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中心城區,法國梧桐占所有行道樹總量的七成。法國梧桐夏季樹冠碩大,遮蔭效果好,可以調節局部氣候;冬季落葉后,透光效果佳,為居民帶來充足陽光,成為上海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觀之一。目前上海歷史最悠久的行道樹是分布在衡山路沿線的法國梧桐,如衡山路、高安路、岳陽路、余慶路等路段。這些樹大部分是19世紀末栽植的,如今已有一百多歲了。 在十九世紀末,法國人并沒有把自家的三球懸鈴木帶到中國,而是在當時的上海法租界種植了英國梧桐,如此一來,人們便誤以為這種樹產自法國,誤稱其為“法國梧桐”,簡稱“法桐”。此后,法國梧桐不僅與上海的城市形象聯系在了一起,更是“開枝散葉”到全國許多城市,從南京、武漢、西安,到青島、大連, 法國梧桐至今仍是中國城市行道樹種的主力。但法國梧桐不是一天養成的,要生長到枝葉可以隔街“牽手”,大概需要30年,法國梧桐的壽命一般可以達到150-180年。 法國梧桐的學名叫作“懸鈴木”,是一種高大的喬木,因其果實很像懸鈴而得名“懸鈴木”。懸鈴木主要有三種: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而真正的梧桐又稱中國梧桐、青桐或桐麻,原產中國,是錦葵目梧桐科。 中國梧桐樹 最早的時候,只有兩種懸鈴木,一種產自美國,一柄只結一果,稱之為一球懸鈴木;另一種產于法國,一柄能結三果,稱之為三球懸鈴木。大約在17世紀時,西班牙引進了法國梧桐與美國梧桐,兩者雜交得到一種“一柄結兩果”的新品種(二球懸鈴木)。由于這種新梧桐首先在英國的倫敦成為園林景觀植物和城市綠化植物,所以它被稱為“倫敦梧桐”或“英國梧桐”,二球懸鈴木憑借適應性更強、生長更快等優點,二球懸鈴木很快從倫敦推廣到整個歐洲,乃至全球。 上海道路旁郁郁蔥蔥的法國梧桐,的確是一道獨特風景,但春季梧桐那如雪花般飄舞的毛絮,也給人帶來了無盡的煩惱,輕則鉆入眼耳口鼻,涕淚橫流;嚴重的,還會誘發哮喘等疾病。每年春天,法國梧桐果實炸裂,暗黃色的團狀果毛在風力作用下開始飄落。在果毛脫落的同時,懸鈴木新生的雄花序也會散落一定量的花粉,這時的行人能明顯感到空氣中有毛絮狀物體在“飛舞”,“飛絮”是它在特定時間內的一種生態學習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