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靜娟 03-17 夫子廟~是祭祀中國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是因孔子對中國古代文化作出了貢獻而得名。位于南京市秦淮風光帶核心區,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之一(中國四大文廟分別是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曲阜孔廟和吉林文廟)。 六朝至明清時期,世家大族多聚于夫子廟一帶,素有“六朝金粉”之稱,為古代中國江南文化樞紐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 夫子廟不是簡單的一座廟宇,而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筑群組成,占地極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筑,是蜚聲中外的旅游勝地,適合家里有讀書的孩子,去拜拜祈福考個好學校?。 建于1034年,最后一次毀于1937年日寇的炮火中。從1985年修復后夫子廟已接待游客一億多人,平時日人流量在10萬人次以上,節假日在30萬人次上,是中國著名的開放式5A級旅游景區,蜚聲中外的旅游勝地。 大成殿~是夫子廟的主殿,孔子“萬世師表”的典范形象。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到479年,春秋時魯國人,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古代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 孔子青銅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于公元1993年1月8日落成,是目前全國孔廟中最高的孔子青銅塑像。 殿內正中懸掛一幅中國最大的孔子畫像,高6.50米、寬3.15米。 ![]() 廟內陳設仿制2500年前的編鐘、編磬等十五種古代祭孔樂器。編鐘興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制造和使用樂鐘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 夫子廟大照壁建于1575年,高大雄偉,全長110米,高10米,是中國照壁之最,有“天下第一壁”之稱。與全國各地孔廟顯著不同的,它以秦淮河自然河流為泮池,上有雙龍戲珠圖案。在風水上,照壁起著裝飾和遮蔽的作用,它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筑“前有照,后有靠”的風水建制。 ![]() 夫子廟的歷史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因為名臣王導的主張以及朝廷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所以夫子廟首次出現在了歷史舞臺上。當時還沒有科舉考試,也沒有在此修建孔廟,夫子廟當時僅用作學習的學宮。 到了北宋時期,為了祭拜孔子,崇尚圣賢之道,就在原來的學宮基礎上建造孔廟,也就是夫子廟。 ![]() 在明代,夫子廟作為國子監科舉考場,考生云集,因此這里集中了許多服務行業,有酒樓、茶館、小吃,青樓0院也應運而生,內秦淮河上“漿聲燈影連十里,歌女花船戲濁波”、“畫船蕭鼓,晝夜不絕”,描寫的就是當時秦淮河上的畸形繁華景象。 ![]() 中國科舉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一家地下式博物館。博物館從地面下去,一共4層130米,一米抵十年,剛好再次寓意科舉1300年的歷史。走完博物館,也就走過了1300年科舉泱泱歷史。 建筑風格四四方方,像米字格似有棱有角,如魚鱗一般的瓦片外墻,用書簡堆砌而成的內墻,設計感十足又不乏歷史味道。 ![]() 2020年12月,中國科舉博物館被公布為“國家一級博物館”。被譽為“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中國科舉博物館。 ![]() 如果你想要來了解中國古代的教育體系和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國古代教育制度的話,就一定要來這里,開闊一下眼界學習一下歷史。 ![]() 科舉是中國已及部分東南亞國家在古代設科考試,選拔知識分子任官的制度。創立于605年,停廢于1905年9月2日,在中國歷史上延續達1300年,這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至19世紀起法、英、美等西方各國更是借鑒科舉考試制度,這是在中國精神文明領域對世界的一大貢獻,完全可以與物質文明領域中四大發明相媲美,因此有學者稱科舉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中國科舉博物館以刻滿歷代狀元名錄的魁星堂為核,以刻滿經史子集文字的石墻為皮,以科舉的歷史變遷分層(隋、唐、宋、元、明、清……如同科舉歷史冊頁),將科舉的千年歷史收藏其間,等待開啟。 ![]() 一走進去的時候讓人感覺特別的有書卷氣,因為兩旁的墻壁都是由書卷和刻字壘疊而成。走過深深的一條走廊會讓人感覺有進京趕考的緊張感。 ![]() ![]() 建筑風格四四方方,像米字格似有棱有角,如魚鱗一般的瓦片外墻,用書簡堆砌而成的內墻,設計感十足又不乏歷史味道。 ![]() 赴京趕考~來自全國各地的舉人們一路跋山涉水,歷經千辛萬苦,經受了精神上和體力的巨大考驗,如期到達京城,這僅僅是他們赴京趕考的第一步,而真正考驗是競爭異常激烈的會試,只有脫穎而出,才能實現金榜題名的夢想。 ![]() ![]() ![]() ![]() 明遠樓~建于1534年,雖距今已有近500年歷史,但仍保存完好,是中國所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貢院考場建筑。自1905年廢科舉后,貢院即閑置無用,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明遠樓作為南京市市政府所在地,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為止。 “明遠”二字,取自于《論語》中“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的含意。此樓高三層,底層四面為門,樓上兩層四面皆窗,站在樓上可以一覽貢院,在當時起著號令和指揮全考場的作用。 明遠樓兩側恢復了科舉考棚,作為室外實景展示。 ![]() 明遠樓兩側恢復了科舉考棚,作為室外實景展示。 ![]() 建于1534年,雖距今已有近500年歷史,但仍保存完好,是中國所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貢院考場建筑。 ![]() ![]() 江南貢院建于1168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科舉考場,最多可以同時容納20644名考生參加考試,為多個朝代選拔了人才,并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起著重要作用。從江南貢院也孕育出許多優秀人才,包括方苞,唐伯虎,吳承恩,吳敬梓,陳獨秀等。據統計,僅清朝一代,考入狀元則多達58人,占了全國狀元的一半以上。 江南貢院為中國歷史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優秀人,從江南貢院走出的名人包括陳獨秀、方苞、唐伯虎等,林則徐、曾國藩等清代重臣也曾在江南貢院擔任過主考官。 ![]() 古代科舉考試從大到小為: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貢士、舉人、秀才、童生。進士榜用黃紙書寫,也稱金榜, 中進士稱金榜題名。 ![]() 科舉歷史的長河中,曾經產生出800多名狀元,10萬余名進士,百萬余名舉人,涉足科舉者更是數不勝數,他們長期受儒家經典的熏陶恪守儒家所提倡的“尊德性,道問學'、胸懷“治國、平天下'的抱負,追求“天下大同'的理想,肩負著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任,即便是科場失意者,他們依舊秉持儒家的價值觀和精神追求,在多個領域做出重大貢獻,澤被后世。 ![]() 江南貢院始建于1168年,明朝考生主要來自江蘇,安徽兩省相似的考場。江南貢院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科舉考場,最多可同時容納20644名考生參加考試,江南貢院也孕育出許多優秀人才,走出許多名人,據統計僅清一代中舉、后考中狀元則多達58人,占了全國狀元的一半以上。 ![]() 這是部分名人,考取進士就可以到朝廷做大官。 ![]() 科舉考試作為我國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一種考試制度,其目的是維持公平公正的選才制度,但在考試中存在各種舞弊現象,為此封建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果,博物館中也例舉了大量的例子來說明。 ![]() 唐寅(1470-1523)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蘇州人。16歲參加秀才考試,名列榜首。29歲在南京貢院參加鄉試,高中第一名“解元'。第二年在北京參加會試,因涉嫌徐經舞弊案,坐罪入獄,貶為浙藩小吏。從此,喪失科場進取心,游蕩江湖,埋沒于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唐寅晚年生活窮困,依靠朋友接濟,和我們想象中的大不一樣。 ![]()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位于南京城南,指的是以夫子廟建筑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東起東水關淮青橋秦淮水亭,越過文德橋,直到中華門城堡延伸至西水關的內秦淮河地帶,包括秦淮河兩岸的街巷、民居、附近的古跡和風景點,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 ![]() 有一種夜色叫華燈璀璨,有一種美叫信步閑游,一座橋是一場視覺盛宴,橋下人,看橋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橋上人,看船只穿梭目不暇接,漫步來去,你就是我眼中最美的風景。 ![]() ![]() ![]() ![]() ![]() 曾因貢院和夫子廟的存在而一度繁榮,鶯歌燕舞和朗朗書聲不過一墻之隔,而今,夫子廟依然人聲鼎沸,只是它記錄的那段時光已經過去了很遠很遠。 ![]() ![]() ![]() ![]() ![]() ![]() 夫子廟作為南京標志性旅游景點和歷史文化的代表,毋庸置疑是南京必玩榜之一,本地人也經常會來轉轉打個卡,“秦淮八絕”這里就占了快一半,隨便坐在哪個館子點上一份嘗嘗特色,都是不錯的選擇。 ![]() 夫子廟商業街很長很長,大部分都是吃的,還有當地特色,花一兩個小時都不一定逛的完。 ![]() ![]() ![]() ![]() ![]() ![]() ![]() 00:27 去APP下載 秦淮河~是長江支流在南京城內的一段被稱為“十里秦淮”,也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之一。南京文化的起源,歷朝歷代都是游歷江南必去的繁華之地,歷史更迭,不變的是秦淮河畔的旖旎風光。 ![]() ![]() 幾座畫舫伴著月色泊在岸邊,鋪張著復古的優美。舉目,皆是青磚黛瓦的岸上人家。俯首凝視波痕,道道水紋勾斷一簾幽夢,在粼粼碎影中,極力拼湊水月鏡花。水流脈脈,畫舫來去,一切,不過是秦淮人家窗前,淡去的風景。 ![]() ![]() ![]() ![]() ![]() ![]() ![]() ![]() ![]() ![]() 夜幕降臨,暖黃色的燈盞亮起,這是秦淮河最美的時分,游船碼頭的客人漸漸多了起來,河對岸的露臺上,我站在岸邊看著船只來來往往,畫舫上的點點燈影,仿佛給秦淮河籠上了一層朦朧的煙靄,而畫舫駛過泛起的陣陣漣漪,似乎讓這風光又旖旎了一寸。 ![]() 秦淮河兩岸自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和居民區,如今的秦淮河風光帶因其眾多景點和繁華的商貿購物特色,已經成為眾多游客來南京的首選之地。 ![]()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杜牧-- ![]() 夜晚的秦淮河水靜靜的流淌著,兩岸一片燈火輝煌,樹下燈光或綠或白,遠遠望去,城墻巍峨、樹影憧憧。坐著畫舫在河里慢慢飄蕩著,頗有舊時才子佳人,船前夜話的浪漫。 ![]() ![]() ![]() 從文德橋跨過秦淮河,就可以到達烏衣巷了。 ![]() 烏衣巷位于夫子廟南,歷史悠久。據志書記載,其名源于三國時期,當時是吳國戍守石頭城的部隊營房所在地,軍士都穿著黑色制服,故以“烏衣”為巷名,至今在巷內還遺有古“烏衣井”一口。 到了中唐,詩人劉禹錫以“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感嘆而流傳千古。“王謝古居”陳列館內保存的珍貴文物,典雅的建筑,精致的陳列和許多藝術名家詩文楹聯,構成了“六朝古都”南京又一處文化與旅游精品景點。 ![]() ![]() 烏衣巷原是六朝貴族居住的地方,最為繁華,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里。 王導作為東晉開國元勛,沒有驚心動魄的壯舉,也沒有膾炙人口的故事傳世,卻是南京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王朝,長達103年的東晉王朝,這在短命王朝見多的南京建都史上是最長的。20年后,王導唱罷謝安登臺,受命于危難之時,做得比王導還要出彩,于是與王氏大族地位相當的謝氏家族崛起,成為東晉乃至其后的南朝最為顯赫的兩大家族。 ![]() 王導、謝安家族涌現了如王羲之、王獻之、王殉、謝眺、謝惠連、謝靈運等文化巨人,給予中國文化、藝術以極其深遠的影響,因而,烏衣巷內的王、謝故居一直受到后人的尊敬。 ![]() 王謝故居紀念館就位于翻修后的白墻黛瓦內。多數人則是因為劉禹錫的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慕名前來。院中有一處“曲水流觴”,讓游人對當年生活在這里的貴族雅士生活產生無限幻想。 ![]() ![]() 南京夫子廟,有廟市街景合一特色的古建筑群,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觀區,也是蜚聲中外的旅游勝地。這里既是歷史文物建筑,又是反映南京風土人情、弘揚民族文化的博物館。在這里,春有金陵燈會;夏有民俗文化廟會和“秦淮之夏”納涼晚會;秋有美食節、文化節、祭孔活動和菊展,成為聞名遐邇的游覽勝地。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南京玄武秦淮鼓樓建鄴棲霞雨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