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響原創 · 作者|吳鴻鍵
消費行業現在有種奇妙的觀感:生意似乎比以前好做許多,但想做出成績,也好像更難了。
矛盾在新品牌身上顯現得尤為顯著。對于新品牌來說,“好做”是因為基礎設施完善,品牌線上化順暢,配合全域營銷投入,早期可以快速做起聲勢。“難”則是因為,同質化的成長路徑難以形成“品牌”,容易陷入有銷量沒復購的陷阱,而沒有復購往往意味著品牌難稱之為品牌,再加上流量成本越來越貴,增長很可能難以為繼。
簡言之,爆款易得,品牌難造。
但成熟的品牌就能高枕無憂嗎?也不是。新玩家們來勢洶洶,如果固守陳舊的重渠道思維,不能及時察覺消費端的需求并及時作出反應,再經典的品牌也有被取代的可能。
如何才能長久獲得消費者的注意?破題方式說起來簡單,即“直面消費者需求,最大程度上回歸經營本質”。但難的是怎么做。在這方面,剛宣布轉型為“D2C服務平臺”的天貓給出了自己的解法。
破題關鍵D2C
消費行業無人不知D2C,這個概念風靡全球。
在海外,以D2C為經營理念的品牌正迎來上市潮,如運動品牌“On昂跑”、眼鏡品牌“Warby Parker”、休閑鞋品牌“Allbirds”。而在國內,完美日記是靠D2C模式快速崛起的代表,安踏也將轉型D2C作為未來發展的核心。
D2C的英文全稱為Direct to Consumer,意為企業直接面向消費者。相比隔著一系列經銷渠道的傳統經營模式,D2C讓品牌直接觸達消費者,在洞察消費者需求的同時迅速迭代策略。這樣一來,品牌能夠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規劃產品,而不是把東西做出來后利用流量“強行”賣給消費者。
D2C代表著一種更接近經營本質的理念,目前市場上也有不少成功案例,前景誘人,大量品牌已經將D2C視為最終夢想。
但在具體操作中,品牌很快犯了難,他們發現在中國照搬國外,困難重重。
海外不少品牌傾向于自建官網,也有一些出海品牌青睞自建獨立站,但這種方式引流成本非常高。更重要的是,在中國消費者并沒有去訪問獨立站的習慣,如果目標市場在中國,品牌需要付出的就不只是流量成本,還要花大力氣去改變國內消費者的線上消費習慣,投入產出比相當不劃算。
和自行建站相比,入駐平臺是更靈活經濟的做法。那么下一個問題是:什么樣的平臺更適合品牌實施D2C,而不僅僅是作為銷售渠道?
一個合格的D2C服務平臺,要能連接足夠多的“C”(消費者),這樣才能讓D2C路徑發揮效用。它還得長期跟品牌打交道,在消費市場有“品牌陣地心智”,當消費者想了解或者下單某品牌產品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該平臺。
更重要的是,這個平臺應該懂品牌運營,要有完整的產品體系和基礎設施,能在各個經營環節(如營銷、零售、支付、物流、金融),以及品牌的各個成長階段給予支持。要求再高一些,它需要有幫助企業做好全周期經營產品的能力,并分層運營、持續經營用戶。
綜合這些維度考慮,國內符合上述描述的平臺鳳毛麟角,這也使得天貓幾乎成了所有D2C品牌的必經之路。
D2C品牌需要天貓
拋開概念和稱謂,聚焦“品牌直連消費者”這一核心理念的話,天貓已經在D2C領域耕耘多時。
回顧過往,2008年,當天貓還叫“淘寶商城”的時候,就已通過“旗艦店”為企業提供直面消費者的服務。經過多年深耕,天貓如今已經成為許多品牌名義上、實際上的官網。
案例幾乎俯拾皆是。許多海外大牌習慣了經營自己的官網,但在耕耘中國市場時都會有一個共同動作——入駐天貓旗艦店。大批新品牌也將天貓作為基地,在此從零開始創業。即使是在當前“注意力碎片化”、“全渠道布局”的行業背景下,品牌即便會在不同平臺的投放和營銷,最終還是會流向天貓,實現成交和留存。
作為品牌的門面,也作為交互和交易發生的地方,天貓旗艦店承擔的正是“官網”功能。在此基礎上,天貓旗艦店2.0還將公域和私域進一步結合,這恰好貼合當下的D2C經營理念。
除了跳過中間環節,“直面消費者”還意味著通過多種方式和用戶深層次互動,讓會員資產得以沉淀,而不只是借著流量大潮做“一次性生意”。近年來,天貓旗艦店2.0在人群數據應用能力、品牌體驗空間、沉浸式體驗等方面不斷升級,品牌得以在天貓深度運營它的受眾,增量由此產生。
天貓旗艦店2.0的公私域結合成果已經在數據上得到體現。根據“天下網商”的報道,今年618期間,截至6月16日,品牌商家在天貓新增了近6000萬會員,部分品牌超過50%的成交來自會員。阿里巴巴副總裁、天貓副總裁吹雪曾表示,“天貓是把公域和私域結合得最好的平臺。”
“旗艦店”之外,天貓還具備幫助企業完善D2C經營的一系列工具和方案。比如,內容營銷層面,淘寶直播達人、逛逛達人能幫品牌更好地與消費者建立聯系,而新品牌尤其需要內容營銷來完成品類教育;生產和物流層面,“犀牛智造”的新制造能力、菜鳥的智慧物流供應鏈,都能為品牌在不同環節提供相應的數字化支持。
事實上,天貓已在一些企業內部承擔起核心CRM、ERP的作用,而不僅僅作為一種“補充”。例如,林氏木語的店員直接在天貓上查庫存、某運動頭部品牌將天貓作為會員服務體系的基座,甚至準備將其應用于全球市場。
無論是在消費端和品牌端的積累,還是相應的品牌服務能力,將天貓稱為“最具D2C基因的平臺”并不為過,這些能力進一步讓“品牌做D2C需要天貓”逐漸成為行業內的共識。
如今D2C風口已至,天貓順勢推動平臺從B2C轉向D2C,而在如何用好已有的沉淀和能力方面,天貓也形成了具體的方法論。
行至趨勢,重估天貓
在D2C的大勢下,轉型D2C服務平臺的天貓,也具備了新的價值。重估天貓,成了越來越多希望轉型D2C品牌的當務之急。
今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勇在國際消費品行業組織消費品論壇曾表示,D2C模式已經融入全球每一角落,中國明顯在引領這股潮流。“D2C模式的關鍵不僅是發掘有助于生意增量的銷售渠道,還在于如何為客戶提供新的價值,幫助他們發展業務。”
在2021天貓新品牌戰略發布會上,天貓也給出了更具體的思路:企業在天貓不僅僅是零售,還將進一步具備定義和創新產品的能力,能夠在消費者與貨品的全生命周期里發揮創造力。
這里有兩個關鍵詞:消費者全生命周期、貨品全生命周期。前者對應的是消費者從興趣人群到成為老客戶的全過程,后者則對應著一件產品從無到有到做大做強的全過程。天貓想做的,是在兩個“全過程”的每個環節都發揮作用。
具體而言,針對全域消費者運營,天貓圍繞圈層、潛客、新客、忠誠4個消費者生命周期的重要階段,設計不同的經營場景地圖,并提供對應的定制化數字服務。比如,針對處于“忠誠”階段的品牌私域用戶,平臺會提供會員招募渠道分析、全域用戶畫像、會員分層洞察等工具,幫助品牌更好的擴大私域用戶數量,優化私域運營策略,進而提升復購和品牌心智。
消費者全生命周期運營場景地圖
和消費者一步步成為品牌忠實受眾類似,貨品也要經歷從新品、到成熟、再到尾貨處理三個關鍵生命周期。對此,天貓基于對應的定制化數字服務、產品工具和服務商能力,設計了多項業務場景地圖,以幫助企業實現貨品經營視角下的趨勢洞察、新品研發、上市營銷、優品運營、渠道組貨、供應鏈管理、清倉促銷的全鏈路智能化運營。
結合行業痛點和相關數據,能夠清晰看到天貓所起的作用。
比如,新品牌熱潮中最常見的一種情況是:某個品類火了以后,大批商家馬上跟進,藍海旋即變成紅海,所有入局者都要承受ROI降低的壓力。
行業需要一種方法,讓品牌領先一步察覺趨勢,找到真正的“洼地”,避免無意義內卷。
基于行業痛點,天貓長期積累下來的數據分析和服務能力發揮了關鍵作用。在趨勢洞察、新品研發階段,天貓會根據消費者遷移速度、全網熱度、市場規模增速,和融資規模,篩選出百大趨勢賽道,幫助新品牌找到創業方向。 此外,天貓新品創新中心(TMIC)還能幫助品牌利用消費洞察創新新品,將新品孵化周期平均從18個月降低到了6個月。
貨品全生命周期運營場景地圖
上述例子只是天貓“企業經營方法論”的一小部分。在日前的發布會上,吹雪對天貓的發展重點有過總結,其表示,下一階段天貓的戰略在于助力企業“雙輪驅動”:從電商全域營銷走向企業全域直接服務消費者(D2C),從人群運營走向全域的消費者與貨品生命周期管理。
這是看懂天貓一舉一動的關鍵,也是重估天貓的重要視角。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品牌的增長方式主要是簡單粗暴的買量,但伴隨著純流量邏輯逐漸失效,流量論已經不適合當下流量見頂的大行業環境。更重要的是,流量只解決了一小部分問題,品牌需要復購、私域和品牌沉淀,需要長遠經營,這些都要求品牌更多地接觸消費者,理解需求,回歸經營本質,而不僅僅是燒錢換量。
“流量為王”的時代過去了,品牌和平臺都需要改變。在2021天貓新品牌戰略發布會上,天貓事業群消費者策略中心和生態運營中心總經理安糖表示:“企業經營的核心是長期、并持續獲得確定性增長。天貓將幫助企業在精準洞悉市場需求、發現下一代產品機會、提升消費者體驗等方面,找到新突破。”
行業正在經歷大變遷,而誰能最先捕獲變化帶來的機遇,誰就將乘勢而起。在客觀基礎和主觀意愿層面,天貓都有做好D2C服務的能力。此次轉型戰略背后,天貓既是順應趨勢,同時也讓平臺的D2C能力能更好地服務于新消費大時代。再次重視天貓、乃至重估天貓,當下正是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