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有一位草書高手,水平不在趙孟頫之下,據傳他每天能練3萬字! 對于每天書法日課的朋友而言,每天能寫幾百字就已經算得很勤奮了,而每天能夠寫一千個字并且雷打不動的人,如今已經極為罕見了。 而內蒙有一位蒙古族的草書高手,他一天能夠練字3萬字,這樣的練字量是普通人所無法想象的,畢竟趙子昂也僅僅才能夠“日書萬字”而已。 這個人便是“元代書壇三杰”之一的康里巎巎。 在元代的書法史上,有著名的“書法三杰”,他們分別是趙子昂、鮮于樞和康里巎巎,趙子昂精擅諸體,尤其以楷書、行書最精,而鮮于樞與康里巎巎則精擅草書,鮮于樞得懷素之勁力,康里巎巎則一生追慕“二王”一脈書風的文雅氣息,從草書的格調而論,康里巎巎在三個人當中堪稱“魁首”! 康里巎巎的草書取法于“二王”,而又下及張旭、懷素諸人,在元代被趙子昂“嫵媚”書風籠罩之下的書壇,康里巎巎恪守學古之路,這也是他的草書不入流俗的一個原因,能夠博采眾長,吸取了“二王”的古雅,張旭、懷素的勁力,以及孫過庭《書譜》的秀逸,并還有米芾的縱情奔放! 在陶宗儀的《書史會要》當中這樣評價鮮于樞的草書: “正書師虞永興,行草師鐘太傅、王右軍。筆畫遒媚,轉析圓勁”。 由此可以看出康里巎巎的書學理路,楷書從虞世南入門,學到了正統的筆法正脈,行草書從鐘繇和王羲之入手,直取高格。在《元史》當中,更是對于康里巎巎不乏溢美之詞: “善真行草書,識者謂得晉人筆意,單牘片紙,人爭寶之,不啻金玉。” 意思是康里巎巎精擅楷書、行書、草書,得到了真正的魏晉風流的傳承,在當時他的書法就價值不菲! 康里巎巎傳世草書當中,最經典的莫過于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張旭筆法卷》了,此作的內容極有價值,乃是他抄寫的關于張旭筆法的陳述,這一段陳述未曾出現在以往的書論當中。 從書法的角度來看,此作極有勁力,更有著晉人自然灑脫超逸的風貌,對于草書學習者而言,晉人草書無真跡,唐人草書真跡僅寥寥數件,而后世學習草書的名家有微乎其微,能夠遇見一件極為精彩的作品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值得畢生臨摹。 而康里巎巎這件《張旭筆法卷》可以說是元代草書當中的絕品,此作字字“草法”極為規矩,并且變化豐富,風骨高潔,圓勁而灑脫,乃是融合歷代名家之長的絕頂之作,此作乃是康里巎巎以獨特的“提腕法”寫就,所以筆筆中鋒,勁力非凡,對于當代學人大有裨益! 而今,我們將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這件,康里巎巎的草書長卷《張旭筆法卷》原作進行超高清的掃描1:1復刻,并且配以純手功裝裱,以供大家學習臨摹和收藏。 欲購此康里巎巎草書全卷本《張旭筆法卷》,請點擊下面“看一看” |
|
來自: mengk4fz0yyf5h > 《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