 圖 1. 缺血性卒中收縮壓水平與短期不良預后呈「U」型關系 圖源:講者 ppt 02 靜脈溶栓后患者的血壓管理 通過對 NINDS 研究的分析發現,溶栓后 24 小時內收縮壓水平越高,癥狀性顱內出血風險升高。溶栓后收縮壓水平與短期預后亦呈「U」型關系。 近期發表的 ENCHANTED 研究發現溶栓后血壓降至 140/90 mmHg 以下是安全的,但并未改善臨床預后。目前,我國指南推薦溶栓前后血壓水平應降至 180/100 mmHg 以下。 圖 2. 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后 24 小時收縮壓水平與癥狀性顱內出血比例呈線型關系,與短期不良預后呈 U 型關系 圖源:講者 PPT 03 血管開通治療后血壓管理的現狀 武劍教授列舉了多項血管開通治療圍手術期血壓管理的隊列研究,從開通前、術中、開通后三個維度闡明血壓水平與預后的關系。 開通前及術中的相關研究較少:開通前血壓水平與預后大致呈「U」型關系;術中血壓水平受麻醉方式影響較大,術中血壓水平過低或過高均與不良預后相關。 開通后血壓水平與預后關系研究相對較多。武劍教授特別強調,開通后血壓管理一定要按血管是否成功開通分別對待,血管開通術后血壓過高或過低均與不良預后有關。 目前我國指南推薦: 急性腦梗死血管開通前血壓 < 180/105 mmHg; 若血管成功開通(mTICI 分級 ≥ 2 b),術后血壓應 < 140/90 mmHg 或較基線血壓下降 20 mmHg,但不應低于 100/60 mmHg; 若未成功開通(mTICI 分級 ≤ 2 a),則不建議術后血壓過低。 圖 3.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完全開通后血壓水平升高與不良預后有關 圖源:講者 PPT 04 血管開通血壓管理研究方向的思考 武教授指出,血管開通術后的血壓管理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目前已有幾項針對性的 RCT 研究開展。特別注意的是,缺血性卒中后血壓水平受側支代償水平及腦血流自動調節能力的影響,其進一步影響臨床結局。 圖 4. 血管再通血壓管理研究方向的思考 CA: 平均動脈血壓在一定范圍內變動時,保持腦灌注穩定的能力 圖源:根據講者 PPT 繪制
本文由利奧根據武劍教授會上發言整理 專家簡介 武劍 主任醫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現任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任、清華大學醫院院長。 北京市「十百干」項目十人才,北京市 215 工程學科帶頭人,登峰團隊帶頭人。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病學分會全國委員,衛生部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中青年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老年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第五屆全國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專業組委員,北京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務委員,北京慢病防治管理協會腦卒中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腦血管病防治協會副會長,紐約科學會專業會員,美國中風學會專業會員以及美國神經科學會專業會員。擔任《中華神經科雜志》、《中華醫學雜志》、《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中華腦血管病雜志》、《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中國腦血管病雜志》、《國際腦血管病雜志》、《中國實用內科雜志》、《中國全科醫學》、《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和《Internationa| Journal of Stroke》等雜志編委,發表 SCI 及核心期刊論文 180 余篇和專著 9 部。 神經時間 丁香園旗下資訊平臺,注重臨床思維養成,注重精彩病例解析,注重指南發布。神經時間,注重神經科醫生的需求。 1140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