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先生最近總是感覺心臟不舒服,活動后出現胸悶,休息約3-5分鐘后癥狀緩解,就這樣反復發作,多于勞累或情緒激動時出現。 檢查心電圖,心肌酶,心臟超聲基本正常,沒有發現明顯的心臟問題。然而,血常規檢查卻發現血紅蛋白只有50g/L,也就是我們常說的5克,屬于重度貧血;同時,網織紅細胞、膽紅素、抗人球蛋白等溶血指標明顯異常,診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給予一系列治療后,王老先生的血紅蛋白逐漸恢復至正常,胸悶癥狀消失。 但是,故事并沒有結束。。在隨后的檢查中,CT檢查提示脾大,進一步骨穿發現了異常B淋巴細胞,最終診斷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這個故事中,胸悶是病人的主觀感受,貧血是疾病的表面現象,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才是真兇。 什么是貧血呢? 貧血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最常見的血液異常。貧血是人體血液紅細胞不能滿足生理功能需求而產生的一類疾病,是許多疾病的共同表現。 不同人群的貧血標準也不一樣 成年男性血紅蛋白小于120g/L,成年女性血紅蛋白小于110g/L,孕婦血紅蛋白小于100g/L,稱之為貧血。 貧血有哪些類型? 1、紅細胞生成減少 一種是骨髓的干細胞數量少或功能異常,不能有效的產生紅細胞,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還有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惡性腫瘤細胞侵犯骨髓,影響紅細胞的生成而導致貧血;另外造血原料缺乏,如鐵,葉酸,維生素b12的缺乏可以導致血紅蛋白生成不足。 2、紅細胞破壞增多 如感染,免疫病等可破壞紅細胞,導致溶血性貧血,還有因為細胞膜,酶等紅細胞自身的缺陷如遺傳性紅細胞增多癥,葡萄糖六磷酸脫氫酶缺乏等,也可以導致紅細胞的破壞。 3、紅細胞丟失 最常見的是消化道出血,如消化道潰瘍,消化道腫瘤,內痔,還有脾臟破裂等外傷失血。 老年人貧血有哪些特點?
貧血如何治療? 確定診斷是基礎。 缺鐵性貧血,應增加富含鐵,維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魚肉,動物肝臟,蔬菜和水果,減少濃茶,咖啡的攝入。補充鐵劑如蔗糖鐵,速力菲。 溶血性貧血,應控制感染,免疫病等誘發因素,同時給予激素控制溶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需給予環孢素,雄激素促進造血。 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需要化療或靶向藥物治療。 老年貧血患者日益增多,貧血可使老年人體力活動受限,認知功能障礙,生活質量下降,嚴重者可致心腦血管疾病。因此,積極查找貧血原因,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時間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 | 航天中心醫院 胡影 編輯/排版 | 夾心、布丁、蛋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