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類風濕,20年前,面對鄉下郎中的傾囊相授,我眼底無人。20年后,再提筆擬方,自覺羞愧難當! 大學剛畢業,我被一桿子,插到了農村基層支援醫療去。 那個時候的農村,你想當一個內科醫生,農民是不認識的,他們只是知道你是穿白大褂的,你就是醫生。 所以在基層的十年中,我幾乎認識了所有的病種,后來只要有人問我治啥病,我說,啥都治! 之前我遇見了一位36歲的女患者,3個月前因受涼后致全身關節疼痛,1個月前全身關節痛加重,伴發雙手指關節疼痛、晨僵、活動不靈,曾在某醫院門診查血沉60mm/h,類風濕因子陽性,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因為費用的原因,他想找中醫瞧瞧,便來了我這。 經過我一番診斷,發現患者面色蒼白,精神不佳,右手中指、無名指關節腫大變形,自訴疼痛難忍。舌淡,苔薄白,脈弦滑。 我辯證為風寒濕痹。治以祛風散寒宣痹,佐以扶正。 擬方,生芪、白術、防風、桂枝、白芍、知母、防己、桑枝、炙草、木瓜、苡仁、生姜、大棗。 結果,半個月后,患者便高高興興的找到了我,說疼痛明顯減輕,手指關節痛緩解,之后我將藥方做出調整,一個月后,諸癥皆除。 類風濕關節炎,屬于中醫“痹證”范疇。《素問·痹論》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 本案患者,素體虛弱,因受冷而致病,證見全身及手指關節疼痛、晨僵、活動不靈,舌淡苔白等,顯系風寒濕邪乘虛侵襲人體,合而為痹。 故用祛風、散寒、宣痹,佐以扶正之法,使邪之所入侵者,仍由其路而祛除之,故收效甚速,終以清熱滋陰、通絡調理善后。 簡單跟大家說一下方子: 生芪、白術,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 桂枝,活血、和營、發汗解表。 白芍,補血斂陰,柔肝止痛,養陰平肝。 知母,滋陰潤燥、補腎、清肺化痰、通便。 防己,祛風除濕,止痛,利水。 炙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 諸藥合用,風寒濕痹可解。 當時下鄉的時候,有不少的農民找我治過這個病,我沒什么造詣,也沒有什么好手段,當時能把那么多人治好,也是得益于一位老先生的傾囊相授,但我當時愚昧,不以為然。 如今想起,實在是羞愧難當,現在將方子分享給大家,只為患者可以多一個選擇,如需借鑒其中思路,需進行進一步辯證。 |
|